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及具有其的驱动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314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及具有其的驱动桥,限滑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大壳、差速器小壳、左壳体、右壳体、差速轴、半轴齿轮、行星锥齿轮组、锥齿轮垫片和摩擦片;具有限滑差速器总成的驱动桥还包括驱动桥壳体焊合总成、左半轴、右半轴、和主减动力传递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限滑差速器采用两个搭扣式差速轴组合,能够加强齿轮的防磨损效果;设置多组交叉布置的内外齿开槽摩擦片,防止摩擦损耗,能自动平均分配左右动力输出,增加防滑效果及使用寿命;能够将其应用于大马力拖拉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的驱动桥上,能够适应180‑240马力的动力,防滑过程动力自动平均分配,不需要人工操作,防滑及传递动力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An automatic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assembly and its drive ax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及具有其的驱动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差速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及具有其的驱动桥。
技术介绍
汽车差速器是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在四轮驱动时,为了驱动四个车轮,必须将所有的车轮连接起来,如果将四个车轮机械连接在一起,汽车在曲线行驶的时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为了能让汽车曲线行驶旋转速度基本一致性,这时需要加入中间差速器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大马力农用拖拉机、工程用装载机等机械设备使用广泛,在工作环境恶劣、负载较大的情况下,为增强机械设备的通过性能,对差速器动力传递和使用寿命的要求也就更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通过性高、便于操作、防磨损效果和使用性能更强的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及具有其的驱动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大壳、差速器小壳、左壳体、右壳体、差速轴、半轴齿轮、行星锥齿轮组、锥齿轮垫片和摩擦片;所述差速器大壳和所述差速器小壳均为环筒状结构,且密封对接形成一体的筒状结构,其对接处具有轴线十字交叉的固定孔;所述左壳体密封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大壳的开口端;所述右壳体密封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小壳的开口端;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开设有同轴的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差速器大壳和所述差速器小壳的轴线重合;所述差速轴的数量为两根,且十字搭扣布置,两根所述差速轴的端头卡接固定在相应的固定孔内;所述半轴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且齿面相对布置在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内部,并分别与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同轴转动连接;所述行星锥齿轮组转动连接在所述差速轴上,且与所述半轴齿轮啮合;所述锥齿轮垫片套设在所述差速轴上,且位于所述行星锥齿轮组和所述固定孔之间;所述锥齿轮垫片的数量为4个,并与行星锥齿轮组的外端面配合;所述摩擦片的数量为多个,且交错套设在所述半轴齿轮的轴面上,并分别垫设在所述半轴齿轮端面和所述左壳体的内端面之间、以及所述半轴齿轮端面和所述右壳体的内端面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限滑差速器采用两个搭扣式差速轴组合,能够加强齿轮的防磨损效果;设置多组交叉布置的内外齿开槽摩擦片,防止摩擦损耗,能自动平均分配左右动力输出,增加防滑效果及使用寿命;差速动力传递齿轮采用较大压力角,既能传递很大扭矩,还能最大化分配左右输出动力。能够适应180-240马力的动力,防滑过程动力自动平均分配,不需要人工操作,防滑及传递动力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中,所述摩擦片包括外齿摩擦片和内齿摩擦片;所述外齿摩擦片和所述内齿摩擦片依次交错布置,且外侧的所述外齿摩擦片与所述半轴齿轮的端面贴合,外侧的所述内齿摩擦片与所述左壳体或所述右壳体的内端面贴合。通过设置钢性开槽结构的外齿摩擦片和内齿摩擦片,使其交错布置,进一步提高了防滑、防磨损的性能,使用效果好。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中,每组所述摩擦片中的所述外齿摩擦片和所述内齿摩擦片左右空腔内均为两片。能够满足使用需求。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中,外齿摩擦片为外齿结构,所述内齿摩擦片为内齿结构;所述外齿摩擦片和所述内齿摩擦片的配合面为刚性开槽结构。能够满足使用需求,进一步提高限滑效果。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中,所述差速器大壳和所述差速器小壳的内径圆周方向开设有四个用于与锥齿轮垫片配合的容纳槽。容纳槽配合锥齿轮垫片,防止齿轮和内圈摩擦损耗。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中,所述锥齿轮垫片为方形结构且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可以固定方形锥齿轮垫片,防止行星锥齿轮组合和差速器大壳、差速器小壳内端摩擦损耗。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中,所述差速器大壳的外圆周面上具有用于与动力传递的大齿轮盘固定连接的凸出的法兰盘。便于与大齿轮盘固定连接。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中,所述左壳体、所述差速器大壳、所述差速器小壳和所述右壳体通过螺栓和螺母一体紧固连接,并且通过锁片锁紧所述螺母。连接简单,可靠、结构稳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限滑差速器总成的驱动桥,包括驱动桥壳体焊合总成、左半轴、右半轴和主减动力传递组件;所述驱动桥壳体焊合总成为中部具有圆球状凸起的长杆空腔结构,且其上铸造有用于与机械设备车架连接安装的两个连接盘,所述驱动桥壳体焊合总成两端焊合有轮边支撑轴,所述轮边支撑轴上安装有轮边动力传递组件和轮边制动总成;限滑差速器总成布置在所述驱动桥壳体焊合总成的空腔中部;所述左半轴一端穿过所述左壳体的安装孔与靠近所述左壳体的所述半轴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轮边动力传递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右半轴一端穿过所述右壳体的安装孔与靠近所述右壳体的所述半轴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轮边动力传递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主减动力传递组件通过大齿轮盘与所述差速器大壳外侧的法兰盘传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限滑差速器的驱动桥,能够将其应用于大马力拖拉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的驱动桥上,克服了在工作环境恶劣、负载较大的情况下,机械设备通过性能差、差速器动力传递弱和使用寿命低的问题。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及具有其的驱动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限滑差速器采用两个搭扣式差速轴组合,能够加强齿轮的防磨损效果;设置多组交叉布置的内外齿开槽摩擦片,防止摩擦损耗,能自动平均分配左右动力输出,增加防滑效果及使用寿命;差速动力传递齿轮采用较大压力角,既能传递很大扭矩,还能最大化平均分配左右输出动力。能够适应180-240马力的动力,防滑过程动力自动平均分配,不需要人工操作,防滑及传递动力效果好,使用寿命长。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外齿摩擦片和内齿摩擦片,使其交错布置,进一步提高了防滑、防磨损的性能,使用效果好。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限滑差速器的驱动桥,能够将其应用于大马力拖拉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上,克服了各种重型机械设备负载、冲击载荷和驱动马力较大容易对差速器造成磨损的问题,提高了驱动桥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限滑差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大壳(1)、差速器小壳(2)、左壳体(3)、右壳体(4)、差速轴(5)、半轴齿轮(6)、行星锥齿轮组(7)、锥齿轮垫片(14)和摩擦片(8);/n所述差速器大壳(1)和所述差速器小壳(2)均为环筒状结构,且密封对接形成一体的筒状结构,其对接处具有轴线十字交叉的固定孔(9);/n所述左壳体(3)密封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大壳(1)的开口端;所述右壳体(4)密封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小壳(2)的开口端;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开设有同轴的安装孔(10),且所述安装孔(10)的轴线与所述差速器大壳(1)和所述差速器小壳(2)的轴线重合;/n所述差速轴(5)的数量为两根,且十字搭扣布置,两根所述差速轴(5)的端头卡接固定在相应的固定孔(9)内;/n所述半轴齿轮(6)的数量为两个,且齿面相对布置在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内部,并分别与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同轴转动连接;/n所述行星锥齿轮组(7)转动连接在所述差速轴(5)上,且与所述半轴齿轮(6)啮合;/n所述锥齿轮垫片(14)套设在所述差速轴(5)上,且位于所述行星锥齿轮组(7)和所述固定孔(9)之间;/n所述摩擦片(8)的数量为多个,且交错套设在所述半轴齿轮(6)的轴面上,并分别垫设在所述半轴齿轮(6)端面和所述左壳体(3)的内端面之间、以及所述半轴齿轮(6)端面和所述右壳体(4)的内端面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大壳(1)、差速器小壳(2)、左壳体(3)、右壳体(4)、差速轴(5)、半轴齿轮(6)、行星锥齿轮组(7)、锥齿轮垫片(14)和摩擦片(8);
所述差速器大壳(1)和所述差速器小壳(2)均为环筒状结构,且密封对接形成一体的筒状结构,其对接处具有轴线十字交叉的固定孔(9);
所述左壳体(3)密封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大壳(1)的开口端;所述右壳体(4)密封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小壳(2)的开口端;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开设有同轴的安装孔(10),且所述安装孔(10)的轴线与所述差速器大壳(1)和所述差速器小壳(2)的轴线重合;
所述差速轴(5)的数量为两根,且十字搭扣布置,两根所述差速轴(5)的端头卡接固定在相应的固定孔(9)内;
所述半轴齿轮(6)的数量为两个,且齿面相对布置在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内部,并分别与所述左壳体(3)和所述右壳体(4)同轴转动连接;
所述行星锥齿轮组(7)转动连接在所述差速轴(5)上,且与所述半轴齿轮(6)啮合;
所述锥齿轮垫片(14)套设在所述差速轴(5)上,且位于所述行星锥齿轮组(7)和所述固定孔(9)之间;
所述摩擦片(8)的数量为多个,且交错套设在所述半轴齿轮(6)的轴面上,并分别垫设在所述半轴齿轮(6)端面和所述左壳体(3)的内端面之间、以及所述半轴齿轮(6)端面和所述右壳体(4)的内端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8)包括外齿摩擦片(11)和内齿摩擦片(12);所述外齿摩擦片(11)和所述内齿摩擦片(12)依次交错布置,且外侧的所述外齿摩擦片(11)与所述半轴齿轮(6)的端面贴合,外侧的所述内齿摩擦片(12)与所述左壳体(3)或所述右壳体(4)的内端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摩擦片(8)中的所述外齿摩擦片(11)和所述内齿摩擦片(12)均为两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限滑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摩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龙许国林雷印忠谭雪武海防张传岭邱伟魏庆余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九洲金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