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体介质温度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780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04
一种基于液体介质温度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包括主循环箱体和电池组箱体,所述电池组箱体设置于所述主循环箱体内部,所述主循环箱体的上方设有主循环出水口,所述主循环箱体的前方设有主循环入水口,所述电池组箱体内部设有循环管和电池组块,其中所述循环管绕设在所述电池组块的周围,且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循环入水口和所述主循环出水口连接,所述主循环箱体的外壁内嵌有帕尔帖,所述主循环箱体内部设有所述电阻丝,在关于主循环箱体的中轴线对称的辅助循环箱体的作用下,便于对该装置通过辅助循环箱体对主循环箱体增加辅助循环的功能,并且利用热传递的原理,解决冷却液循环过程中会出现热堆积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A heat and cold management device of automobile battery based on liquid medium temperature adju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液体介质温度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液体介质温度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电动汽车因为其环保、节能的特点,势必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汽车电池组是由多个电池单体通过串并联方式组成电池组,电池单体都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在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由于热量得不到及时的分散,将会导致电池局部过热,使得电动汽车需要基于液体介质恒温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来对其进行冷热管理工作。现有的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内的冷却液沿着冷却管呈单循环进行冷却工作时,冷却液循环过程中会出现热量堆积问题,使得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的工作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液体介质温度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液体介质温度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包括主循环箱体和电池组箱体,所述电池组箱体设置于所述主循环箱体内部,所述主循环箱体的上方设有主循环出水口,所述主循环箱体的前方设有主循环入水口,所述电池组箱体内部设有循环管和电池组块,其中所述循环管绕设在所述电池组块的周围,且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循环入水口和所述主循环出水口连接,所述主循环箱体的外壁内嵌有帕尔帖,所述主循环箱体内部设有所述电阻丝。进一步的,所述主循环箱体两侧设有辅助循环箱体,所述辅助循环箱体都设有一个辅助循环入水口和辅助循环出水口,且所述主循环箱体与两侧的所述辅助循环箱体之间设有主辅循环连接口,所述循环管分别通过所述主辅循环连接口部分处于两个所述辅助循环箱体中。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与所述主辅循环连接口的管道之间填充有密封材料。进一步的,所述主循环箱体和两个辅助循环箱体是通过三个循环水泵独立循环的。(三)有益效果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在关于主循环箱体的中轴线对称的辅助循环箱体的作用下,便于对该装置通过辅助循环箱体对主循环箱体增加辅助循环的功能,并且利用热传递的原理,解决冷却液循环过程中会出现热堆积的问题,提高该装置的工作效率。2、本技术中,通过形状相吻合的主循环出水口与主循环入水口的作用,使得主循环出水口与主循环入水口分别进行出水、入水的频率一致,不易对主循环箱体因流速差异造成压力差,影响主循环箱体的正常工作性能。3、本技术中,在呈矩形状内嵌于主循环箱体的外壁的帕尔帖的作用下,使得其能够对箱体的外壁进行降温操作,便于各箱体能够快速对汽车电池进行制冷、冷却工作,并且通过电阻丝的加热作用下,使得其能够在箱体的内部进行加热、升温操作,则便于对各箱体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池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辅助循环出水口;2、主辅循环连接口;3、主循环出水口;4、辅助循环箱体;5、辅助循环入水口;6、主循环入水口;7、主循环箱体;8、帕尔帖;9、电阻丝;10、电池组箱体;11、电池组块;12、循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液体介质温度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包括主循环箱体7和电池组箱体10,电池组箱体10设置于主循环箱体7内部,主循环箱体7的上方设有主循环出水口3,主循环箱体7的前方设有主循环入水口6,电池组箱体10内部设有循环管12和电池组块11,其中循环管12绕设在电池组块11的周围,且循环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主循环入水口6和主循环出水口3连接,主循环箱体7的外壁内嵌有帕尔帖8,主循环箱体7内部设有电阻丝9;主循环箱体7两侧设有辅助循环箱体4,辅助循环箱体4都设有一个辅助循环入水口5和辅助循环出水口1,且主循环箱体7与两侧的辅助循环箱体4之间设有主辅循环连接口2,循环管12分别通过主辅循环连接口2部分处于两个辅助循环箱体4中;循环管12与主辅循环连接口2的管道之间填充有密封材料;主循环箱体7和两个辅助循环箱体4是通过三个循环水泵独立循环的。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主辅循环连接口2关于主循环箱体7的中轴线对称,且主辅循环连接口2与主循环箱体7之间呈垂直状分布,通过主辅循环连接口2将主循环箱体7与辅助循环箱体4进行连接工作,使得辅助循环箱体4与主循环箱体7内部的液体相互串扰,呈最大化程度避免热量堆积的问题,主循环出水口3的形状与主循环入水口6的形状相吻合,且主循环入水口6与主循环出水口3呈错位相对状开设于主循环箱体7的前后端,主循环出水口3与主循环入水口6分别进行出水、入水的频率一致,不易对主循环箱体7因流速差异造成压力差,影响主循环箱体7的正常工作性能,辅助循环箱体4关于主循环箱体7的中轴线对称,且主循环箱体7的长度与辅助循环箱体4的长度相等,便于对该装置通过辅助循环箱体4对主循环箱体7增加辅助循环的功能,并且利用热传递的原理,解决冷却液循环过程中会出现热堆积的问题,提高该装置的工作效率,帕尔帖8呈矩形状内嵌于主循环箱体7的外壁,且帕尔帖8的中轴线与主循环箱体7的中轴线相重合,帕尔帖8工作时,其能够对箱体的外壁进行降温操作,便于各箱体能够快速对汽车电池进行制冷、冷却工作。本技术还可以配合单片机控制系统对电池组进行恒温调节,对电池温度采集后,通过单片机信号分析处理进行反馈,并控制电热丝9和帕尔贴8进行相应的工作,保持整个主循环箱体7处于一定的温度范围。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液体介质温度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包括主循环箱体(7)和电池组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箱体(10)设置于所述主循环箱体(7)内部,所述主循环箱体(7)的上方设有主循环出水口(3),所述主循环箱体(7)的前方设有主循环入水口(6),所述电池组箱体(10)内部设有循环管(12)和电池组块(11),其中所述循环管(12)绕设在所述电池组块(11)的周围,且所述循环管(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循环入水口(6)和所述主循环出水口(3)连接,所述主循环箱体(7)的外壁内嵌有帕尔帖(8),所述主循环箱体(7)内部设有电阻丝(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液体介质温度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包括主循环箱体(7)和电池组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箱体(10)设置于所述主循环箱体(7)内部,所述主循环箱体(7)的上方设有主循环出水口(3),所述主循环箱体(7)的前方设有主循环入水口(6),所述电池组箱体(10)内部设有循环管(12)和电池组块(11),其中所述循环管(12)绕设在所述电池组块(11)的周围,且所述循环管(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循环入水口(6)和所述主循环出水口(3)连接,所述主循环箱体(7)的外壁内嵌有帕尔帖(8),所述主循环箱体(7)内部设有电阻丝(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液体介质温度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新宇张袁元杨浩然吴震轩于昊男梁永杰黄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