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人机的组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40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组合部件,包括仓体机构和脚架。其中仓体机构的第一罩体用于放置动力源器件,第一仓体用于存储电源模块;使得在无人机的底部形成单独存储部分载荷的独立存储空间,避免机身需安装电源模块而占据空间,同时脚架中四个支脚分别与架体活动连接,每一个支脚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每一个柔性件的一端对应的抵于一个支脚的第一杆的端部上,另一端抵于该对应的支脚的第二杆的端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若干根支撑杆作为起落架的方式往往使得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起落架而使得起落架与地面之间发生碰撞,最终造成起落架的着地端极易受损。

Combined components f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无人机的组合部件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组合部件。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无人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无人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信息采集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无人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无人机常用于对山区和跨越大江大河的输电线路的巡检,以及在冰灾、水灾、地震、滑坡、夜晚期间进行巡线检查。无人机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其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在机身内部预留安置动力源器件(如舵机)、电源模块、飞控模块、导航模块等智能模块,而本身由于无人机的体积小巧、轻便,使得其内部空间有限,无法合理的对动力源器件(如舵机)、电源模块、飞控模块、导航模块等智能模块在其机身内部进行安置,同时现有无人机也通常采用若干根支撑杆,且该支撑杆的一端与无人机的机身固定连接,另一端在无人机需要着落时作为支撑点对无人机进行支撑,而无人机在着落过程中由于惯性原理存在极大的冲击力,此时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若干根支撑杆作为起落架的方式往往使得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起落架而使得起落架与地面之间发生碰撞,最终造成起落架的着地端极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用于无人机的组合部件。通过将组合部件中的仓体机构固定于无人机机身的底部,以形成单独的存储空间用于存储动力源器件及电源模块,同时该组合部件中的脚架固定于仓体机构的底部,使得无人机能够以缓冲降落的方式落至地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若干根支撑杆作为起落架的方式往往使得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起落架而使得起落架与地面之间发生碰撞,最终造成起落架的着地端极易受损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组合部件,包括:仓体机构,固定于无人机的机身底部,所述仓体机构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一仓体;所述第一罩体用于放置所述无人机的动力源器件,以通过所述第一罩体将所述动力源器件包络在其内部;所述第一仓体与所述第一罩体卡扣连接,且所述第一仓体与所述第一罩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仓体内设置有用于给所述无人机供电的电源模块;脚架,用于对所述仓体机构进行支撑,所述脚架包括架体、四个支脚和四个弹簧;所述架体呈圆形结构,并固定于所述仓体机构的底部;所述四个支脚分别与所述架体活动连接,使得所述四个支脚相对于所述架体可旋转;其中,每一个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滑动连接;每一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对应的抵于一个所述支脚的第一杆的端部上,另一端抵于该对应的所述支脚的第二杆的端部上,使得所述第二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杆滑动时需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压力。可选的,所述仓体机构还包括:第二仓体,所述第二仓体与所述第一仓体卡扣连接,且所述第二仓体与所述第一仓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仓体内设置有导航模块。可选的,所述仓体机构还包括:第三仓体,所述第三仓体与所述第二仓体卡扣连接,且所述第三仓体与所述第二仓体之间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仓体内设置有飞控模块;其中,所述架体固定于所述第三仓体的底部。可选的,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均呈圆形结构。可选的,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仓体内;和/或,所述导航模块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仓体内;和/或,所述飞控模块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三仓体内。可选的,所述第一杆为实心杆,所述第二杆为空心杆,所述弹簧在所述空心杆内的空心结构内进行滑动。可选的,所述第一杆的端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杆的端部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销轴依次穿过所述滑槽和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滑动连接。可选的,还包括:摆耳,所述摆耳呈凹型结构,所述摆耳的一端设置有一凹型槽,所述摆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凸台,所述凸台的一端插入所述凹型槽,并与所述凹型槽销轴连接,所述凸台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架体上,使得所述第一杆通过所述摆耳相对于所述架体可旋转。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固定于所述摆耳的内侧上,且所述第一限位台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二限位台固定于所述凸台的内侧上,且所述第二限位台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对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架体的折叠角度进行限制。可选的,所述凸台的数量是4个,且4个所述凸台等间距的分布在所述架体的外围部分。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组合部件,包括仓体机构和脚架。其中仓体机构固定于无人机的机身底部,仓体机构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一仓体;第一罩体用于放置给无人机提供动力的动力源器件(如舵机),第一仓体与第一罩体卡扣连接,用于存储给无人机供电的电源模块;使得在无人机的底部形成单独存储部分载荷的独立存储空间,避免各相关器件集中安置于机身内部而造成机身内部空间狭小紧凑的缺陷,同时脚架包括架体、四个支脚和四个弹簧,四个支脚分别与架体活动连接,使得四个支脚相对于架体可旋转,便于该脚架可折叠收纳,减小占据空间,同时,每一个支脚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和第二杆滑动连接;每一个弹簧的一端对应的抵于一个支脚的第一杆的端部上,另一端抵于该对应的支脚的第二杆的端部上,使得将该脚架应用于无人机时,在无人机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第二杆首先碰触地面,然后相对于第一杆克服弹簧的弹性压力进行滑动,以缓冲第二杆相对于地面的冲击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若干根支撑杆作为起落架的方式往往使得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该起落架而使得起落架与地面之间发生碰撞,最终造成起落架的着地端极易受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部件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脚架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脚架折叠前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脚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同时,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仓体机构,固定于无人机的机身底部,所述仓体机构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一仓体;所述第一罩体用于放置所述无人机的动力源器件,以通过所述第一罩体将所述动力源器件包络在其内部;所述第一仓体与所述第一罩体卡扣连接,且所述第一仓体与所述第一罩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仓体内设置有用于给所述无人机供电的电源模块;/n脚架,用于对所述仓体机构进行支撑,所述脚架包括架体、四个支脚和四个弹簧;所述架体呈圆形结构,并固定于所述仓体机构的底部;所述四个支脚分别与所述架体活动连接,使得所述四个支脚相对于所述架体可旋转;其中,每一个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滑动连接;每一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对应的抵于一个所述支脚的第一杆的端部上,另一端抵于该对应的所述支脚的第二杆的端部上,使得所述第二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杆滑动时需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仓体机构,固定于无人机的机身底部,所述仓体机构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一仓体;所述第一罩体用于放置所述无人机的动力源器件,以通过所述第一罩体将所述动力源器件包络在其内部;所述第一仓体与所述第一罩体卡扣连接,且所述第一仓体与所述第一罩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仓体内设置有用于给所述无人机供电的电源模块;
脚架,用于对所述仓体机构进行支撑,所述脚架包括架体、四个支脚和四个弹簧;所述架体呈圆形结构,并固定于所述仓体机构的底部;所述四个支脚分别与所述架体活动连接,使得所述四个支脚相对于所述架体可旋转;其中,每一个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滑动连接;每一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对应的抵于一个所述支脚的第一杆的端部上,另一端抵于该对应的所述支脚的第二杆的端部上,使得所述第二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杆滑动时需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机构还包括:
第二仓体,所述第二仓体与所述第一仓体卡扣连接,且所述第二仓体与所述第一仓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仓体内设置有导航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机构还包括:
第三仓体,所述第三仓体与所述第二仓体卡扣连接,且所述第三仓体与所述第二仓体之间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仓体内设置有飞控模块;
其中,所述架体固定于所述第三仓体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均呈圆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瑞涵唐云野祖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