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换热器作为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对于系统能效的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由于热泵的大量推广使用,对于换热效率高、体积小、结构紧凑、制冷剂充注量小、生产成本低的微通道换热器的需求就更高了,微通道换热器在汽车空调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热泵系统上微通道换热器作为一种紧凑式换热器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替代翅片管换热器。常规两排式的微通道换热器,制冷剂的流路都是从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到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或者从后排微通道换热器到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对于前后两排换热器的制冷剂温度和流量没有进行控制,一般会导致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较差,而且在结霜工况下,前排微通道换热器非常容易结霜,导致了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性能急剧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所述的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通过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01),压缩机(01)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一端口(21)相连,压缩机(01)吸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三端口(23)相连,四通换向阀第四端口(24)分别与第一球阀(12)、第二球阀(13)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二端口(22)与室内换热器(03)相连,室内换热器(03)又分别与第一电子膨胀阀(04)、第二电子膨胀阀(05)相连,第一电子膨胀阀(04)与第一集液管(06)相连,第二电子膨胀阀(05)与第二集液管(07)相连,设置在第一集液管(06)和第三集液管(10)、第二集液管(07)和第四集液管(11)之间并连通第一集液管(0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01),压缩机(01)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一端口(21)相连,压缩机(01)吸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三端口(23)相连,四通换向阀第四端口(24)分别与第一球阀(12)、第二球阀(13)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二端口(22)与室内换热器(03)相连,室内换热器(03)又分别与第一电子膨胀阀(04)、第二电子膨胀阀(05)相连,第一电子膨胀阀(04)与第一集液管(06)相连,第二电子膨胀阀(05)与第二集液管(07)相连,设置在第一集液管(06)和第三集液管(10)、第二集液管(07)和第四集液管(11)之间并连通第一集液管(06)和第三集液管(10)、第二集液管(07)和第四集液管(11)的多个扁管(08),安装在相邻扁管间的翅片(09),第一集液管(06)、第三集液管(10)、扁管(08)和翅片(09)构成前排微通道换热器,第二集液管(07)、第四集液管(11)、扁管(08)和翅片(09)构成后排微通道换热器,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和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构成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第一球阀(12)与第三集液管(10)相连,第二球阀(13)与第四集液管(11)相连;第一温度传感器(T1)布置在前排微通道换热器最边上靠近第一电子膨胀阀(04)一侧的中间扁管上,第二温度传感器(T2)布置在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最边上靠近第二电子膨胀阀(05)一侧的中间扁管上,第一压力传感器(P1)布置在第三集液管(10)出口处,第二压力传感器(P2)布置在第四集液管(11)出口处;控制模块(C1)分别与第一电磁膨胀阀(04)、第二电磁膨胀阀(05)、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二温度传感器(T2)、第一压力传感器(P1)、第二压力传感器(P2)、第一球阀(12)、第二球阀(1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由于风从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吹过,到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时风的温度更低,通过调整第一电磁膨胀阀(04)和第二电磁膨胀阀(05)的开度,使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温度更低,能提高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且工作在结霜工况下时,使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温度更低,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结霜能力更强,能使结霜向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移动,使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均匀结霜,提升双排微通道换热器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风最先吹过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前排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通,晏刚,樊超超,鱼剑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