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覆膜机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12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玻纤覆膜机织布,其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上方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下方的第二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从上层到下层孔隙率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15μm,平均孔径为0.5~2.5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11μm,平均孔径为2.5~3.5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于烟气成分复杂、温度高、腐蚀性大的工况环境,提供一种耐高温、过滤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玻纤覆膜机织布。

A glass fiber covered woven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纤覆膜机织布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料
,具体涉及一种玻纤覆膜机织布。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各国现代化工业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化工、电力、钢铁、冶金、垃圾焚烧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电力行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工业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目前电力行业袋式除尘器使用的高温滤料主要有PPS针刺毡滤料、PPS/PTFE复合毡滤料以及玻纤覆膜滤料等。覆膜玻纤滤料主要是在普通玻纤机织布的表面复合一层厚度为微米级的膨化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获得玻纤覆膜机织布,其生产技术的关键包括玻纤基材的表面处理、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的拉制以及复合工艺技术等。覆膜玻纤机织布由于其耐高温过滤效率高,易清灰,使用寿命长等应用越来越多,然而目前高温过滤领域使用的覆膜玻纤机织布,面对于烟气成分复杂、温度高、腐蚀性大的工况环境时,综合性能较差,不能满足高温工况下过滤的实际需求,容易出现膜裂、破洞等缺陷,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于烟气成分复杂、温度高、腐蚀性大的工况环境,提供一种耐高温、过滤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玻纤覆膜机织布。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纤覆膜机织布,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上方的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下方的第二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从上层到下层孔隙率逐渐增大,对进入玻纤覆膜机织布内部的含尘气体可以起到分散气流作用,有效减少过滤阻力;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15μm,平均孔径为0.5~2.5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5的厚度为8~11μm,平均孔径为2.5~3.5μm。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μm,平均孔径为0.6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μm,平均孔径为2.2μm。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2层;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2层。优选地,所述基材层为由经纱与纬纱交织组成的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膨体布层。由于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膨体布耐酸耐碱、耐高温和耐水性能,可以提高玻纤覆膜机织布的耐腐蚀性能。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经纱为超细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纬纱为经过膨体加工的超细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PTFE纤维的含量控制在56wt%~60wt%。优选地,所述超细玻纤的规格为136tex~272tex。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每平方米克重为350~850g,厚度为0.2~10mm。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每平方米克重为720g,厚度为0.6mm。优选地,所述聚四氟乙烯浸渍层为所述基材层经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后形成的聚四氟乙烯浸渍层。由于经纬纱中植入PTFE纤维,与PTFE乳液和PTFE微孔薄膜在高温半熔融状态下结合效果好,既保证覆膜牢度,又兼顾透气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以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膨体布层为主要材料,通过采用特殊的多层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和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进行热贴合,有效地克服了膜裂、破洞等缺陷,而且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从上层到下层孔隙率逐渐增大,有利于气流顺利通过,极少数进入玻纤覆膜机织布内部的粉尘,很容易在气流的冲击下穿过玻纤覆膜机织布,确保玻纤覆膜机织布内部不易集尘,玻纤覆膜机织布在长期运行后阻力基本不升高或者上升速度缓慢。本技术有效降低玻纤覆膜机织布的压降,减少清灰次数,节约成本,同时还能延长玻纤覆膜机织布的使用寿命,既保证覆膜牢度,有兼顾透气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2.第一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3.基材层;4.第二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5.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玻纤覆膜机织布,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3,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3上方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2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1,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3下方的第二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5;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从上层到下层孔隙率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μm,平均孔径为0.5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μm,平均孔径为2.5μm。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1的层数为1层;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层。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可以为2层,提高玻纤覆膜机织布牢度,但透气性相对差一点。所述基材层3为由经纱与纬纱交织组成的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膨体布层。所述基材层3的经纱为超细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纬纱为经过膨体加工的超细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所述基材层的PTFE纤维的含量控制在60wt%。所述超细玻纤的规格为136tex。所述基材层3的每平方米克重为720g,厚度为0.6mm。所述聚四氟乙烯浸渍层为所述基材层3经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后形成的聚四氟乙烯浸渍层。实施例一中产品的断裂强度:经向强力≥2200N/5*20cm,纬向强力≥2200N/5*20cm,经向断裂伸长率≤10%,纬向断裂伸长率≤10%,线性热收缩率:径向1%(230℃),纬向1%(230℃),透气度16m3/m2·min,过滤效率99.97%,过滤阻力≤330Pa,覆膜牢度≥0.3MPa。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玻纤覆膜机织布,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3,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3上方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2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1,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3下方的第二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5;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从上层到下层孔隙率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1的厚度为15μm,平均孔径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纤覆膜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上方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下方的第二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从上层到下层孔隙率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15μm,平均孔径为0.5~2.5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11μm,平均孔径为2.5~3.5μm;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2层;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2层;所述基材层为由经纱与纬纱交织组成的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膨体布层;所述基材层的经纱为超细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纬纱为经过膨体加工的超细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所述超细玻纤的规格为136tex~272tex。/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纤覆膜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上方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下方的第二聚四氟乙烯浸渍处理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所述玻纤覆膜机织布从上层到下层孔隙率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15μm,平均孔径为0.5~2.5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11μm,平均孔径为2.5~3.5μm;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2层;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2层;所述基材层为由经纱与纬纱交织组成的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膨体布层;所述基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至臻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