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62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和泵体,所述泵体包括气缸、活塞、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上部和下部的上轴承和下轴承、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曲轴,所述曲轴将电机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活塞,以压缩制冷剂;至少一壳体外制冷剂通道,经所述泵体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壳体外制冷剂通道流入所述电机,所述壳体外制冷剂通道降低制冷剂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壳体外制冷剂通道的设计,使经所述泵体压缩后的制冷剂在流经电机部分并与电机进行热对流前,降低温度,以使制冷剂起到更好的降低电机线圈温度的作用,提高电机和压缩机整体的性能。

A rotary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壳体外制冷剂通道的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图1为现有的单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压缩机的壳体18内壁与电机17部分通过过盈配合直接接触,壳体外壁直接处在大气环境中。压缩机的泵体16部分和电机17部分通过曲轴连接,并共同置于密闭的壳体18内,制冷剂在从气缸吸气口161进入压缩机泵体前,先经过设置在压缩机壳体外侧的气液分离器19,经泵体压缩后,排出到压缩机壳体内,再流经电机上的通道对电机进行冷却,之后由压缩机壳体上的排气口15排出压缩机,制冷剂的流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图2现有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压缩机的电机17部分与壳体18内壁也是通过过盈配合直接接触,泵体16部分由两个压缩单元并联组成,两者由中间隔板162隔开,从蒸发器进入气液分离器19的制冷剂,在气液分离器19内分为两路,分别进入两个压缩单元,压缩后的制冷剂再一起排到壳体内部,流经电机上的通道对电机冷却后,经压缩机壳体上的排气口15排出压缩机,制冷剂的流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电机作为驱动元件,带动泵体旋转压缩制冷剂,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电机性能及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压缩机的整机性能,而电机的性能与其工作所处的环境有关,环境温度较低,其性能相对更好。同时,在某些极端恶劣工况下,如高负载高压力条件下,可能会引起电机温度过高,造成电机烧毁,从而影响了电机的可靠性,因此避免电机温度过热是有利的。目前电机热传递有两种方式:一是与壳体的热传导;二是与壳体内部的制冷剂进行热对流。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电机温度高于壳体温度,电机将与壳体发生热传导散热,但随着壳体温度的逐渐升高,电机热传导降温效果有限。电机散热主要靠第二种方式,当经泵体压缩后的制冷剂流经电机表面时,将与电机发生热对流现象,使电机温度降低。而制冷剂与电机的热对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受压缩机工况的影响,不同的工况下,制冷剂经泵体压缩后的温度不同,热对流也将不同;二是制冷剂经泵体压缩后,其本身已变成高温高压气体,再与电机进行热对流,其换热对电机温度的降低效果有限,尤其是在恶劣工况条件下,热对流效果更不明显。因此,在制冷剂与电机热对流前,适当降低制冷剂温度,达到更好的降低电机线圈温度,可相应的提高电机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具有壳体外制冷剂通道,使经所述泵体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制冷剂流经电机部分并与电机进行热对流前,降低温度,以使制冷剂起到更好的降低电机线圈温度的作用,提高电机和压缩机整体的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和泵体,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泵体包括气缸、活塞、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上部和下部的上轴承和下轴承、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曲轴,所述曲轴将电机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活塞,以压缩制冷剂;至少一壳体外制冷剂通道,经所述泵体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壳体外制冷剂通道流入所述电机,所述壳体外制冷剂通道降低制冷剂温度。优选地,所述壳体外制冷剂通道包括第一气路口、第二气路口和第三气路口,所述第一气路口与压缩机的所述泵体连通,所述第一气路口与所述第二气路口之间设置有通道,所述第二气路口和所述第三气路口分别与压缩机的电机部分连通,经所述泵体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所述泵体流出至所述第一气路口,经所述第二气路口流入所述电机,并从所述第三气路口流出。优选地,所述第一气路口设置于所述泵体的上轴承和下轴承之间,穿过壳体与所述泵体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气路口和所述第二气路口之间的通道设有至少一个冷却器。优选地,所述第二气路口设置于所述电机的下端部分,所述第三气路口设置于压缩机的上排气口。优选地,所述第二气路口设置于压缩机的上排气口,所述第三气路口设置于所述电机的下端部分。优选地,所述第一气路口和所述第二气路口之间的通道设有一个冷却器。优选地,所述第一气路口和所述第二气路口之间的通道设有两个冷却器。优选地,所述第一气路口、所述第二气路口、所述第三气路口的通道以及所述第一气路口和所述第二气路口之间的通道为铜管。本专利技术通过壳体外制冷剂通道的设计,使经所述泵体压缩后的高温制冷剂在流经电机部分并与电机进行热对流前,降低温度,低温的制冷剂可减小泵体的热变形,改善气缸的吸气过热;同时,低温的制冷剂可以更好的与电机进行热对流,降低电机温度,提高电机性能;也可适当降低油温,增大润滑油的粘度,降低磨损,提高压缩机整体的性能。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现有的单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现有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中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附图标记11第一气路口12第二气路口13第三气路口14第一冷却器142第二冷却器15排气口16泵体161气缸吸气口162中间隔板17电机18壳体19气液分离器本专利技术附图标记1第一气路口2第二气路口3第三气路口4第一冷却器42第二冷却器5排气口6泵体7电机8壳体9气液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单缸和双缸压缩机,在此实施例附图以单缸压缩机为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n壳体;/n电机和泵体,容置于所述壳体内;/n所述泵体包括气缸、活塞、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上部和下部的上轴承和下轴承、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曲轴,所述曲轴将电机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活塞,以压缩制冷剂;/n至少一壳体外制冷剂通道,经所述泵体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壳体外制冷剂通道流入所述电机,所述壳体外制冷剂通道降低制冷剂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
壳体;
电机和泵体,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泵体包括气缸、活塞、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上部和下部的上轴承和下轴承、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曲轴,所述曲轴将电机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活塞,以压缩制冷剂;
至少一壳体外制冷剂通道,经所述泵体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壳体外制冷剂通道流入所述电机,所述壳体外制冷剂通道降低制冷剂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制冷剂通道包括第一气路口、第二气路口和第三气路口,所述第一气路口与压缩机的所述泵体连通,所述第一气路口与所述第二气路口之间设置有通道,所述第二气路口和所述第三气路口分别与压缩机的电机部分连通,经所述泵体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所述泵体流出至所述第一气路口,经所述第二气路口流入所述电机,并从所述第三气路口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口设置于所述泵体的上轴承和下轴承之间,穿过壳体与所述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易熊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