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490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32
描述了一种旨在装配到“超级运动型”摩托车的车轮的摩托车轮胎(100),所述摩托车轮胎包括赤道面和具有给定轴向发展部的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胎面带,其中,胎面带包括:由第一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环形部分,所述第一弹性体材料具有在70℃下测量的第一动态剪切储能模量;和由第二弹性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第二环形部分,所述第二弹性体材料具有在70℃下测量的第二动态剪切储能模量,所述第二动态剪切储能模量与在70℃下测量的所述第一动态剪切储能模量不同。

Motorcycle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摩托车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轮胎。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旨在装配到高性能摩托车的车轮的轮胎,例如像具有大发动机排量(例如,600cm3或更高)和/或高功率(例如,140﹣180马力或更高)的也可在赛道上使用的“超级运动型”的摩托车的轮胎。
技术介绍
从US20110308690和US8695660已知摩托车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要求装配到高性能摩托车(例如,超级运动型摩托车)的车轮的轮胎具有出色的抓地力,以便在直行和出弯道加速时能够有效地将大扭矩传递到地面,并确保有效的制动作用。在潮湿路面上行驶时,抓地力尤为重要。为了使摩托车手在安全条件下达到这样的高性能,除了具有出色的抓地力之外,轮胎还应在直行和弯道行驶时,尤其在高加速/减速条件下具有稳定性能。为了改善轮胎的抓地力,可以在制造胎面带时使用所谓的软化合物,所述软化合物通过复制其不规则轮廓而使其自身更好地适应路面的凹凸不平。这些化合物通常以低储能模量和/或高滞后性为特征。然而,本申请人注意到太软的化合物会导致直行行驶时的稳定性降低和轮胎里程减少。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具有由不同化合物制成的胎面带的轮胎。通常,在胎肩处有较软的化合物,而在胎冠处具有不太软的化合物。然而,本申请人注意到,胎面带中存在若干种化合物,特别是存在几种具有不同存储模量的化合物,会在轮胎结构中产生不连续性,特别是在化合物之间的界面处的不连续性,摩托车驾驶员将所述不连续性感知为驾驶不稳定性。这种现象在临界条件下变得尤为相关,所述临界条件例如为在离开/进入弯道或在弯道上高速行驶时轮胎在赛道上承受的强加速/减速。因此,本申请人面临的问题是提供摩托车轮胎,所述摩托车轮胎即使在使用几种化合物,尤其是其弹性特性彼此甚至显著不同的几种化合物时也能够确保在任何驾驶条件下在道路上以及在潮湿地面上安全使用,而与此同时还保持较高的性能,以便允许也可以在赛道上使用所述轮胎,特别是在后一种情况下,不会给摩托车驾驶员带来不稳定的感觉。本申请人集中精力通过制造设置有由位于毗邻环形部分中的至少两种化合物制成的胎面带的轮胎而实现该改善提高,其中,两种化合物之间的界面的定位与胎面带中的凹槽的分布和定位协同配合,以便减小轮胎的结构和行为不均匀性,特别是在赛道上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轮胎,所述摩托车轮胎包括赤道面和具有给定轴向发展部的胎面带,其中:﹣所述胎面带包括:由第一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第一环形部分,所述第一弹性体材料具有在70℃下测量的第一动态剪切储能模量;和由第二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第二环形部分,所述第二弹性体材料具有在70℃下测量的第二动态剪切储能模量,所述第二动态剪切储能模量与第一动态剪切储能模量不同;﹣所述第一环形部分位于胎面带区域中,所述胎面带区域位于与赤道面相距等于轴向发展部的至少25%的距离处;﹣所述第二环形部分位于第一环形部分的轴向向内位置并且与第一环形部分相邻,以限定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将第一环形部分与第二环形部分在轴向方向上分开;﹣胎面带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限定了胎面带的在所述第一界面处的空隙橡胶比的趋势,所述趋势沿着轴向发展部从第一环形部分到第二环形部分增加;﹣第一界面处的空隙橡胶比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5%。本申请人已经制造了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具有由几种化合物制成的胎面带,所述几种化合物位于相邻的环形部分中,以便针对任何种类的路面和任何种类的道路使用以及赛道上的运动使用优化抓地力和性能。这种轮胎还设置有一定数量和分布的凹槽,这些凹槽与化合物之间的界面,特别是胎肩和毗邻环形部分之间的界面的定位协同作用,以用于减小通常由不同化合物制成的相邻胎面带部分的不同刚性产生的驾驶不稳定性。与迄今所认为的相反,本申请人认为,胎面带的化合物之间的界面,特别是轴向外部或胎肩化合物与轴向相邻的化合物之间的界面不应定位在基本上没有凹槽和/或具有最小空隙橡胶比的胎面带区域中,而是应当定位在具有给定数量的凹槽和给定值的空隙橡胶比的胎面带区域中。不希望受任何特定理论的束缚,本申请人认为,在两种化合物之间的界面处存在一定数量的凹槽和给定分布的凹槽确实会引起由两个结构不连续性产生的影响叠加并被放大,但是可以相互缓解。一般而言,本申请人认为,通过改变作用在胎面带上的应力分布,在两种化合物之间,特别是在胎肩化合物与轴向相邻的化合物之间的界面处,由给定的凹槽分布所产生的结构不连续性有助于降低由化合物的不同刚度引起的传递给摩托车驾驶员的结构不连续性的感觉,从而降低驾驶不稳定性的感觉。为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适用以下定义:“胎面花纹”是指胎面带的每个点(包括凹槽)在垂直于轮胎的赤道面并且与轮胎的最大直径相切的平面上的呈现。角度测量值和/或线性量(距离,宽度,长度等)和/或表面积将旨在参考如上所定义的胎面花纹。胎面带或其部分的“轴向发展部”是指胎面带或其部分的径向最外侧轮廓在胎面带的在包含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截取的截面中的发展部。此外,关于在胎面带中形成的凹槽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的角度布置,对于凹槽的每个点,这样的角度布置将旨在参考由旋转限定的角度(该角度的绝对值包括在0°和90°之间),所述旋转从赤道面开始一直到穿过该点的与凹槽相切的方向为止。“摩托车轮胎”是指具有高曲率比(通常大于0.2)的轮胎,当摩托车在弯道上行驶时,所述轮胎允许达到高外倾角。轮胎的“赤道面”是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将轮胎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平面。“周向”方向是指根据轮胎的旋转方向而大体定向的方向,或者在任何情况下都相对于轮胎的旋转方向仅略微倾斜的方向。“总空隙橡胶比”是指胎面带的给定环形部分(可能是整个胎面带)的凹槽的总表面积与整个胎面带的总表面积之比。环形区段是指沿着整个胎面带周向延伸并且具有给定轴向延伸部(例如,10mm)的胎面带部分。胎面环形区段距赤道面的距离或环形区段相互之间的距离关于区段的平行于赤道面的中心平面轴向测量。“环形区段的空隙橡胶比”或一般地“空隙橡胶比”是指环形区段或环形区域的凹槽的总表面积与同一环形区段或环形区域的总表面积之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优选方面中,本专利技术可以包括以下呈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优选地,所述第一界面处的空隙橡胶比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甚至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界面处的空隙橡胶比可以大于或等于4%且小于或等于9%。有利地,空隙橡胶比的趋势从与第一环形部分的环形区段相关的最小值增加至与第二环形部分的环形区段相关的最大值;第二环形部分的所述环形区段沿着轴向发展部位于距赤道面大于或等于所述胎面带的轴向发展部的20%的距离处。优选地,第一界面与第二环形部分的所述环形区段间隔开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一环形部分的所述环形区段与第二环形部分的所述环形区段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的60%。方便地,第一界面与第二环形部分的所述环形区段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轮胎(100),所述摩托车轮胎包括赤道面(X﹣X)和具有给定轴向发展部(L)的胎面带(8),其中:/n﹣所述胎面带(8)包括:由第一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第一环形部分(L1,L2),所述第一弹性体材料具有在70℃下测量的第一动态剪切储能模量(G'1);和由第二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第二环形部分(L3,L4),所述第二弹性体材料具有在70℃下测量的第二动态剪切储能模量(G'2),所述第二动态剪切储能模量与在70℃下测量的所述第一动态剪切储能模量(G'1)不同;/n﹣所述第一环形部分(L1,L2)位于胎面带区域中,所述胎面带区域位于与所述赤道面(X﹣X)相距等于所述轴向发展部(L)的至少25%的距离处;/n﹣所述第二环形部分(L3,L4)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分(L1,L2)的轴向向内位置并且与所述第一环形部分相邻,以限定第一界面(11),所述第一界面将所述第一环形部分(L1,L2)与所述第二环形部分(L3,L4)在轴向方向上分开;/n﹣所述胎面带(8)包括多个凹槽(18,19,20,21,22),所述多个凹槽限定了所述胎面带(8)的在所述第一界面(11)处的空隙橡胶比的趋势,所述趋势沿着轴向发展部从所述第一环形部分(L1,L2)到所述第二环形部分(L3,L4)增加;/n﹣所述第一界面(11)处的空隙橡胶比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5%。/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26 IT 1020170001217531.一种摩托车轮胎(100),所述摩托车轮胎包括赤道面(X﹣X)和具有给定轴向发展部(L)的胎面带(8),其中:
﹣所述胎面带(8)包括:由第一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第一环形部分(L1,L2),所述第一弹性体材料具有在70℃下测量的第一动态剪切储能模量(G'1);和由第二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第二环形部分(L3,L4),所述第二弹性体材料具有在70℃下测量的第二动态剪切储能模量(G'2),所述第二动态剪切储能模量与在70℃下测量的所述第一动态剪切储能模量(G'1)不同;
﹣所述第一环形部分(L1,L2)位于胎面带区域中,所述胎面带区域位于与所述赤道面(X﹣X)相距等于所述轴向发展部(L)的至少25%的距离处;
﹣所述第二环形部分(L3,L4)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分(L1,L2)的轴向向内位置并且与所述第一环形部分相邻,以限定第一界面(11),所述第一界面将所述第一环形部分(L1,L2)与所述第二环形部分(L3,L4)在轴向方向上分开;
﹣所述胎面带(8)包括多个凹槽(18,19,20,21,22),所述多个凹槽限定了所述胎面带(8)的在所述第一界面(11)处的空隙橡胶比的趋势,所述趋势沿着轴向发展部从所述第一环形部分(L1,L2)到所述第二环形部分(L3,L4)增加;
﹣所述第一界面(11)处的空隙橡胶比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11)处的空隙橡胶比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11)处的空隙橡胶比大于或等于4%且小于或等于9%。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橡胶比的趋势从与所述第一环形部分(L1)的环形区段相关的最小值增加到与所述第二环形部分的环形区段相关的最大值;第二环形部分(L2)的所述环形区段沿着轴向发展部位于与赤道面(X-X)相距大于或等于所述胎面带(8)的所述轴向发展部(L)的20%的距离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11)与第二环形部分(L3,L4)的所述环形区段间隔开的距离小于第一环形部分(L1,L2)的所述环形区段和第二环形部分(L3,L4)的所述环形区段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的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11)与第二环形部分(L3,L4)的所述环形区段间隔开的距离小于第一环形部分(L1,L2)的所述环形区段和第二环形部分(L3,L4)的所述环形区段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的50%。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11)与第二环形部分(L3,L4)的所述环形区段间隔开的距离大于第一环形部分(L1,L2)的所述环形区段和第二环形部分(L3,L4)的所述环形区段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的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11)与所述赤道面(X﹣X)间隔开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胎面带(8)的所述轴向发展部(L)的2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轮胎(100),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米萨尼L·布鲁舍利G·伯纳克尔斯
申请(专利权)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