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649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所述中碱玻纤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上方的第一表面处理层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下方的第二表面处理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所述表面处理层为所述基材层经表面处理剂涂覆、固化后形成的;所述基材层为由经纱与纬纱交织组成的中碱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于中碱玻纤机织布性脆、不耐折、不耐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折断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化处理的中碱玻纤机织布,具有柔软、耐折、过滤性能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料
,具体涉及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
技术介绍
我国生产的玻纤机织布,可以分为无碱和中碱两类,其中,中碱玻璃纤维是指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在11.9%-16.4%之间的玻璃纤维。因其含碱量高,不能作电绝缘材料,但其化学稳定性和强度较好。中碱玻纤机织布用中碱玻璃纤维织造而成,耐酸性能好,耐高温、抗拉强度高,易于跟树脂结合,适用于作酸性过滤布。但现有的中碱玻纤机织布也有明显的缺点,即性脆、不耐折、不耐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折断,影响使用寿命。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公开了一件申请号为CN201521031268.8,名称为“一种中碱玻璃纤维滤料”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碱玻璃纤维滤料,包括基布、包覆在基布外围的耐酸碱保护膜以及包覆在耐酸碱保护膜外围的防水防油层;所述基布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为中碱玻璃纤维有捻纱。该专利成本低、透气性能良好,较高的耐温效果、较好的抗化学腐蚀性,且粉尘易剥离;设置耐酸碱保护膜、防水防油层两层防线,增强滤料的功能和性能,满足不同条件的使用要求,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领域的应用。但该专利中使用的聚丙烯酸酯在高温中会变硬,降低玻璃纤维基布柔韧性和耐折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于中碱玻纤机织布性脆、不耐折、不耐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折断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化处理的中碱玻纤机织布,具有柔软、耐折、过滤性能好等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所述中碱玻纤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上方的第一表面处理层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下方的第二表面处理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所述表面处理层为所述基材层经表面处理剂涂覆、固化后形成的;所述表面处理剂包括以下组分:PTFE分散液、乳液型高温柔软剂、无机抗静电剂、渗透剂JFC、氟硅烷偶联剂、氟碳表面活性剂及软化水;所述基材层为由经纱与纬纱交织组成的中碱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层;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15μm,平均孔径为0.5~2.5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11μm,平均孔径为2.5~3.5μm。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μm,平均孔径为0.6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μm,平均孔径为2.2μm。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层;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层。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经纱为超细中碱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纬纱为经过超细中碱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PTFE纤维的含量控制在46wt%~50wt%。优选地,所述超细中碱玻纤的规格为136tex~272tex。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每平方米克重为350~850g,厚度为0.2~10mm。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每平方米克重为550g,厚度为0.4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以中碱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层为主要材料,通过采用特殊的多层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和通过特殊化学处理纺织型中碱玻纤基布,使其与微孔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膜良好的粘接在一起,提高过滤布的柔软性、耐折性、降低透气率,从而提高滤材的整体使用性能。不使用聚丙烯酸酯,所述中碱玻纤机织布在高温中仍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耐折性。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2.第一表面处理层;3.基材层;4.第二表面处理层;5.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所述中碱玻纤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3,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3上方的第一表面处理层2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1,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3下方的第二表面处理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5;所述表面处理层为所述基材层经表面处理剂涂覆、固化后形成的。所述表面处理剂包括以下组分:PTFE分散液、乳液型高温柔软剂、无机抗静电剂、渗透剂JFC、氟硅烷偶联剂、氟碳表面活性剂及软化水。其中,本技术中所述的PTFE分散液为市售的本领域常规PTFE分散液,即聚四氟乙烯分散液;所述的乳液型高温柔软剂为市售的本领域常规乳液型高温柔软剂,例如硅油乳液、ZK32B季铵盐化合物等;所述的无机抗静电剂为市售的本领域常规无机抗静电剂,例如导电石墨乳、氯化铵等;所述的渗透剂为本领域常规的渗透剂JFC,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所述的氟硅烷偶联剂为市售的本领域常规氟硅烷偶联剂;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为市售的本领域常规氟碳表面活性剂。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μm,平均孔径为0.5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μm,平均孔径为2.5μm。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1的层数为1层;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层。所述基材层3为由经纱与纬纱交织组成的中碱玻纤和PTFE纤维混纺层。所述基材层3的经纱为超细中碱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纬纱为超细中碱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所述基材层的PTFE纤维的含量控制在50wt%。所述超细中碱玻纤的规格为136tex。所述基材层3的每平方米克重为550g,厚度为0.4mm。实施例一中产品的断裂强度:经向强力≥2200N/5*20cm,纬向强力≥2200N/5*20cm,经向断裂伸长率≤10%,纬向断裂伸长率≤10%,透气度16m3/m2·min,耐折次数达到20万次以上,可耐300℃~400℃等级高温烟气过滤。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所述中碱玻纤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3,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3上方的第一表面处理层2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1,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3下方的第二表面处理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5;所述表面处理层为所述基材层经表面处理剂涂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碱玻纤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上方的第一表面处理层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下方的第二表面处理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μm,平均孔径为0.6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μm,平均孔径为2.2μm;/n所述表面处理层为所述基材层经表面处理剂涂覆、固化后形成的;/n所述基材层为由经纱与纬纱交织组成的混纺层;所述基材层的经纱为超细中碱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纬纱为经过超细中碱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所述超细中碱玻纤的规格为136tex~272tex;/n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15μm,平均孔径为0.5~2.5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11μm,平均孔径为2.5~3.5μm;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层;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层数为1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化处理中碱玻纤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碱玻纤机织布为层状结构,其包括一基材层,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上方的第一表面处理层和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及依次贴合在所述基材层下方的第二表面处理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12μm,平均孔径为0.6μm;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膜的厚度为8μm,平均孔径为2.2μm;
所述表面处理层为所述基材层经表面处理剂涂覆、固化后形成的;
所述基材层为由经纱与纬纱交织组成的混纺层;所述基材层的经纱为超细中碱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纬纱为经过超细中碱玻纤与PTFE纤维混纺纱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至臻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