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鸿贵专利>正文

一种座椅及电动独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329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及电动独轮车,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包括:坐骑部,座椅侧部,支撑定位部;所述坐骑部构造为所述座椅的上表面;所述座椅侧部设置于所述坐骑部下方,且所述座椅侧部设置于沿所述坐骑部的宽度方向两端;所述支撑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座椅底部,适于对所述座椅提供支撑;所述支撑定位部包括:支撑导槽,所述支撑导槽设置于所述座椅底部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且构造为沿所述座椅长度方向的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座椅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自由拆卸或拼装,从而使所述电动独轮车能够在坐骑与站骑之间自由切换。

A kind of seat and electric wheelbarr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及电动独轮车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及电动独轮车。
技术介绍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是一种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功能的代步工具,具有节能、环保、便携等优点,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拥堵也成了普遍现象,电动独轮车能够实现短距离代步的作用,代替自行车和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同时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电动独轮车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型代步工具,能够代替公交和地铁,降低空气污染,缓解交通压力,满足每日通勤或闲暇代步的目的。电动独轮车体形小巧、质量轻,可直接放进汽车后备箱,提到家里或是办公室,易于携带。现有技术中,电动独轮车通常为站骑式电动独轮车,需要站立骑行,长时间站立骑行会使使用者感到疲惫,且新手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左右的平衡,站立在较高的位置,容易摔倒摔伤;除此之外,如果将座椅固定在电动独轮车上,对于不需要坐骑的使用者或者希望能够在坐骑与站骑之间自由切换的使用者来说,将座椅固定在电动独轮车无疑是一种极为不便的事情。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够坐骑的电动独轮车,且能够在坐骑与站骑之间自由切换的电动独轮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坐骑部(21),座椅侧部(22),支撑定位部;/n所述坐骑部(21)构造为所述座椅(2)的上表面;/n所述座椅侧部(22)设置于所述坐骑部(21)下方,且所述座椅侧部(22)设置于沿所述坐骑部(21)的宽度方向两端;/n所述支撑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座椅(2)底部,适于对所述座椅(2)提供支撑;所述支撑定位部包括:/n支撑导槽(233),所述支撑导槽(233)设置于所述座椅(2)底部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且构造为沿所述座椅(2)长度方向的通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坐骑部(21),座椅侧部(22),支撑定位部;
所述坐骑部(21)构造为所述座椅(2)的上表面;
所述座椅侧部(22)设置于所述坐骑部(21)下方,且所述座椅侧部(22)设置于沿所述坐骑部(21)的宽度方向两端;
所述支撑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座椅(2)底部,适于对所述座椅(2)提供支撑;所述支撑定位部包括:
支撑导槽(233),所述支撑导槽(233)设置于所述座椅(2)底部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且构造为沿所述座椅(2)长度方向的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部还包括:第一支撑柱(231),所述第一支撑柱(231)设置于所述座椅(2)沿长度方向的至少其中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柱(231)构造为柱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柱(231)的底部包括第一支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部还包括:第二支撑柱(232),所述第二支撑柱(232)设置于所述座椅(2)沿宽度方向的至少其中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柱(232)构造为柱状结构,且所述第二支撑柱(232)的底部包括第二支撑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2)底部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232),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232)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导槽(233)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鸿贵
申请(专利权)人:林鸿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