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鸿贵专利>正文

一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32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涉及电动独轮车技术领域,包括:车轮;车身本体,所述车身本体罩设于所述车轮外侧,并至少部分的包裹所述车轮;折叠踏板,所述折叠踏板安装固定于所述车身本体沿所述车轮轴线方向的两侧;以及,座椅,所述座椅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于所述车身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坐骑式电动独轮车能够方便使用者采用坐骑的方式来骑乘所述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增加舒适性,降低疲劳程度。

A kind of riding electric un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动独轮车
,具体涉及一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
技术介绍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是一种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功能的代步工具,具有节能、环保、便携等优点,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拥堵也成了普遍现象,电动独轮车能够实现短距离代步的作用,代替自行车和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同时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电动独轮车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型代步工具,能够代替公交和地铁,降低空气污染,缓解交通压力,满足每日通勤或闲暇代步的目的。电动独轮车体形小巧、质量轻,可直接放进汽车后备箱,提到家里或是办公室,易于携带。现有技术中,电动独轮车通常为站骑式电动独轮车,需要站立骑行,长时间站立骑行会使使用者感到疲惫,且新手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左右的平衡,站立在较高的位置,容易摔倒摔伤;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够坐骑的电动独轮车。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以解决电动独轮车站立骑行容易疲惫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包括:车轮;车身本体,所述车身本体罩设于所述车轮外侧,并至少部分的包裹所述车轮;折叠踏板,所述折叠踏板安装固定于所述车身本体沿所述车轮轴线方向的两侧;以及,座椅,所述座椅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于所述车身本体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杆部,所述连杆部构造为弧形杆状结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适于将所述座椅的其中一侧固定于所述连杆部上,并使所述座椅的另一侧悬空设置;以及,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连杆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适于将所述连杆部在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电动独轮车内部;旋转部,所述旋转部适于带动所述连杆部绕轴转动,所述旋转部包括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构造为弧形结构,所述大端通过一旋转轴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小端与所述连杆部连接;弹性柱,所述弹性柱适于对所述旋转部的旋转角度进行锁止。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柱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相互嵌套连接,且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内部通过弹簧进行支撑。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一第一卡接凸起,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一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一柱体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柱体端面设置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相抵接,所述第二卡接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靠近所述支撑座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所述旋转部一侧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嵌入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台阶位于所述限位槽绕所述旋转轴转动的活动区域内。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台阶包括第一限位台阶,第二限位台阶;所述第一限位槽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相抵接;所述第二限位槽适于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上还设置有一贯穿孔,所述弹性柱穿过所述贯穿孔,并使所述弹性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和所述第二卡接凸起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身本体顶部。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设置在伸缩杆上,所述座椅跟随所述伸缩杆升降;所述伸缩杆能够固定在任意高度。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坐骑式电动独轮车能够方便使用者采用坐骑的方式来骑乘所述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增加舒适性,降低疲劳程度。(2)本技术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当采用升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的结构形式时,能够对座椅进行升降,从而在将所述伸缩杆固定在任意位置时,调节所述座椅的高度,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高度调节,增加适用性,提高舒适程度。(3)本技术弹性柱的设置,既可以在较大外力作用下被压缩,又可以保证在较小外力作用下保持支撑状态,从而能够使连杆部保持在展开状态或收拢状态之间顺畅切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旋转坐骑式电动独轮车收拢状态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旋转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展开状态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旋转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分解状态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旋转坐骑式电动独轮车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旋转坐骑式电动独轮车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支撑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旋转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展开状态局部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旋转坐骑式电动独轮车收拢状态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弹性柱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固定坐骑式电动独轮车立体图一;图11为本技术固定坐骑式电动独轮车立体图二;图12为本技术升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立体图一;图13为本技术升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立体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1-车轮,12-折叠踏板,13-车身本体,14-护腿垫,15-车灯,16-容纳槽,17-挡泥板,181-携拎把手,19-功能区;2-座椅;31-伸缩杆,32-推拉把手,33-把手让位槽;52-连杆部,521-连接轴,53-握持部,54-过渡部,55-支撑部,56-旋转部,561-让位部,562-第一卡接凸起,563-第一限位槽,564-第二限位槽;57-支撑座,571-固定臂,572-贯穿孔,573-第一限位台阶,574-第二限位台阶,575-第二卡接凸起;58-弹性柱,581-第一柱体,582-第二柱体,583-第一卡接槽,584-第二卡接槽;61-容置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轮(11);/n车身本体(13),所述车身本体(13)罩设于所述车轮(11)外侧,并至少部分的包裹所述车轮(11);/n折叠踏板(12),所述折叠踏板(12)安装固定于所述车身本体(13)沿所述车轮(11)轴线方向的两侧;/n以及,座椅(2),所述座椅(2)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于所述车身本体(1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轮(11);
车身本体(13),所述车身本体(13)罩设于所述车轮(11)外侧,并至少部分的包裹所述车轮(11);
折叠踏板(12),所述折叠踏板(12)安装固定于所述车身本体(13)沿所述车轮(11)轴线方向的两侧;
以及,座椅(2),所述座椅(2)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于所述车身本体(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杆部(52),所述连杆部(52)构造为弧形杆状结构;
过渡部(54),所述过渡部(54)适于将所述座椅(2)的其中一侧固定于所述连杆部(52)上,并使所述座椅(2)的另一侧悬空设置;
以及,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连杆部(52)连接,所述旋转组件适于将所述连杆部(52)在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支撑座(57),所述支撑座(57)固定设置于所述电动独轮车内部;
旋转部(56),所述旋转部(56)适于带动所述连杆部(52)绕轴转动,所述旋转部(56)包括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构造为弧形结构,所述大端通过一旋转轴与所述支撑座(57)转动连接,所述小端与所述连杆部(52)连接;
弹性柱(58),所述弹性柱(58)适于对所述旋转部(56)的旋转角度进行锁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骑式电动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柱(58)包括:第一柱体(581),第二柱体(582);
所述第一柱体(581)与所述第二柱体(582)相互嵌套连接,且所述第一柱体(581)与所述第二柱体(582)内部通过弹簧进行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坐骑式电动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鸿贵
申请(专利权)人:林鸿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