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级油缸多锥形双离合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一级油缸多锥形双离合器。
技术介绍
平面摩擦离合器广泛应用于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中,而且多采用一个油缸操纵一个离合器的控制模式,致使自动变速器体积重量大、液压系统复杂、功率密度很难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布置的双离合器。(二)技术方案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级油缸多锥形双离合器,所述一级油缸多锥形双离合器包括:第一输出轴1、输入轴2、第二输出轴3、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所述第一离合器C1包括:第一外毂12、第一左锥形摩擦片16、第一中间锥形摩擦片15、第一右锥形摩擦片14、操纵碟簧13;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轴1充当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内毂;所述输入轴2充当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第二内毂;所述第二离合器C2包括:活塞5、第一星形密封圈4、第二星形密封圈7、调整垫6、第二左锥形摩擦片11 ...
【技术保护点】
1.一级油缸多锥形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油缸多锥形双离合器包括:第一输出轴(1)、输入轴(2)、第二输出轴(3)、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n所述第一离合器C1包括:第一外毂(12)、第一左锥形摩擦片(16)、第一中间锥形摩擦片(15)、第一右锥形摩擦片(14)、操纵碟簧(13);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轴(1)充当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内毂;所述输入轴(2)充当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第二内毂;/n所述第二离合器C2包括:活塞(5)、第一星形密封圈(4)、第二星形密封圈(7)、调整垫(6)、第二左锥形摩擦片(11)、第二中间锥形摩擦片(10)、第二右锥形摩擦片(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级油缸多锥形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油缸多锥形双离合器包括:第一输出轴(1)、输入轴(2)、第二输出轴(3)、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
所述第一离合器C1包括:第一外毂(12)、第一左锥形摩擦片(16)、第一中间锥形摩擦片(15)、第一右锥形摩擦片(14)、操纵碟簧(13);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轴(1)充当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内毂;所述输入轴(2)充当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第二内毂;
所述第二离合器C2包括:活塞(5)、第一星形密封圈(4)、第二星形密封圈(7)、调整垫(6)、第二左锥形摩擦片(11)、第二中间锥形摩擦片(10)、第二右锥形摩擦片(8)、回位碟簧(9);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轴(3)同时充当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油缸和第二外毂;所述输入轴(2)充当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第三内毂;
所述输入轴(2)通过花键与动力输入连接,通过轴承(18)安装于第一输出轴(1)上,同时其充当第一离合器C1的第二内毂和第二离合器C2的第三内毂;
所述第一输出轴(1)通过花键与动力输出连接,同时充当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内毂;
所述第二输出轴(3)通过花键与动力输出连接,同时充当第二离合器C2的油缸和第二外毂;
所述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左锥形摩擦片(16)与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外毂(12)连接,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中间锥形摩擦片(15)与第一离合器C1的充当第一内毂的第一输出轴(1)连接,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右锥形摩擦片(14)与第一离合器C1充当第二内毂的输入轴(2)连接,操纵碟簧(13)位于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外毂(12)与第一右锥形摩擦片(14)之间,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外毂(12)右端面与第二离合器C2的第二中间锥形摩擦片(10)接触,并与第一离合器C1的充当第二内毂的输入轴(2)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第二左锥形摩擦片(11)与充当第二离合器C2第二外毂的第二输出轴(3)连接,第二离合器C2的第二中间锥形摩擦片(10)与充当第二离合器C2第二内毂的输入轴(2)连接,第二离合器C2的第二右锥形摩擦片(8)与充当第二离合器C2第二外毂的第二输出轴(3)连接,回位碟簧(9)位于第二离合器C2的第二左锥形摩擦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慎龙,唐沛,邢庆坤,贾爽,张静,张鹤,尹华兵,李新毅,周如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