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01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其结构包括具有良好的吸湿性的棉纺底层,所述棉纺底层的上方设置可以快速透湿并且可以高效导热的聚丙烯纤维层,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的上方设有用于进一步透湿和防水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微孔亲水膜结构,所述棉纺底层的顶端可以和聚丙烯纤维层部分混纺,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构复杂,实用性和穿着的舒适性比较差的问题,通过设置棉纺底层,可以极大的提高了与肌肤接触时的舒适度,水蒸气通过纤维或纱线间的孔隙、纤维之间毛细管传递等作用,由内向外自然扩散,达到透湿作用,使布料整体具有良好的透湿性、柔软性和悬垂性好,具有很高的水汽透过率,可快速驱散人体产生的热量,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

A kind of waterproof and moisture permeable mesh composite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当前,中国专利号:CN201711449996.4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防水复合面料,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防水层、透气层、抗菌层、织布层以及感应层,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300-500nm,所述透气层中均布若干小孔,所述小孔的孔径为10-30nm,所述抗菌层由镀银纤维纺织而成,所述防水层和所述透气层之间均布有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透气层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密封袋体,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位于所述密封袋体内,所述密封袋体的内表面连接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外部的温控装置相连接,感应层由柔性导线编织而成,柔性导线包括第一导电纤维、第二导电纤维,所述第一导电纤维外部包覆有第一介电层,所述第二导电纤维外部包覆有第二介电层,所述第一导电纤维和第二导电纤维形成双螺旋结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结构复杂,集成导电纤维成本较高,实用性和穿着的舒适性比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其解决了结构复杂,集成导电纤维成本较高,实用性和穿着的舒适性比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其结构包括具有良好的吸湿性的棉纺底层,所述棉纺底层的上方设置可以快速透湿并且可以高效导热的聚丙烯纤维层,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的上方设有用于进一步透湿和防水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微孔亲水膜结构,所述防水层上的微孔的直径为0.1-3.0um,所述棉纺底层的顶端可以和聚丙烯纤维层部分混纺,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的顶部与防水层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棉纺底层可以采用纯棉结构或者是混纺结构,混纺结构中的棉含量至少为90%。进一步的,所述棉纺底层采用较细的纤维,纱线紧密排列的纺织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纤维层为采用静电纺织工艺制备的聚丙烯纳米纤维膜结构,所述聚丙烯纤维层为多层聚丙烯纳米纤维膜结构堆叠的结构,其厚度一般为0.01-0.1mm。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的纤维中添加有用于防紫外线的金属氧化物,或者在聚丙烯纤维层的纺织过程中混纺不超过10%的涤丝纺、春亚纺等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棉纺底层的厚度为0.1-1mm。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通过设置棉纺底层、聚丙烯纤维层、防水层改进了现有技术中的布料结构复杂,集成导电纤维成本较高,实用性和穿着的舒适性比较差的问题,通过设置棉纺底层,可以极大的提高了本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与肌肤接触时的舒适度,水蒸气通过纤维或纱线间的孔隙、纤维之间毛细管传递等作用,由内向外自然扩散,达到透湿作用,使布料整体具有良好的透湿性、柔软性和悬垂性好;进一步的,在其上方设置聚丙烯纤维层,具有很高的水汽透过率,可快速驱散人体产生的热量,具有较高的防风透气性能;进一步的,上端的防水层微孔的尺寸界于水蒸气和外界水滴之间,从而使内部的水蒸气可以排除,外部的水滴不会流入,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其结构包括具有良好的吸湿性的棉纺底层1,所述棉纺底层1的厚度为0.5mm,所述棉纺底层1可以采用纯棉结构,所述棉纺底层1采用较细的纱线紧密排列的纺织结构,采用棉纺底层,穿着的舒适度较高,所述棉纺底层1的上方设置可以快速透湿并且可以高效导热的聚丙烯纤维层2,所述聚丙烯纤维层2为采用静电纺织工艺制备的聚丙烯纳米纤维膜结构,所述聚丙烯纤维层2为多层聚丙烯纳米纤维膜结构堆叠的结构,其厚度一般为0.05mm,所述聚丙烯纤维层2的上方设有用于进一步透湿和防水的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为微孔亲水膜结构,所述防水层3直接热熔喷涂复合在聚丙烯纤维层2的顶端,所述防水层3上的微孔的直径为0.1-3.0um,本实施例中的防水层3上的微孔的直径取1um,由于生产工艺和生产成本的限制,当生产的防水层3上的微孔的直径为1±0.5um时,均视为合格产品。所述聚丙烯纤维层2的纤维中添加有用于防紫外线的金属氧化物,本实施例中,是在聚丙烯原料中加入用于防紫外线的氧化锌粉末,充分混合之后制成聚丙烯纤维层2。实施例二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的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棉纺底层1还可以采用混纺化纤的结构,混纺结构中的棉含量至少为90%。所述聚丙烯纤维层2还可以采用丝状或者条状的聚丙烯纤维纺织而成,当采用上述结构时,所述棉纺底层1的顶端还可以和聚丙烯纤维层2部分混纺的结构。所述聚丙烯纤维层2的纺织过程中还混纺不超过10%的涤丝纺、春亚纺等材料,用于提高产品的防紫外线性能。本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通过设置棉纺底层、聚丙烯纤维层、防水层改进了现有技术中的布料结构复杂,集成导电纤维成本较高,实用性和穿着的舒适性比较差的问题,通过设置棉纺底层,可以极大的提高了本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与肌肤接触时的舒适度,水蒸气通过纤维或纱线间的孔隙、纤维之间毛细管传递等作用,由内向外自然扩散,达到透湿作用,使布料整体具有良好的透湿性、柔软性和悬垂性好;进一步的,在其上方设置聚丙烯纤维层,具有很高的水汽透过率,可快速驱散人体产生的热量,具有较高的防风透气性能;进一步的,上端的防水层微孔的尺寸界于水蒸气和外界水滴之间,从而使内部的水蒸气可以排除,外部的水滴不会流入,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具有吸湿性的棉纺底层,所述棉纺底层的上方设置可以快速透湿并且可以高效导热的聚丙烯纤维层,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的上方设有用于进一步透湿和防水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微孔亲水膜结构,所述防水层上的微孔的直径为0.1-3.0um,所述棉纺底层的顶端可以和聚丙烯纤维层部分混纺,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的顶部与防水层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具有吸湿性的棉纺底层,所述棉纺底层的上方设置可以快速透湿并且可以高效导热的聚丙烯纤维层,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的上方设有用于进一步透湿和防水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微孔亲水膜结构,所述防水层上的微孔的直径为0.1-3.0um,所述棉纺底层的顶端可以和聚丙烯纤维层部分混纺,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的顶部与防水层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湿网布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纺底层可以采用纯棉结构或者是混纺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县大林鞋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