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4912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顶部的顶盖、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底盖和支撑于底盖底部的脚架;其中由顶盖、壳体和底盖以及脚架共同构成回转式压缩机的外壳及支撑架;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马达定子、马达转子和泵浦;马达转子位于马达定子内,马达转子热套于泵浦中的传动轴上;泵浦包括上支座,上支座与壳体的内壁接触的边缘为上支座倒角边,上支座倒角边上设置有排油孔。通过在泵浦的上支座倒角边上增设排油孔,进而将附着于外壳内壁上的、顺着外壳内壁向下流动到达泵浦的上支座倒角边处的冷冻机油及时排放到泵浦下端,从而保证回转式压缩机底部泵浦处的冷冻机油具有一定的保有量,进而减少泵浦的磨损状况,增加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式压缩机
本技术属于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回转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一种将气体压缩提升气体压力的机械,通过如电机、涡轮之类的发电机向其供给电力,并对如空气、制冷剂之类的工作流体进行压缩作工作,以提高工作流体压力的机构,这种压缩机在从如空调器、电冰箱等之类的家用电器到工厂的各种应用中广泛使用,依据其压缩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往复式、回转式、涡卷式、螺旋式、离心式、轴流式等等。图1为现有回转式压缩机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空调系统冷媒循环方向示意图。如图1-2所示,现有的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2、设置在壳体2顶部的顶盖1、设置在壳体2底部的底盖8和支撑于底盖8底部的脚架6;其中由顶盖1、壳体2和底盖8以及脚架6共同构成回转式压缩机的外壳及支撑架;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马达定子3、马达转子4和泵浦5;其中马达转子4位于马达定子3内,且马达转子4热套于泵浦5中的传动轴上。回转式压缩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回转式压缩机通电工作时,马达定子3产生磁场,使马达转子4旋转,进而带动泵浦5中的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时位于其端部上的凸轮轴也会转动进而使得泵浦5中位于气缸中的环在气缸中做偏心运动,从而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介质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由气缸孔经消音罩排至壳体中,高温高压的气体经由马达定子3外侧的切边及马达转子4间的间隙后,由设置于顶盖1中的排气管7排入冷媒循环系统10中。在上述回转式压缩机运转过程中会向底盖8中注有一定量的冷冻机油9,然而若注入的冷冻机油9过少,则会增加泵浦5的磨损几率,减少回转式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若注入的冷冻机油9过多,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及影响单体能效。当回转式压缩机在空调中进行高速运转时,回转式压缩机内部的冷冻机油会伴随泵浦5的高速运转使冷媒机油液面升高,而且冷媒在系统中循环时,冷冻机油会附着于液态冷媒中,进而会附着于回转式压缩机壳体2的内壁上,当冷冻机油顺着壳体2的内壁向下流动时,泵浦5中的上支座倒角边511会储存部分冷冻机油,此处上支座倒角边511的设置主要是在回转式压缩机装配时有利于泵浦5的安装,然而此过程则会导致回转式压缩机底部泵浦5处的冷冻机油减少,进而增加泵浦5的磨损状况,减少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回转式压缩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顶部的顶盖、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底盖和支撑于底盖底部的脚架;其中由所述顶盖、壳体和底盖以及脚架共同构成回转式压缩机的外壳及支撑架;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马达定子、马达转子和泵浦;所述马达转子位于马达定子内,所述马达转子热套于泵浦中的传动轴上;所述泵浦包括上支座,所述上支座与壳体的内壁接触的边缘为上支座倒角边,所述上支座倒角边上设置有排油孔。优选地,所述排油孔沿着上支座倒角边的周向设置有多个。优选地,所述多个排油孔沿上支座倒角边的周向均匀布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泵浦的上支座的上支座倒角边上增设排油孔,当回转式压缩机在空调中进行高速运转时,附着于回转式压缩机外壳的内壁上的冷冻机油顺着外壳的内壁向下流动到达泵浦中的上支座倒角边时会及时通过上支座倒角边处的排油孔排放到泵浦下端,从而保证回转式压缩机底部泵浦处的冷冻机油具有一定的保有量,进而减少泵浦的磨损状况,增加其使用寿命。具体地:①可提高回转式压缩机内部冷冻机油的循环使用效率;②降低泵浦磨损几率,提高回转式压缩机的使用寿命;③生产工艺简单、贴合传统生产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回转式压缩机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空调系统冷媒循环方向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回转式压缩机泵浦的装配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回转式压缩机泵浦的结构俯视图。其中:1.顶盖,2.壳体,3.马达定子,4.马达转子,5.泵浦,51.上支座,511.上支座倒角边,512.排油孔,6.脚架,7.排气管,8.底盖,9.冷冻机油,10.冷媒循环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回转式压缩机是在传统回转式压缩机的结构上进行改进,因此本技术沿用传统回转式压缩机的结构和相应的特征以及附图标号,新作改进的结构特征另外标记。如图1-4所示,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2、设置在壳体2顶部的顶盖1、设置在壳体2底部的底盖8和支撑于底盖8底部的脚架6;其中由顶盖1、壳体2和底盖8以及脚架6共同构成回转式压缩机的外壳及支撑架;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马达定子3、马达转子4和泵浦5;其中马达转子4位于马达定子3内,且马达转子4热套于泵浦5中的传动轴上;而泵浦5包括上支座51,然而上支座51与壳体2的内壁接触的边缘为上支座倒角边511,此处上支座倒角边511的设置主要是在回转式压缩机装配时有利于泵浦5的安装,而上支座倒角边511上还设置有排油孔512。优选地,排油孔512沿着上支座倒角边511的周向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排油孔512沿上支座倒角边511周向均匀布置。本技术提供的回转式压缩机,在通电工作时,马达定子3产生磁场,使马达转子4旋转,进而带动泵浦5中的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时位于其端部上的凸轮轴也会转动进而使得泵浦5中位于气缸中的环在气缸中做偏心运动,从而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介质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由气缸孔经消音罩排至壳体中,高温高压的气体经由马达定子3外侧的切边及马达转子4间的间隙后,由设置于顶盖1中的排气管7排入冷媒循环系统10中。在上述工作过程中回转式压缩机的底盖8会注入一定量的冷冻机油9,当回转式压缩机在空调中进行高速运转时,回转式压缩机内部的冷冻机油会伴随泵浦5的高速运转使冷媒机油液面升高,而且冷媒在系统中循环时,冷冻机油会附着于液态冷媒中,进而会附着于回转式压缩机外壳2的内壁上,当冷冻机油顺着外壳2的内壁向下流动时,泵浦5中的上支座倒角边511处的排油孔512会及时将储存于上支座倒角边511处的冷冻机油排放到泵浦下端,从而保证回转式压缩机底部泵浦处的冷冻机油具有一定的保有量,进而减少泵浦的磨损状况,增加其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的回转式压缩机,通过在泵浦的上支座的上支座倒角边上增设排油孔,当回转式压缩机在空调中进行高速运转时,附着于回转式压缩机外壳的内壁上的冷冻机油顺着外壳的内壁向下流动到达泵浦中的上支座倒角边时会及时通过上支座倒角边处的排油孔排放到泵浦下端,从而保证回转式压缩机底部泵浦处的冷冻机油具有一定的保有量,进而减少泵浦的磨损状况,增加其使用寿命。具体地:①可提高回转式压缩机内部冷冻机油的循环使用效率;②降低泵浦磨损几率,提高回转式压缩机的使用寿命;③生产工艺简单、贴合传统生产技术。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回转式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顶部的顶盖、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底盖和支撑于底盖底部的脚架;其中由所述顶盖、壳体和底盖以及脚架共同构成回转式压缩机的外壳及支撑架;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马达定子、马达转子和泵浦;所述马达转子位于马达定子内,所述马达转子热套于泵浦中的传动轴上;所述泵浦包括上支座,所述上支座与壳体的内壁接触的边缘为上支座倒角边,所述上支座倒角边上设置有排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顶部的顶盖、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底盖和支撑于底盖底部的脚架;其中由所述顶盖、壳体和底盖以及脚架共同构成回转式压缩机的外壳及支撑架;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马达定子、马达转子和泵浦;所述马达转子位于马达定子内,所述马达转子热套于泵浦中的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德奎
申请(专利权)人:瑞智青岛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