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应呈晖专利>正文

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720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其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开口的内腔,所述箱体下端面固设有若干底脚,所述内腔上下端壁转动的设置有若干对称的固定圆筒,所述固定圆筒内设置有开口的配合腔,所述配合腔内装卡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一侧端面固设有侧连接板,所述侧连接板与所述配合腔装卡固定,所述固定圆筒外表面设置有展开形成阻拦结构的阻拦结构释放装置,所述箱体下端面设置有采用升降的方式伸出带动设备进行移动的升降移动装置,此设备采用了所述阻拦结构释放装置和升降移动装置的设计,使设备具有智能移动到指定区域,并且形成围栏式结构的功能,避免了人员频繁放置阻拦设备且减小了围栏设备的放置空间。

Station intelligent service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
,具体是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在人员进行排队时,由于需要工作人员将相关阻拦设备进行放置,一方面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另一方面由于需要设置多个阻拦设备,不方便存储的同时,且占据了较多空间,不便于人员使用。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车站引导服务机器人公开了[申请号:201410033651.0],包括分别跟数据处理模块单独相连且双向数据传输的人机对讲系统、3D视觉系统、导航系统、仿人肢体、远程协助系统;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车站引导服务机器人替代车站引导人员为客户服务的方式,实现了机器人代替服务,避免了以往接待方式服务不周对顾客满意度造成的影响,极大提高了车站接待顾客的效率,而且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顾客对车站的满意度。上述方案,尚未实现采用智能机器人的方式,形成阻拦式的结构对人员进行导向导流作用,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采用智能机器人的方式,形成阻拦式的结构对人员进行导向导流作用等优点的设备。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开口的内腔,所述箱体下端面固设有若干底脚,所述内腔上下端壁转动的设置有若干对称的固定圆筒,所述固定圆筒内设置有开口的配合腔,所述配合腔内装卡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一侧端面固设有侧连接板,所述侧连接板与所述配合腔装卡固定,所述固定圆筒外表面设置有展开形成阻拦结构的阻拦结构释放装置,所述箱体下端面设置有采用升降的方式伸出带动设备进行移动的升降移动装置,从而利用所述阻拦结构释放装置和升降移动装置使设备智能移动形成阻拦结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阻拦结构释放装置包括缠绕于所述固定圆筒外表面的阻拦带,所述阻拦带的接头部位固设有上下对称的凸轴,所述凸轴外表面固设有凸缘,所述凸轴一侧设置有位于所述阻拦带内且贯穿的圆腔,所述圆腔对称设置,从而利用不同设备之间的所述凸轴和圆腔装卡固定的方式形成阻拦式结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移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箱体固定的底部壳体,所述底部壳体内设置有若干开口的内置腔,所述内置腔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底部壳体内且开口的侧腔,所述内置腔设置的个数与所述侧腔设置的个数相同,所述箱体下侧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外表面固设有若干侧圆杆,所述侧圆杆与所述侧腔和内置腔之间设置有带动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的传动组件,所述升降板内设置有驱动设备进行移动的移动组件,从而利用上述组件实现了设备高效的运动功能。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传动组件包括转动的设置于所述侧腔两侧端壁之间的旋动螺纹轴,所述旋动螺纹轴转动的伸入所述内置腔内,所述旋动螺纹轴外表面固设有与所述内置腔内的啮合锥齿轮,所述啮合锥齿轮之间彼此啮合,其中一侧的所述底部壳体端面固设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与其中一个所述旋动螺纹轴动力连接,所述旋动螺纹轴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升降板之间配合连接的连接结构,从而利用连接结构带动所述升降板升降移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旋动螺纹轴外表面螺纹配合连接的内螺纹块,所述内螺纹块对称设置,所述旋动螺纹轴外表面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线,所述内螺纹块分别与两侧相反的螺纹线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螺纹块内转动的设置有摆动柄,所述摆动柄与所述侧圆杆转动配合连接,从而利用所述内螺纹块带动所述摆动柄移动,使所述侧圆杆和升降板升降移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移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升降板上端面的驱动电机,所述升降板下端面转动的设置有底部安装壳体,所述底部安装壳体内转动的设置有若干履带轮,所述履带轮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履带轮外面动力连接设置有履带,从而利用所述驱动电机带动底部安装壳体转动,使所述履带轮和履带带动设备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设备采用了所述阻拦结构释放装置和升降移动装置的设计,使设备具有智能移动到指定区域,并且形成围栏式结构的功能,避免了人员频繁放置阻拦设备且减小了围栏设备的放置空间。上述优点具体表现为,采用所述圆杆、侧连接板、固定圆筒和配合腔的设计方式,使所述阻拦带能够完全的包围缠绕设置于所述固定圆筒外表面,以便于所述阻拦带的展开,利用所述凸轴、圆腔和凸缘的结构设计,使两侧的所述阻拦带之间形成围栏式结构,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利用所述驱动马达、底部壳体、内置腔、啮合锥齿轮、旋动螺纹轴、摆动柄、侧腔、升降板和侧圆杆的结构设计,使所有的所述旋动螺纹轴在转动后带动所述内螺纹块彼此靠近或者远离进行移动,使所述升降板在所述侧圆杆和摆动柄的作用下,进行升降,使设备能够利用所述底部安装壳体、履带轮和履带进行移动,且利用所述底脚将使设备稳定放置支撑,且利用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底部安装壳体转动的方式,使所述履带轮和履带能够带动设备朝向不同方向进行移动,提高了设备的移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图1中设备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图2中箱体的A方向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图2中升降板的B方向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图1中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图5中底部安装壳体的C方向的示意图;图中,配合腔102、阻拦带103、底脚104、15、侧连接板106、圆杆107、箱体108、凸轴110、圆腔111、凸缘112、固定圆筒113、底部壳体201、内置腔202、啮合锥齿轮203、内螺纹块204、旋动螺纹轴205、摆动柄206、侧腔207、驱动马达208、侧圆杆301、升降板302、底部安装壳体303、履带304、履带轮305、驱动电机402、阻拦结构释放装置950、升降移动装置95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本技术的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包括箱体108,箱体108内设置有开口的内腔105,箱体108下端面固设有若干底脚104,底脚104的高度至少为5cm,内腔105上下端壁转动的设置有若干对称的固定圆筒113,固定圆筒113设置的个数至少为四个,固定圆筒113内设置有开口的配合腔102,配合腔102内装卡设置有圆杆107,圆杆107一侧端面固设有侧连接板106,侧连接板106与配合腔102装卡固定,固定圆筒113外表面设置有展开形成阻拦结构的阻拦结构释放装置950,箱体108下端面设置有采用升降的方式伸出带动设备进行移动的升降移动装置951,从而利用阻拦结构释放装置950和升降移动装置951使设备智能移动形成阻拦结构。有益地,其中,阻拦结构释放装置950包括缠绕于固定圆筒113外表面的阻拦带103,阻拦带103的接头部位固设有上下对称的凸轴110,凸轴110外表面固设有凸缘112,凸缘112的直径大于凸轴110的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8),所述箱体(108)内设置有开口的内腔(105),所述箱体(108)下端面固设有若干底脚(104),所述内腔(105)上下端壁转动的设置有若干对称的固定圆筒(113),所述固定圆筒(113)内设置有开口的配合腔(102),所述配合腔(102)内装卡设置有圆杆(107),所述圆杆(107)一侧端面固设有侧连接板(106),所述侧连接板(106)与所述配合腔(102)装卡固定,所述固定圆筒(113)外表面设置有展开形成阻拦结构的阻拦结构释放装置(950),所述箱体(108)下端面设置有采用升降的方式伸出带动设备进行移动的升降移动装置(951)。/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8),所述箱体(108)内设置有开口的内腔(105),所述箱体(108)下端面固设有若干底脚(104),所述内腔(105)上下端壁转动的设置有若干对称的固定圆筒(113),所述固定圆筒(113)内设置有开口的配合腔(102),所述配合腔(102)内装卡设置有圆杆(107),所述圆杆(107)一侧端面固设有侧连接板(106),所述侧连接板(106)与所述配合腔(102)装卡固定,所述固定圆筒(113)外表面设置有展开形成阻拦结构的阻拦结构释放装置(950),所述箱体(108)下端面设置有采用升降的方式伸出带动设备进行移动的升降移动装置(9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结构释放装置(950)包括缠绕于所述固定圆筒(113)外表面的阻拦带(103),所述阻拦带(103)的接头部位固设有上下对称的凸轴(110),所述凸轴(110)外表面固设有凸缘(112),所述凸轴(110)一侧设置有位于所述阻拦带(103)内且贯穿的圆腔(111),所述圆腔(111)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移动装置(951)包括与所述箱体(108)固定的底部壳体(201),所述底部壳体(201)内设置有若干开口的内置腔(202),所述内置腔(202)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底部壳体(201)内且开口的侧腔(207),所述内置腔(202)设置的个数与所述侧腔(207)设置的个数相同,所述箱体(108)下侧设置有升降板(302),所述升降板(302)外表面固设有若干侧圆杆(301),所述侧圆杆(30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呈晖
申请(专利权)人:应呈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