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9008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备料阶段,选取DC53的钢材作为制作凹模芯杆的材料;步骤二:粗加工阶段,针对产品的形状将钢材依次进行外形、工艺孔、销钉孔、螺栓孔的加工,加工完成后进行研磨制成粗胚;步骤三:热处理阶段,根据粗胚形状做仿形模具加工,单边放大0.1毫米,以正中为分界线做对称的两块并夹紧粗胚且用螺丝固定,固定后控制温度使用真空淬火处理控制粗胚硬度在HRC56‑57之间;步骤四:精加工阶段,对粗胚进行应力消除后进行内外研磨制成精胚;步骤五:放电阶段,对精胚进行精密放电后制成凹模芯杆。

A processing method of the core rod of the concave die of the collecting pipe with the punching ho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冲压模具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在集流管排孔冲压模具中,集流管凹模芯杆长度够长,排孔密集,如图1,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很难保证热处理后的凹模芯杆的精度和强度。现阶段市场上的凹模芯杆基本上都是用预硬材料(自带硬度在HRC40左右)通过线割和CNC加工,因硬度不够,强度不好,不能保证排孔的尺寸要求,而且易损,不易满足冲压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采用DC53的钢材作为原材料增加了凹模芯杆的韧性,使得凹模芯杆的硬度在HRC57左右,增加了刃口耐磨性,降低了冲压过程中变形的速度,提升了冲压质量和效率,同时减少了备件数量和周期,有效的改善了常规凹模芯杆的制作成功率和使用寿命;同轴度和直线度在0.1毫米以内,能方便的进出集流管,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导致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备料阶段,选取DC53的钢材作为制作凹模芯杆的材料;步骤二:粗加工阶段,针对产品的形状将钢材依次进行外形、工艺孔、销钉孔、螺栓孔的加工,加工完成后进行研磨制成粗胚;步骤三:热处理阶段,根据粗胚形状做仿形模具加工,单边放大0.1毫米,以正中为分界线做对称的两块并夹紧粗胚且用螺丝固定,固定后控制温度使用真空淬火处理控制粗胚硬度在HRC56-57之间;步骤四:精加工阶段,对粗胚进行应力消除后进行内外研磨制成精胚;步骤五:放电阶段,对精胚进行精密放电后制成凹模芯杆。上述的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其中,步骤二中需要对粗胚进行余量的预留,用于后续进行校正加工误差。上述的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其中,步骤三中的控制温度的具体过程如下:加热到1020度-1050度,待粗胚热透后进行油淬,然后在560度-580度温度下进行两次回火,控制粗胚硬度在HRC56-57之间。上述的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其中,步骤四中通过精密研磨与慢丝线割进行加工。上述的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其中,步骤五中精密放电的过程如下:根据排孔形状和实际尺寸精雕出电极,因为排孔过多,一次只做4~5个排孔,然后调整电流和速度进行精密放电。依据上述本专利技术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提供的技术方案效果是:采用DC53的钢材作为原材料增加了凹模芯杆的韧性,使得凹模芯杆的硬度在HRC57左右,增加了刃口耐磨性,降低了冲压过程中变形的速度,提升了冲压质量和效率,同时减少了备件数量和周期,有效的改善了常规凹模芯杆的制作成功率和使用寿命;同轴度和直线度在0.1毫米以内,能方便的进出集流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所制得的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是提供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目的是采用DC53的钢材作为原材料增加了凹模芯杆的韧性,使得凹模芯杆的硬度在HRC57左右,增加了刃口耐磨性,降低了冲压过程中变形的速度,提升了冲压质量和效率,同时减少了备件数量和周期,有效的改善了常规凹模芯杆的制作成功率和使用寿命;同轴度和直线度在0.1毫米以内,能方便的进出集流管。如图1-2所示,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备料阶段,选取DC53的钢材作为制作凹模芯杆的材料;步骤二:粗加工阶段,针对产品的形状将钢材依次进行外形、工艺孔、销钉孔、螺栓孔的加工,加工完成后进行研磨制成粗胚;步骤三:热处理阶段,根据粗胚形状做仿形模具加工,单边放大0.1毫米,以正中为分界线做对称的两块并夹紧粗胚且用螺丝固定,固定后控制温度使用真空淬火处理控制粗胚硬度在HRC56-57之间;步骤四:精加工阶段,对粗胚进行应力消除后进行内外研磨制成精胚;步骤五:放电阶段,对精胚进行精密放电后制成凹模芯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采用的步骤二中需要对粗胚进行余量的预留,用于后续进行校正加工误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采用的步骤三中的控制温度的具体过程如下:加热到1020度-1050度,待粗胚热透后进行油淬,然后在560度-580度温度下进行两次回火,控制粗胚硬度在HRC56-57之间。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采用的步骤四中通过精密研磨与慢丝线割进行加工,通过精密研磨确保平面到数,通过慢丝线割确保缺槽和形状到数等,加工时,通过外圆磨加工粗胚,保证粗胚芯体的同心度在0.08毫米以内,然后慢丝线割排位槽和头部缺口,在研磨粗胚芯体时,可以根据集流管实际实配研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采用的步骤五中精密放电的过程如下:根据排孔形状和实际尺寸精雕出电极,因为排孔过多,一次只做4~5个排孔,然后调整电流和速度进行精密放电。综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能够采用DC53的钢材作为原材料增加了凹模芯杆的韧性,使得凹模芯杆的硬度在HRC57左右,增加了刃口耐磨性,降低了冲压过程中变形的速度,提升了冲压质量和效率,同时减少了备件数量和周期,有效的改善了常规凹模芯杆的制作成功率和使用寿命;同轴度和直线度在0.1毫米以内,能方便的进出集流管。以上对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这并不影响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备料阶段,选取DC53的钢材作为制作凹模芯杆的材料;/n步骤二:粗加工阶段,针对产品的形状将钢材依次进行外形、工艺孔、销钉孔、螺栓孔的加工,加工完成后进行研磨制成粗胚;/n步骤三:热处理阶段,根据粗胚形状做仿形模具加工,单边放大0.1毫米,以正中为分界线做对称的两块并夹紧粗胚且用螺丝固定,固定后控制温度使用真空淬火处理控制粗胚硬度在HRC56-57之间;/n步骤四:精加工阶段,对粗胚进行应力消除后进行内外研磨制成精胚;/n步骤五:放电阶段,对精胚进行精密放电后制成凹模芯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阶段,选取DC53的钢材作为制作凹模芯杆的材料;
步骤二:粗加工阶段,针对产品的形状将钢材依次进行外形、工艺孔、销钉孔、螺栓孔的加工,加工完成后进行研磨制成粗胚;
步骤三:热处理阶段,根据粗胚形状做仿形模具加工,单边放大0.1毫米,以正中为分界线做对称的两块并夹紧粗胚且用螺丝固定,固定后控制温度使用真空淬火处理控制粗胚硬度在HRC56-57之间;
步骤四:精加工阶段,对粗胚进行应力消除后进行内外研磨制成精胚;
步骤五:放电阶段,对精胚进行精密放电后制成凹模芯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排孔集流管凹模芯杆加工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拥军欧阳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玉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