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高空救援车的可编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71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高空救援车的可编程机器人,车主板两侧设置车轮,车主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大臂一侧面设有凹槽,伸缩臂设置在凹槽中,大臂的另一侧面设有支板,大臂的底端与第二支架的一个侧面铰接,第一支架与大臂同侧的一侧面设置星型连杆,另一侧面设置升降电机,升降电机与星型连杆连接,星型连杆设有凸起,大臂的底面与凸起接触;支板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绕线轮和伸缩电机,绕线轮位于大臂的上方位置,绕线轮上缠绕有传动绳,传动绳的两端分别与伸缩臂的前端和后端连接,伸缩臂的最前端设有救援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使得孩子在编程过程中了解高空救援车工作过程,扩展孩子对高空救援车的认知。

A programmable robot simulating aerial rescu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高空救援车的可编程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编程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模拟高空救援车的可编程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也在发生变化,当前,很多家长都开始注重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少儿编程越来越火,单纯的编程枯燥乏味,为了提高孩子们编程的兴趣,可编程机器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编程机器人的动作直接体现着编程的结果,如何通过可编程机器人进一步丰富孩子视野和认知,维持孩子学习编程的兴趣,是可编程机器人厂商都在不断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拟高空救援车的可编程机器人,使得孩子在编程过程中了解高空救援车工作过程,扩展孩子对高空救援车的认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拟高空救援车的可编程机器人,包括车主板、车轮、大臂和伸缩臂;车主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车轮,车主板的上表面后侧前后分别设有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大臂一侧面设有凹槽,伸缩臂设置在凹槽中,大臂的另一侧面设有支板,大臂的底端与第二支架的一个侧面铰接,第一支架与大臂同侧的一侧面设置星型连杆,另一侧面设置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支架后与星型连杆连接,星型连杆的前侧的一个星脚设有凸起,大臂的底面与凸起接触;支板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绕线轮和伸缩电机,伸缩电机输出轴穿过支板与绕线轮连接,绕线轮位于大臂的上方位置,绕线轮上缠绕有传动绳,传动绳的两端分别与伸缩臂的前端和后端连接,伸缩臂的最前端设有救援篮;左前右后两个车轮或者右前左后两个车轮分别与一个驱动电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同侧两个车轮之间设有履带。进一步的,还包括扩展臂,救援篮通过扩展臂与伸缩臂的最前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主板、大臂、伸缩臂、扩展臂均为多孔铝合金型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模拟高空救援车的可编程机器人,孩子们在编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本技术了解高空救援车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增加孩子们的认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星型连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主板,2、车轮,3、履带,4-1、第一支架,4-2、第二支架,5、大臂、6、伸缩臂,7、星型连杆,7-1、凸起,8、绕线轮,9、传动绳,10、救援篮,11、升降电机,12、支板,13、伸缩电机,14、驱动电机,15、扩展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车主板1、车轮2、大臂5和伸缩臂6;车主板1作为主要支撑部件,在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车轮2,车轮2可以带动整车移动,车主板1的上表面后侧前后分别设有第二支架4-2和第一支架4-1,大臂5一侧面设有凹槽,伸缩臂6设置在凹槽中且伸缩臂6可在凹槽中滑动实现伸缩的目的,大臂5的另一侧面设有支板12,大臂5的底端与第二支架4-2的一个侧面铰接,第一支架4-1与大臂5同侧的一侧面设置星型连杆7,另一侧面设置升降电机11,升降电机11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支架4-1后与星型连杆7连接,星型连杆7的前侧的一个星脚设有凸起71,大臂5的底面与凸起71接触,升降电机11工作可以带动星型连杆7整体上下往复运动,凸起71随着星型连杆7一起上下往复运动则带动大臂5上下移动;支板12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绕线轮8和伸缩电机13,伸缩电机13输出轴穿过支板12与绕线轮8连接,绕线轮8位于大臂5的上方位置,绕线轮8上缠绕有传动绳9,传动绳9的两端分别与伸缩臂6的前端和后端连接,伸缩臂6的最前端设有救援篮10,伸缩电机13工作带动绕线轮8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绕线轮8转动则会带动缠绕其上的传动绳9运动,由于传动绳9的两端分别与伸缩臂6的前端和后端连接,因此,伸缩电机13工作会带动伸缩臂6前伸或者后缩;左前右后两个车轮2或者右前左后两个车轮2分别与一个驱动电机14连接,由驱动电机14带动车轮2运动实现整车的移动。为了提高本技术的越障能力,所述同侧两个车轮2之间设有履带3。为了提高本技术救援范围,还包括扩展臂15,救援篮10通过扩展臂15与伸缩臂6的最前端连接。所述车主板1、大臂5、伸缩臂6、扩展臂15均为多孔铝合金型材,通过铝合金型材上的孔和螺丝可以任意拼接,做出不同尺寸,不同救援高度的救援车,扩展性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高空救援车的可编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主板(1)、车轮(2)、大臂(5)和伸缩臂(6);/n车主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车轮(2),车主板(1)的上表面后侧前后分别设有第二支架(4-2)和第一支架(4-1),大臂(5)一侧面设有凹槽,伸缩臂(6)设置在凹槽中,大臂(5)的另一侧面设有支板(12),大臂(5)的底端与第二支架(4-2)的一个侧面铰接,第一支架(4-1)与大臂(5)同侧的一侧面设置星型连杆(7),另一侧面设置升降电机(11),升降电机(11)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支架(4-1)后与星型连杆(7)连接,星型连杆(7)的前侧的一个星脚设有凸起(71),大臂(5)的底面与凸起(71)接触;/n支板(12)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绕线轮(8)和伸缩电机(13),伸缩电机(13)输出轴穿过支板(12)与绕线轮(8)连接,绕线轮(8)位于大臂(5)的上方位置,绕线轮(8)上缠绕有传动绳(9),传动绳(9)的两端分别与伸缩臂(6)的前端和后端连接,伸缩臂(6)的最前端设有救援篮(10);/n左前右后两个车轮(2)或者右前左后两个车轮(2)分别与一个驱动电机(1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高空救援车的可编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主板(1)、车轮(2)、大臂(5)和伸缩臂(6);
车主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车轮(2),车主板(1)的上表面后侧前后分别设有第二支架(4-2)和第一支架(4-1),大臂(5)一侧面设有凹槽,伸缩臂(6)设置在凹槽中,大臂(5)的另一侧面设有支板(12),大臂(5)的底端与第二支架(4-2)的一个侧面铰接,第一支架(4-1)与大臂(5)同侧的一侧面设置星型连杆(7),另一侧面设置升降电机(11),升降电机(11)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支架(4-1)后与星型连杆(7)连接,星型连杆(7)的前侧的一个星脚设有凸起(71),大臂(5)的底面与凸起(71)接触;
支板(12)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绕线轮(8)和伸缩电机(13),伸缩电机(13)输出轴穿过支板(12)与绕线轮(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伟王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