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自适应调节的自流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268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设备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船舶自适应调节的自流进水装置,包括引流管和主输水管以及固定旋转装置;引流管的一端为进水口,进水口朝向船舶航行方向,引流管的另一端连通主输水管的一端;引流管的外侧壁与船舶的船体之间连接固定旋转装置,固定旋转装置引导引流管沿着垂直于船舶航行方向的水平轴作摆动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迎流而来的水的动压,将水流自动引流至船体内的冷却水系统,以实现对相应的发热设备进行冷却,尤其通过固定旋转装置的自适应调节,减小了船舶高速运行时引流管对船舶航行所带来的附加阻力,并避免了产生较大的绕流噪声。

A self flow water inlet device for self-adaptive regulation of shi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自适应调节的自流进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舶设备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自适应调节的自流进水装置。
技术介绍
通海系统是对船舶设备进行冷却的重要功能系统。为了降低船舶上的泵的运行损耗,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逐渐衍生出自流冷却技术。目前,自流冷却技术是在船舶底部设置自流进水装置,借助船舶在航行的过程中迎流而来的水的动压,使得水自动通过自流进水装置流入至船舶内的冷却水系统,以对相应的发热设备进行冷却。自流进水装置利用船舶迎流动压转换原理实现了降低自流循环对泵扬程的需求,它在一方面可以在低速工况时实现无泵驱动,在另一方面可以在高速工况时降低对泵扬程的需求。然而,现有的自流进水装置结构简单、设计不合理,在设计上通常为一根伸向船体下侧的引流管,并将引流管的进水口朝向船舶的前进方向,以面向船舶航行时迎流而来的水。当船舶航向在低速或正常工况速度时,该自流进水装置能够达到适宜的引流效果,而船舶在高速工况下运行时,此时自流进水装置将在高速主流情况下形成较大的附加阻力与绕流噪声,这一方面大大增加了船舶推进器的载荷,另一方面还带来了极大的噪音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自适应调节的自流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和主输水管以及固定旋转装置;/n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朝向船舶航行方向,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主输水管的一端;/n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壁与船舶的船体之间连接所述固定旋转装置,所述固定旋转装置引导所述引流管沿着垂直于船舶航行方向的水平轴作摆动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自适应调节的自流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和主输水管以及固定旋转装置;
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朝向船舶航行方向,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主输水管的一端;
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壁与船舶的船体之间连接所述固定旋转装置,所述固定旋转装置引导所述引流管沿着垂直于船舶航行方向的水平轴作摆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自适应调节的自流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包括引流段和转接段;
所述引流段呈弧形结构,并朝向船舶航行的反方向弯曲;所述引流段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连通所述转接段的一端,所述转接段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主输水管的一端;
所述转接段与船体之间连接所述固定旋转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自适应调节的自流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设在所述船体底部的容纳槽中,所述容纳槽敞口朝下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自适应调节的自流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旋转装置包括相对设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原胜苟金澜张克龙柯志武李勇魏志国肖颀黄崇海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