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929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46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冷却液系统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设置于制冷剂系统,所述第二换热部设置于所述冷却液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均为双向节流阀;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电池换热组件、第二换热部、流体驱动装置,所述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与所述冷却液系统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进行热交换。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特别适合二氧化碳作为冷媒,对电池换热组件产生的热量进行管理,且结构简单,系统能效更高。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车辆(例如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可以通过热管理对车厢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相关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冷却液系统包括电池换热组件,冷却液系统与制冷剂系统可以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在对车厢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的同时还可以对电池换热组件进行热管理,但系统结构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热管理系统,兼具对电池换热组件进行热管理的功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冷却液系统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连接于制冷剂系统,所述第二换热部连接于所述冷却液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均为双向节流阀;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电池换热组件、流体驱动装置,所述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与所述冷却液系统的冷却液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系统、冷却液系统和第一换热器(6),所述第一换热器(6)包括第一换热部(61)和第二换热部(62),所述第一换热部(61)连接于制冷剂系统,所述第二换热部(62)连接于所述冷却液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室内换热器(2)、第一节流装置(3)、第二节流装置(4)以及室外换热器(5),所述第一节流装置(3)和第二节流装置(4)均为双向节流阀;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电池换热组件(7)和流体驱动装置(8),所述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与所述冷却液系统的冷却液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换热部(61)和所述第二换热部(62)进行热交换;/n所述制冷剂系统还包括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系统、冷却液系统和第一换热器(6),所述第一换热器(6)包括第一换热部(61)和第二换热部(62),所述第一换热部(61)连接于制冷剂系统,所述第二换热部(62)连接于所述冷却液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室内换热器(2)、第一节流装置(3)、第二节流装置(4)以及室外换热器(5),所述第一节流装置(3)和第二节流装置(4)均为双向节流阀;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电池换热组件(7)和流体驱动装置(8),所述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与所述冷却液系统的冷却液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换热部(61)和所述第二换热部(62)进行热交换;
所述制冷剂系统还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的一端和第二支路的一端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5)的第一端口(51)连接,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第一节流装置(3)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路,且所述第一节流装置(3)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5)的第一端口(51)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之间,所述第一换热部(61)、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连接于所述第二支路,且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5)的第一端口(51)和所述第一换热部(61)之间;
所述室外换热器(5)的第二端口(52)和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连通;或,所述室外换热器(5)的第二端口(52)和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流体切换装置(9),所述室外换热器(5)的第二端口(52)与所述流体切换装置(9)连接,所述流体切换装置(9)包括第一接口(91)、第二接口(92)、第三接口(93)和第四接口(94),所述第一接口(91)和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接口(92)连接,所述第三接口(93)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连接,所述第四接口(94)与所述室外换热器(5)的第二端口(52)连接;
所述流体切换装置(9)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接口(91)和所述第二接口(92)连通,所述第三接口(93)和所述第四接口(94)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接口(91)和所述第四接口(94)连通,所述第二接口(92)和所述第三接口(93)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
所述室外换热器(5)的第二端口(52)和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1)、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所述第一节流装置(3)、所述室外换热器(5)连通形成制冷剂回路;所述压缩机(1)、所述第一换热部(61)、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所述室外换热器(5)连通形成制冷剂回路;
所述电池换热组件(7)、所述第二换热部(62)、流体驱动装置(8)连通形成冷却液回路,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6)吸收制冷剂的热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
所述室外换热器(5)的第二端口(52)和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连通;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外换热器(5)、所述第一节流装置(3)、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2)连通形成制冷剂回路;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外换热器(5)、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所述第一换热部(61)连通形成制冷剂回路;
所述电池换热组件(7)、所述第二换热部(62)、所述流体驱动装置(8)连通形成冷却液回路,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6)吸收冷却液的热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除霜模式,在所述除霜模式下:
所述室外换热器(5)的第二端口(52)和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军启王奎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