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单元及其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000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单元及其电池模组。该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一块电芯和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包括基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基体内形成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口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基体的侧面与所述电芯的侧面相贴合。上述电芯单元及其电池模组,将电芯与液冷板直接接触并进行散热,电芯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給液冷板进行换热,液冷板的换热效率比现有技术中的散热铝片的换热效率高,有效减小了热阻,提高了换热效率。

Cell unit and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单元及其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芯单元。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电芯单元的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软包电池模组,一般由软包电芯、前后端板、电芯框架、减震泡棉、散热铝片、缓冲垫、极耳固定板(包含连接铝片、PCB数据采集板、极柱、嵌套螺母)等部件组成。目前市场上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的散热方式,通常是通过与电芯相贴合的散热铝片通过外部的风机或者液冷板将电芯产生的热量带出电池模组外。通过散热铝片进行散热,散热情况受风机送风道或者液冷板的流道分布影响,往往会导致散热不均、电芯与电芯之间温差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芯单元及其电池模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一块电芯;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包括基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基体内形成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口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基体的侧面与所述电芯的侧面相贴合。较佳地,所述电芯的数量为两块,所述液冷板夹在两块所述电芯之间。较佳地,所述电芯单元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中间形成插入槽,所述框架的侧面形成容纳所述电芯的容纳腔,所述液冷板插入所述插入槽中,所述电芯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较佳地,所述插入槽的入口形成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进水管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出水管相适配。较佳地,所述框架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从所述插入槽的侧边贯穿所述插入槽,所述液冷板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基体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所述液冷板、框架通过穿过所述贯穿孔、连接孔相固定。较佳地,所述框架上设有卡扣、卡槽,所述卡扣用于与相邻的电芯单元的框架的卡槽相连接,所述卡槽用于与相邻的电芯单元的框架的卡扣相连接。较佳地,所述框架的容纳腔的边缘形成缺口,所述电芯的电极从所述缺口伸出至所述容纳腔外。较佳地,所述电芯单元还包括压缩泡棉,所述压缩泡棉贴合于所述电芯远离液冷板的侧面。较佳地,所述基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电芯单元,所述电芯单元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主进水管,所述主进水管将若干所述电芯单元的进水管连通在一起;主出水管,所述主出水管将若干所述电芯单元的出水管连通在一起。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上述电芯单元及其电池模组,将电芯与液冷板直接接触并进行散热,电芯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給液冷板进行换热,液冷板的换热效率比现有技术中的散热铝片的换热效率高,有效减小了热阻,提高了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芯单元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芯单元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电芯单元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电池模组去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电芯单元100,电芯1,电极11,液冷板2,基体21,基板211,进水管22,出水管23,贯穿孔24,框架3,插入槽31,第一限位孔311,第二限位孔312,容纳腔32,缺口321,连接孔33,卡扣34,卡槽35,压缩泡棉4;主进水管200,主出水管300,外壳4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单元100,包括两块电芯1和液冷板2,液冷板2夹在两块电芯1之间。如图2、图4所示,液冷板2包括基体21、进水管22和出水管23,基体21内形成冷却液流道,冷却液流道的进口与进水管22相连通,冷却液流道的出口与出水管23相连通,基体21的侧面与电芯1的侧面相贴合。其中,基体21可由两片基板211组成,冷却液流道形成于两片基板211之间。冷却液从进水管22进入冷却液流道,并从出水管23流出,基体21与电芯1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液将基体21的热量带出。其中,基体21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最佳由铝制成。金属材料,特别是铝,为一种较佳的导热材料,可作为制作基体21的材料。将电芯1与液冷板2直接接触并进行散热,电芯1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給液冷板2进行换热,液冷板2的换热效率比现有技术中的散热铝片的换热效率高。使用液冷板2进行换热,能有效减小热阻,提高换热的效率。电芯单元100的电芯1的数量可以为如本实施例所示的两个。电芯单元100的电芯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液冷板2与电芯1相接触的位置,根据电芯1所需的换热位置设置。如图3所示,该电芯单元100还包括框架3,框架3的中间形成插入槽31,框架3的侧面形成容纳电芯1的容纳腔32,液冷板2插入插入槽31中,电芯1放置于容纳腔32内。框架3用于限制液冷板2、电芯1的相对位置,使液冷板2、电芯1按照预设的位置放置并相接触。框架3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材质。插入槽31的入口形成第一限位孔311、第二限位孔312,第一限位孔311与进水管22相适配,第二限位孔312与出水管23相适配。第一限位孔311、第二限位孔312用于容纳进水管22、出水管23。框架3的容纳腔32的边缘形成缺口321,电芯1的电极11从缺口321伸出至容纳腔32外。如图2和图3所示,框架3上设有若干连接孔33,连接孔33从插入槽31的侧边贯穿插入槽31,液冷板2上设有若干贯穿基体21的贯穿孔24,贯穿孔24与连接孔33一一对应;液冷板2、框架3通过贯穿孔24、连接孔33相固定。液冷板2、框架3的固定方式,可以通过穿过贯穿孔24、连接孔33的连接件相固定,也可以通过热熔的方式将贯穿孔24、连接孔33相连接。如图1至图2所示,电芯单元100还包括压缩泡棉4,压缩泡棉4贴合于电芯1远离液冷板2的侧面。压缩泡棉4,将电芯1与相邻的电芯单元100的电芯1相隔离,起到减震隔热的作用。如图1至图3所示,框架3上设有卡扣34、卡槽35,卡扣34用于与相邻的电芯单元100的框架3的卡槽35相连接,卡槽35用于与相邻的电芯单元100的框架3的卡扣34相连接。通过卡扣34、卡槽35相连接的多个电芯单元100,如图6所示。通过上述结构,使多个电芯单元100能紧凑地堆叠在一起。图5至图6所示为多个上述电芯单元100组成的电池模组。图6为图5所示的电池模组去除外壳400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当电池模组使用多个电芯单元100组成时,使用主进水管200将若干电芯单元100的进水管22连通在一起,使用主出水管300将若干电芯单元100的出水管23连通在一起。使用主进水管200、主出水管300将若干电芯单元100的冷却液流道相连通,使电芯单元100的液冷板2内的冷却液的温度能保持一致。这种并行冷却方式,有效改善了电芯单元100的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块电芯;/n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包括基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基体内形成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口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基体的侧面与所述电芯的侧面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块电芯;
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包括基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基体内形成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口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基体的侧面与所述电芯的侧面相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数量为两块,所述液冷板夹在两块所述电芯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元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中间形成插入槽,所述框架的侧面形成容纳所述电芯的容纳腔,所述液冷板插入所述插入槽中,所述电芯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槽的入口形成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进水管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出水管相适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从所述插入槽的侧边贯穿所述插入槽,所述液冷板上设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皆隆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