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柔性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40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柔性脚架,包括:架体、四个支脚和四个柔性件,其中,四个支脚分别与架体活动连接,使得四个支脚相对于架体可旋转,便于该脚架可折叠收纳,同时,每一个支脚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和第二杆滑动连接;每一个柔性件的一端对应的抵于一个支脚的第一杆的端部上,另一端抵于该对应的支脚的第二杆的端部上,使得在无人机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第二杆首先碰触地面,然后相对于第一杆克服柔性件的弹性压力进行滑动,以缓冲第二杆相对于地面的冲击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若干根支撑杆作为起落架的方式往往使得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起落架而使得起落架与地面之间发生碰撞,最终造成起落架的着地端极易受损。

Foldable flexible foot st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式柔性脚架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
,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式柔性脚架。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无人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无人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信息采集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无人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无人机常用于对山区和跨越大江大河的输电线路的巡检,以及在冰灾、水灾、地震、滑坡、夜晚期间进行巡线检查。现有技术中,无人机通常采用若干根支撑杆,且该支撑杆的一端与无人机的机身固定连接,另一端在无人机需要着落时作为支撑点对无人机进行支撑,而无人机在着落过程中由于惯性原理存在极大的冲击力,此时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若干根支撑杆作为起落架的方式往往使得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起落架而使得起落架与地面之间发生碰撞,最终造成起落架的着地端极易受损,严重时还会冲击无人机机身而对无人机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可折叠式柔性脚架。通过将该脚架应用于无人机,使得能够以以缓冲降落的方式落至地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若干根支撑杆作为起落架的方式往往使得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起落架而使得起落架与地面之间发生碰撞,最终造成起落架的着地端极易受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柔性脚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呈圆形结构;四个支脚;所述四个支脚分别与所述架体活动连接,使得所述四个支脚相对于所述架体可旋转;其中,每一个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滑动连接;四个柔性件,每一个所述柔性件的一端对应的抵于一个所述支脚的第一杆的端部上,另一端抵于该对应的所述支脚的第二杆的端部上,使得所述第二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杆滑动时需克服所述柔性件的弹性压力。可选的,所述第一杆为实心杆,所述第二杆为空心杆,所述柔性件在所述空心杆内的空心结构内进行滑动。可选的,所述第一杆的端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杆的端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销轴依次穿过所述滑槽和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滑动连接。可选的,还包括:摆耳,所述摆耳呈凹型结构,所述摆耳的一端设置有一凹型槽,所述摆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凸台,所述凸台的一端插入所述凹型槽,并与所述凹型槽销轴连接,所述凸台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架体上,使得所述第一杆通过所述摆耳相对于所述架体可旋转。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固定于所述摆耳的内侧上,且所述第一限位台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二限位台固定于所述凸台的内侧上,且所述第二限位台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对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架体的折叠角度进行限位。可选的,所述凸台的数量是4个,且4个所述凸台等间距的分布在所述架体的外围部分。可选的,所述固定连接是焊接,或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第一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杆的宽度。可选的,所述第一杆的宽度从靠近所述架体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二杆的一端的方向上依次减小。可选的,所述柔性件是弹簧。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式柔性脚架,包括:架体、四个支脚和四个柔性件,其中,四个支脚分别与架体活动连接,使得四个支脚相对于架体可旋转,便于该脚架可折叠收纳,减小占据空间,同时,每一个支脚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和第二杆滑动连接;每一个柔性件的一端对应的抵于一个支脚的第一杆的端部上,另一端抵于该对应的支脚的第二杆的端部上,使得将该脚架应用于无人机时,在无人机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第二杆首先碰触地面,然后相对于第一杆克服柔性件的弹性压力进行滑动,以缓冲第二杆相对于地面的冲击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若干根支撑杆作为起落架的方式往往使得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起落架而使得起落架与地面之间发生碰撞,最终造成起落架的着地端极易受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脚架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脚架折叠前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脚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同时,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参见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式柔性脚架,包括:架体1、四个支脚2和四个柔性件23,其中,四个支脚2分别与架体1活动连接,使得四个支脚2相对于架体1可旋转,便于该脚架可折叠收纳,减小占据空间,同时,每一个支脚2包括第一杆21和第二杆22,第一杆21和第二杆22滑动连接;每一个柔性件23的一端对应的抵于一个支脚2的第一杆21的端部上,另一端抵于该对应的支脚2的第二杆33的端部上,使得将该脚架应用于无人机时,在无人机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第二杆22首先碰触地面,然后相对于第一杆21克服柔性件的弹性压力进行滑动,以缓冲第二杆22相对于地面的冲击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若干根支撑杆作为起落架的方式往往使得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起落架而使得起落架与地面之间发生碰撞,最终造成起落架的着地端极易受损。为了进一步对本技术进行阐述,以详细说明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请参阅下述阐述。请继续参阅图1-3,本技术具体包括:架体1、四个支脚2和四个柔性件23。其中,该架体1呈圆形结构;四个支脚2分别与架体活动1连接,使得四个支脚2相对于架体1可旋转;可以理解通过该四个支脚2相对于架体1进行旋转,以实现支脚2相对于架体1的折叠收纳或者折叠张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式柔性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架体,所述架体呈圆形结构;/n四个支脚;所述四个支脚分别与所述架体活动连接,使得所述四个支脚相对于所述架体可旋转;其中,每一个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滑动连接;/n四个柔性件,每一个所述柔性件的一端对应的抵于一个所述支脚的第一杆的端部上,另一端抵于该对应的所述支脚的第二杆的端部上,使得所述第二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杆滑动时需克服所述柔性件的弹性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式柔性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呈圆形结构;
四个支脚;所述四个支脚分别与所述架体活动连接,使得所述四个支脚相对于所述架体可旋转;其中,每一个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滑动连接;
四个柔性件,每一个所述柔性件的一端对应的抵于一个所述支脚的第一杆的端部上,另一端抵于该对应的所述支脚的第二杆的端部上,使得所述第二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杆滑动时需克服所述柔性件的弹性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柔性脚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为实心杆,所述第二杆为空心杆,所述柔性件在所述空心杆内的空心结构内进行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式柔性脚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的端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杆的端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销轴依次穿过所述滑槽和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式柔性脚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摆耳,所述摆耳呈凹型结构,所述摆耳的一端设置有一凹型槽,所述摆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凸台,所述凸台的一端插入所述凹型槽,并与所述凹型槽销轴连接,所述凸台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瑞涵唐云野祖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