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破裂预测方法及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778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21
提供一种为了防止冲压成形引起的剪切端面的破裂的产生而对金属板的剪切端面的破裂极限进行评价/预测并决定冲压成形条件的技术。在评价将剪切加工后的金属板(1)利用冲压成形进行变形时的上述金属板(1)的剪切端面处的变形极限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中,利用根据两个应力梯度而求出的指标值来评价变形极限,上述两个应力梯度为通过上述冲压成形而在上述金属板(1)的剪切端面附近产生的应力分布中的、评价位置处的板厚方向X上的应力梯度和远离剪切端面的方向上的应力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破裂预测方法及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于利用冲压成形对剪切加工之后的金属板进行成形加工时的、在弯曲变形、拉伸变形、或拉伸变形与弯曲变形的复合的变形产生的剪切加工面(剪切端面)产生的破裂进行评价/预测的技术。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基于该技术抑制金属板的破裂的模具形状的设计方法(决定方法)的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对汽车要求由轻量化产生的燃油经济性提高和碰撞安全性的提高。因此,在同时实现车身的轻量化和碰撞时的搭乘者保护的目的下,处于对汽车部件使用高强度钢板的倾向。高强度钢板的冲压成形时的成形不良之一是存在破裂。特别是剪切加工后的由剪切加工面构成的端面(以下,也称为剪切端面)的破裂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剪切端面的破裂大致分类的话分类成基于伸长凸缘变形的破裂和基于弯曲变形的破裂。伸长凸缘破裂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3记载的预测方法。专利文献1提出了考虑了板面内方向的应变梯度的预测方法、考虑了板面内的应力梯度的预测方法。专利文献2提出了使用伸长凸缘变形中的应变梯度与应变集中与断裂应变的关系的方法。专利文献3提出了使用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评价通过冲压成形使剪切加工后的金属板变形时的上述金属板的剪切加工面处的变形极限,上述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的特征在于,/n利用根据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而求出的指标值来评价变形极限,上述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为通过上述冲压成形而在上述金属板的剪切加工面附近产生的应力分布中的、评价位置处的板厚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和远离剪切加工面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6 JP 2017-1847061.一种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评价通过冲压成形使剪切加工后的金属板变形时的上述金属板的剪切加工面处的变形极限,上述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的特征在于,
利用根据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而求出的指标值来评价变形极限,上述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为通过上述冲压成形而在上述金属板的剪切加工面附近产生的应力分布中的、评价位置处的板厚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和远离剪切加工面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冲压成形是包含弯曲变形并利用该弯曲变形形成朝向远离上述剪切加工面的方向的弯曲棱线的冲压成形,
远离上述剪切加工面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是金属板的弯曲外侧表面的与弯曲棱线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朝向远离上述剪切加工面的方向的弯曲棱线记载为第一弯曲棱线时,
在评价与上述第一弯曲棱线平行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的范围内存在与上述第一弯曲棱线不同的其他的1个以上的弯曲棱线的情况下,在直至小于与上述第一弯曲棱线平行的方向和上述其他的弯曲棱线的交点中的与上述剪切加工面最接近的交点为止的距离内算出上述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评价位置处的上述指标值与剪切加工面处的变形极限应变之间的关系,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健斗藤井祐辅山崎雄司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