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37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摩托车,所述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部车架、脚踏底座和后部车架,所述脚踏底座连接在所述前部支架和所述后部支架之间;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装置安装于所述脚踏底座内;中控装置,所述中控装置安装于所述脚踏底座内,所述中控装置与所述自平衡装置电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在实现自平衡功能的同时,对车辆原有结构和外观的改进需求较小,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Electric motor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摩托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摩托车。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电动摩托车,为实现自平衡功能,加装有自平衡装置,但由于自平衡装置布置不合理,为了加装这些装置,需要对车辆原有结构和外观进行大幅改进,导致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摩托车,该电动摩托车在实现自平衡功能的同时,对车辆原有结构和外观的改进需求较小,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动摩托车,所述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部车架、脚踏底座和后部车架,所述脚踏底座连接在所述前部支架和所述后部支架之间;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装置安装于所述脚踏底座内;中控装置,所述中控装置安装于所述脚踏底座内,所述中控装置与所述自平衡装置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在实现自平衡功能的同时,对车辆原有结构和外观的改进需求较小,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电动摩托车还包括:坐垫,所述坐垫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所述脚踏底座位于所述坐垫的前下方;前车轮,所述前车轮安装于所述前部车架,所述前车轮位于所述脚踏底座的前方;后车轮,所述后车轮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所述后车轮位于所述坐垫的下方和所述脚踏底座的后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后部车架设有坐桶,所述坐桶邻近所述脚踏底座设置且位于所述坐垫下方,所述坐桶在所述后部车架上限定出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动力电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脚踏底座内构造有容纳腔,所述自平衡装置和所述中控装置布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中控装置位于所述自平衡装置的后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且安装于所述踏板底座;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倾转电机,所述倾转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所述陀螺仪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自平衡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桥,所述连接桥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连接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连接桥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陀螺仪具有第一安装臂和第二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和所述第二安装臂位于所述陀螺仪的径向两侧,所述第一安装臂通过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安装臂通过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进一步地,所述陀螺仪为多个且均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多个所述陀螺仪沿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或高度方向排布。进一步地,所述陀螺仪为多个且包括第一陀螺仪和第二陀螺仪,所述自平衡装置还包括:同步传动组件,所述同步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倾转电机以及所述第一陀螺仪和所述第二陀螺仪相连,所述倾转电机通过所述同步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陀螺仪和所述第二陀螺仪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包括:同步主动轮,所述同步主动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且与所述倾转电机相连;第一同步从动轮,所述第一同步从动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且与所述第一陀螺仪相连;第一同步惰轮,所述第一同步惰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且分别与所述同步主动轮和所述第一同步从动轮传动配合;第二同步从动轮,所述第二同步从动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且与所述第二陀螺仪相连;第二同步惰轮,所述第二同步惰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且分别与所述同步主动轮和所述第二同步从动轮传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同步主动轮、所述第一同步从动轮、所述第一同步惰轮、所述第二同步从动轮和所述第二同步惰轮均为带轮且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同步主动轮、所述第一同步从动轮、所述第一同步惰轮、所述第二同步从动轮和所述第二同步惰轮均为链轮且通过同步链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同步主动轮、所述第一同步从动轮、所述第一同步惰轮、所述第二同步从动轮和所述第二同步惰轮均为齿轮且通过啮合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同步惰轮的转轴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滑槽以调节所述同步带的张紧度。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相对两侧壁,所述第二同步惰轮的转轴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两侧壁上的滑槽,且所述第二同步惰轮的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塞打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紧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安装于所述踏板底座,所述第一陀螺仪和所述第二陀螺仪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倾转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同步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外壳的背向所述第一陀螺仪和所述第二陀螺仪的一侧敞开;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且封盖所述第一外壳的敞开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自平衡装置还包括:陀螺仪驱动板,所述陀螺仪驱动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与所述陀螺仪电连接;倾转电机驱动板,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与所述倾转电机电连接。其中,所述中控装置与所述陀螺仪驱动板和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陀螺仪设有随其转动的磁钢,所述陀螺仪驱动板设有用于读取所述磁钢的转动角度的磁编码器。进一步地,所述陀螺仪驱动板和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导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位于所述陀螺仪驱动板和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端壁设有接口端子,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连接有中控线,所述中控线从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的下方延伸至所述接口端子且与所述接口端子相连,所述中控装置与所述接口端子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内构造有第一散热凸台和第二散热凸台,所述陀螺仪驱动板上的发热元器件与所述第一散热凸台接触导热,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上的发热元器件与所述第二散热凸台接触导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凸台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顶壁和底壁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散热凸台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顶壁和底壁中的另一个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内构造有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所述陀螺仪驱动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柱配合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柱配合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安装于所述脚踏底座,所述陀螺仪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所述陀螺仪驱动板和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外壳的背向所述陀螺仪的一侧敞开;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且封盖所述第二外壳的敞开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陀螺仪为多个且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部车架、脚踏底座和后部车架,所述脚踏底座连接在所述前部支架和所述后部支架之间;/n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装置安装于所述脚踏底座内;/n中控装置,所述中控装置安装于所述脚踏底座内,所述中控装置与所述自平衡装置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部车架、脚踏底座和后部车架,所述脚踏底座连接在所述前部支架和所述后部支架之间;
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装置安装于所述脚踏底座内;
中控装置,所述中控装置安装于所述脚踏底座内,所述中控装置与所述自平衡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坐垫,所述坐垫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所述脚踏底座位于所述坐垫的前下方;
前车轮,所述前车轮安装于所述前部车架,所述前车轮位于所述脚踏底座的前方;
后车轮,所述后车轮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所述后车轮位于所述坐垫的下方和所述脚踏底座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车架设有坐桶,所述坐桶邻近所述脚踏底座设置且位于所述坐垫下方,所述坐桶在所述后部车架上限定出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动力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底座内构造有容纳腔,所述自平衡装置和所述中控装置布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中控装置位于所述自平衡装置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且安装于所述踏板底座;
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
倾转电机,所述倾转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所述陀螺仪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仪为多个且包括第一陀螺仪和第二陀螺仪,所述自平衡装置还包括:
同步传动组件,所述同步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倾转电机以及所述第一陀螺仪和所述第二陀螺仪相连,所述倾转电机通过所述同步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陀螺仪和所述第二陀螺仪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包括:
同步主动轮,所述同步主动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且与所述倾转电机相连;
第一同步从动轮,所述第一同步从动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且与所述第一陀螺仪相连;
第一同步惰轮,所述第一同步惰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且分别与所述同步主动轮和所述第一同步从动轮传动配合;
第二同步从动轮,所述第二同步从动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且与所述第二陀螺仪相连;
第二同步惰轮,所述第二同步惰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且分别与所述同步主动轮和所述第二同步从动轮传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主动轮、所述第一同步从动轮、所述第一同步惰轮、所述第二同步从动轮和所述第二同步惰轮均为带轮且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或
所述同步主动轮、所述第一同步从动轮、所述第一同步惰轮、所述第二同步从动轮和所述第二同步惰轮均为链轮且通过同步链传动连接;或
所述同步主动轮、所述第一同步从动轮、所述第一同步惰轮、所述第二同步从动轮和所述第二同步惰轮均为齿轮且通过啮合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同步惰轮的转轴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滑槽以调节所述同步带的张紧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
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安装于所述踏板底座,所述第一陀螺仪和所述第二陀螺仪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倾转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同步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外壳的背向所述第一陀螺仪和所述第二陀螺仪的一侧敞开;
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且封盖所述第一外壳的敞开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平衡装置还包括:
陀螺仪驱动板,所述陀螺仪驱动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与所述陀螺仪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永存袁玉斌张强石林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