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27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包括一显示屏组件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的外部设置有本体,所述主机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对称的支撑部,所述本体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导向槽以及位于所述导向槽右侧的定位槽,所述主机组件通过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定位槽内而进行定位,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为左侧槽口比右侧槽口大的V型结构,所述定位槽的上壁面的长度比所述定位槽的下壁面的长度短,所述导向槽的右侧与所述定位槽的左侧连通,所述导向槽的上壁面的右端向右下方延伸至所述定位槽的上壁面的左端而形成导向错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紧凑,效率高,更加安全可靠。

A kind of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mounted all-in-on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体机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车载娱乐系统一体机的安装结构一般都是在主机组件的尾部设置有尾柱M5螺铨和橡胶套,通过螺铨与中控台上的主机U框本体配合再利用螺母及垫片锁紧固定而进行安装,现有的安装结构具有以下缺点:(1)因一体机的显示屏组件尺寸过大使得在安装时主机组件的尾部被显示屏组件遮挡了视线,不易观察主机尾柱橡胶与实车上对应的匹配结构,盲装又很难对准圆孔位置,装配困难;(2)在拆卸主机组件时因橡胶套跟实车上对应的匹配圆孔是预压紧配合结构,橡胶套会被紧配圆孔结构夹住余留在车上或者掉落在中控台内部;(3)现有的尾柱安装结构在一体机中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因其尾柱螺铨是单点支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震动,致使螺铨会发生松动脱落或共振而损坏中控台内部的元器件,从而影响产品的结构性能;(4)在生产组装过程中螺母需要增加人工打防滑胶工序,防止螺母脱落,无形之中增加了人工作业成本及作业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包括一显示屏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的外部设置有本体,所述主机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对称的支撑部,所述本体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导向槽以及位于所述导向槽右侧的定位槽,所述主机组件通过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定位槽内而进行定位,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为左侧槽口比右侧槽口大的V型结构,所述定位槽的上壁面的长度比所述定位槽的下壁面的长度短,所述导向槽的右侧与所述定位槽的左侧连通,所述导向槽的上壁面的右端向右下方延伸至所述定位槽的上壁面的左端而形成导向错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外观形状选自腰形、椭圆形、腰弧形、圆形以及矩形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上壁面与所述支撑部的内部之间设置有缓冲槽。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上壁面的厚度为0.8mm~1.5mm。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主机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支撑部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并拧紧在所述第一螺纹孔上而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后端面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主机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定位柱安装在所述第二定位孔内而进行定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后端面设置有两个定位柱,所述主机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定位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为圆孔,另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为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用于吸收两个所述定位柱之间的间距的制造公差。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外形形状选自一字形、十字形、圆形、椭圆形、T字形以及工字形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部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定位筋。进一步地,所述主机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纹孔,所述显示屏组件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三定位孔,所述显示屏组件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并拧紧在所述第二螺纹孔上而与所述主机组件连接。综上所述,运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紧凑,效率高,更加安全可靠。该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采用多点支撑的轨道式安装方式,导向槽与定位槽连通,导向槽的横截面为左侧槽口比右侧槽口大的V型结构,导向槽的左侧槽口较大,安装时一体机的支撑部很容易就能对准导向槽的左侧槽口,推动一体机使支撑部沿着导向槽的下壁面滑进定位槽内进行安装,定位槽的上壁面的长度比定位槽的下壁面的长度短,给支撑部在从导向槽滑进定位槽的转折过程中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支撑部更加顺畅地滑入定位槽内,安装简单方便,安装效率更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安装不易观察、盲装难以对准位置的难题,同时又避免了拆卸主机组件时尾柱橡胶脱落的现象。此外,本技术的一体机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使用单点支撑的螺栓,防止了螺栓出现共振、松动或脱落而损坏中控台内部的元器件,支撑部的下壁面紧贴定位槽的下壁面而承受整个主机组件的重力,从单点支撑改进为多点支撑,更加安全可靠,也减少了人工进行打胶防滑工序,解决了车辆行驶震动过程中螺栓发生松动或脱落的问题。而且支撑部的上壁面与支撑部的内部之间设置有缓冲槽,支撑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定位孔的外表面与支撑部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定位筋,在车辆行驶震动过程中缓冲槽的上壁面能发生适当的弹性变形,以使支撑部与定位槽之间的配合连接更加稳定牢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主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显示屏组件和主机组件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显示屏组件和主机组件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一体机和支撑部的结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图4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图4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一体机和本体的结构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提供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提供一体机和本体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提供腰弧形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提供图11的主视图;图13是本技术提供图11的后视图;图14是本技术提供图11的俯视图;图15是本技术提供图11的左视图;图16是本技术提供腰形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提供椭圆形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提供矩形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提供圆形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显示屏组件,101-定位板,102-第三定位孔,2-主机组件,200-第二定位孔,201-第二螺纹孔,202-第一螺纹孔,203-圆孔,204-腰形孔,3-支撑部,301-缓冲槽,302-第一定位孔,303-中空结构,304-定位筋,305-定位柱,4-螺钉,5-本体,6-凹槽,61-导向槽,62-定位槽,621-定位槽的上壁面,622-定位槽的下壁面,7-导向错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8进行观察,观察者左侧设为后,观察者右侧设为前,观察者前方设为左,观察者后方设为右,观察者上方设为上,观察者下方设为下,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上壁面”、“下壁面”、“内壁面”、“外表面”、“后端面”、“后端”、“右端”、“左侧”、“右侧”、“外部”、“内部”、“上方”、“下方”、“右下方”等指示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包括一显示屏组件(1)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组件(1)上的主机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2)的外部设置有本体(5),所述主机组件(2)的两侧均设置有对称的支撑部(3),所述本体(5)的两侧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包括导向槽(61)以及位于所述导向槽(61)右侧的定位槽(62),所述主机组件(2)通过所述支撑部(3)设置于所述定位槽(62)内而进行定位,所述导向槽(61)的横截面为左侧槽口比右侧槽口大的V型结构,所述定位槽的上壁面(621)的长度比所述定位槽的下壁面(622)的长度短,所述导向槽(61)的右侧与所述定位槽(62)的左侧连通,所述导向槽(61)的上壁面的右端向右下方延伸至所述定位槽的上壁面(621)的左端而形成导向错位结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包括一显示屏组件(1)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组件(1)上的主机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2)的外部设置有本体(5),所述主机组件(2)的两侧均设置有对称的支撑部(3),所述本体(5)的两侧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包括导向槽(61)以及位于所述导向槽(61)右侧的定位槽(62),所述主机组件(2)通过所述支撑部(3)设置于所述定位槽(62)内而进行定位,所述导向槽(61)的横截面为左侧槽口比右侧槽口大的V型结构,所述定位槽的上壁面(621)的长度比所述定位槽的下壁面(622)的长度短,所述导向槽(61)的右侧与所述定位槽(62)的左侧连通,所述导向槽(61)的上壁面的右端向右下方延伸至所述定位槽的上壁面(621)的左端而形成导向错位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的外观形状选自腰形、椭圆形、腰弧形、圆形以及矩形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的上壁面与所述支撑部(3)的内部之间设置有缓冲槽(3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的上壁面的厚度为0.8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一体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302),所述主机组件(2)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302)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202),所述支撑部(3)通过螺钉(4)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302)并拧紧在所述第一螺纹孔(202)上而进行固定。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