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40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盘,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舵机组件和第二舵机组件;其中,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桨毂活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盘活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端与驱动盘活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舵机组件和第二舵机组件活动连接,以通过第一舵机组件和第二舵机组件带动第二驱动组件运动,以驱动所述驱动盘旋转;使得在旋转中的驱动盘带动第一驱动组件进行运动,最终实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桨毂旋转,以对与桨毂连接的旋翼进行变距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通过两个舵机组件驱动桨毂旋转即可实现无人机旋翼组之间旋翼变距操作,具有舵机数量少、结构简单、易保养及可靠性高的特点。

Variable distance driving mechanism f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无人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无人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信息采集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无人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无人机常用于对山区和跨越大江大河的输电线路的巡检,以及在冰灾、水灾、地震、滑坡、夜晚期间进行巡线检查。现有共轴无人机均由上旋翼和下旋翼的上下桨叶变距控制,而用于变距驱动的机构通常使用六舵机双倾斜盘控制,舵机数量较多,舵机若发生故障则有坠机风险。由此可见,现有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大都采用上下旋翼变距操作,以改变无人机飞行状态,而用于上下旋翼变距操作的变距驱动机构结构复杂、舵机数量居多(通常为六个舵机),不易保养,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使得仅通过两个舵机组件驱动桨毂旋转即可实现无人机旋翼组之间旋翼变距操作,具有舵机数量少、结构简单、易保养及可靠性高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无人机中旋翼组的桨毂活动连接;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中心部位成空心结构,使得所述驱动盘通过所述空心结构套设在所述无人机中旋翼组的中心固定轴上,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第一舵机组件和第二舵机组件,所述第一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舵机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无人机的载荷仓体内,并且在所述载荷仓体内平行分布,所述第一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舵机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舵机组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运动,使得运动过程中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驱动盘旋转;其中,在旋转中的所述驱动盘带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进行运动,使得运动过程中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桨毂旋转。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分别与无人机中旋翼组的桨毂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驱动盘包括:第一轴承;轴承槽,所述轴承槽套设在所述中心固定轴的所述固定端上,且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槽上,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轴承槽活动连接;第二轴承和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安转座上,且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过盈配合在一起;所述第三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杆和第四驱动杆;其中,所述第三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舵机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舵机组件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舵机组件包括:第一舵机和第一舵机臂;其中,所述第一舵机固定于所述无人机的载荷仓体上,所述第一舵机和所述第一舵机臂相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舵机臂和所述第三驱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舵机组件包括:第二舵机和第二舵机臂;其中,所述第二舵机固定于所述无人机的载荷仓体上,并通过所述第二舵机臂和所述第四驱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舵机和所述第二舵机在所述载荷仓体内并列分布,且所述第一舵机臂和所述第二舵机臂的中心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可选的,所述第一舵机和所述第二舵机对称的分布在所述中心固定轴的两侧。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对称的分布在所述桨毂的两侧。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相互平行。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盘,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舵机组件和第二舵机组件;其中,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无人机中旋翼组的桨毂活动连接;驱动盘的中心部位成空心结构,使得驱动盘通过空心结构套设在无人机中旋翼组的中心固定轴上,且第一驱动组件的另一端与驱动盘活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端与驱动盘活动连接;第一舵机组件和第二舵机组件分别固定于无人机的载荷仓体内,并且在载荷仓体内平行分布,第一舵机组件和第二舵机组件分别与第二驱动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以通过第一舵机组件和第二舵机组件带动第二驱动组件运动,使得运动过程中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驱动盘旋转;最终使得在旋转中的驱动盘带动第一驱动组件进行运动,使得运动过程中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桨毂旋转,以对与桨毂连接的旋翼进行变距调节,本技术仅通过两个舵机组件驱动桨毂旋转即可实现无人机旋翼组之间旋翼变距操作,具有舵机数量少、结构简单、易保养及可靠性高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距驱动机构与无人机中旋翼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距驱动机构与无人机中旋翼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同时,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参见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盘33,第二驱动组件,第一舵机组件和第二舵机组件;其中,第一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无人机中旋翼组的桨毂活动连接;/n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中心部位成空心结构,使得所述驱动盘通过所述空心结构套设在所述无人机中旋翼组的中心固定轴上,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n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n第一舵机组件和第二舵机组件,所述第一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舵机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无人机的载荷仓体内,并且在所述载荷仓体内平行分布,所述第一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舵机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舵机组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运动,使得运动过程中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驱动盘旋转;/n其中,在旋转中的所述驱动盘带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进行运动,使得运动过程中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桨毂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无人机中旋翼组的桨毂活动连接;
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中心部位成空心结构,使得所述驱动盘通过所述空心结构套设在所述无人机中旋翼组的中心固定轴上,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
第一舵机组件和第二舵机组件,所述第一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舵机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无人机的载荷仓体内,并且在所述载荷仓体内平行分布,所述第一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舵机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舵机组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运动,使得运动过程中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驱动盘旋转;
其中,在旋转中的所述驱动盘带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进行运动,使得运动过程中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桨毂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分别与无人机中旋翼组的桨毂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三驱动杆和第四驱动杆;其中,所述第三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舵机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盘活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舵机组件活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无人机的变距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舵机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瑞涵唐云野祖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