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019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浇铸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侧模,上模开设有用于成型端盖的上型腔,下模开设有用于成型端盖的下型腔;上模和下模均开设有供侧模插入的安装位,上型腔、下型腔和侧模共同围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侧模设置有驱动侧模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液压缸、导柱和与下模的侧面固定安装的U型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可移动的侧模与上模和下模共同组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而进行侧模的更换,无需单独制备整套模具,减少生产成本,减少模具装机时所花耗的时间。

A casting die for casting motor end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浇铸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电机壳是新能源汽车发动机中很重要的结构,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的限制,要尽可能地减轻零件的重量,由此,现有的电机端盖都是采用铝合金进行铸造制备。现有的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其仅仅能够适用于一种型号的电机端盖,这样对于需要生产不同型号的电机端盖极为不方便,因为,对于每一种型号的电机端盖都单独设计一套模具的话,需要花耗大量的材料成本以及模具拆装成本,模具的适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采用该模具能够适用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侧模,上模开设有用于成型端盖的上型腔,下模开设有用于成型端盖的下型腔;上模和下模均开设有供侧模插入的安装位,上型腔、下型腔和侧模共同围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侧模设置有驱动侧模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液压缸、导柱和与下模的侧面固定安装的U型支架,液压缸竖直安装在U型支架远离模具的端面,液压缸的伸缩杆与连接板的中部固接,连接板的两端部与导柱的其中一个端部固接,导柱的另一个端部与侧模固定连接。其中,U型支架的两端部通过螺栓与下模固定连接。其中,浇铸口的入口侧固定安装有浇铸组件,浇铸组件包括与上模固接的上浇铸件和与下模固接的下浇铸件,上浇铸件和下浇铸件之间开设有浇铸流道。其中,浇铸模具还设置有两个用于脱料的顶针机构,第一顶针机构安装在上模,第二顶针机构安装在下模;第一顶针机构包括顶针板、多个顶针以及多个回位针;顶针板水平设置在上模的上方,顶针竖直安装在顶针板上且插入至上模的型腔中,回位针竖直固定安装在顶针板上且插入至上模的底端面,在合模状态下,回位针的底端面抵住下模的顶端面。其中,上模开设有多个与型腔连通的明冒口。其中,第一顶针机构与第二顶针机构结构相同且呈镜面对称设置。其中,回位针设置有四个,四个回位针均布在顶针板的四个角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可移动的侧模与上模和下模共同组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而进行侧模的更换,无需单独制备整套模具,减少生产成本,减少模具装机时所花耗的时间,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液压缸来驱动侧模移动不同的距离,进一步地能够制备不同规格的产品,也便于对铸件的微调,故本申请的铸造模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浇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浇铸模具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浇铸模具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浇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上模1、明冒口11、下模2、顶针31、顶针板32、回位针33、浇铸流道4、上浇铸件41、下浇铸件42、型腔5、侧模7、U型支架71、液压缸72、连接板73、导柱74。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上模1、下模2和侧模7,上模1开设有用于成型端盖的上型腔5,下模2开设有用于成型端盖的下型腔5。上模1和下模2均开设有供侧模7插入的安装位,上型腔5、下型腔5和侧模7共同围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5。作为改进的是,侧模7设置有驱动侧模7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73、液压缸72、导柱74和与下模2的侧面固定安装的U型支架71,液压缸72竖直安装在U型支架71远离模具的端面,作为优选的方案,U型支架71的两端部通过螺栓与下模2固定连接。液压缸72的伸缩杆与连接板73的中部固接,连接板73的两端部与导柱74的其中一个端部固接,导柱74的另一个端部与侧模7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可移动的侧模7与上模1和下模2共同组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5,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而进行侧模7的更换,无需单独制备整套模具,减少生产成本,减少模具装机时所花耗的时间,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液压缸72来驱动侧模7移动不同的距离,进一步地能够制备不同规格的产品,也便于对铸件的微调,故本申请的铸造模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模具进行浇铸的便利以及防止浇铸的时候发生大面积倾撒,浇铸口的入口侧固定安装有浇铸组件,浇铸组件包括与上模1固接的上浇铸件41和与下模2固接的下浇铸件42,上浇铸件41和下浇铸件42之间开设有浇铸流道4。在本实施例中,浇铸模具还设置有两个用于脱料的顶针机构,本市实施例以上模的顶针机构为例进行说明,如下,第一顶针机构安装在上模1,第二顶针机构安装在下模2,第一顶针机构与第二顶针机构结构相同且呈镜面对称设置。第一顶针机构包括顶针板32、多个顶针31以及多个回位针33;顶针板32水平设置在上模1的上方,顶针31竖直安装在顶针板32上且插入至上模1的型腔5中,回位针33竖直固定安装在顶针板32上且插入至上模1的底端面。具体地,顶针板32上方还设置有一块压板,压板是和顶针板32固接的,其目的主要是固定顶针31,顶针31跟螺栓类似,其具备头部,而顶针板32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头部的沉头孔,而压板则防止顶针31脱出顶针板32。在合模状态下,回位针33的底端面抵住下模2的顶端面。为了避免铸件出现缺陷,上模开设有多个与型腔5连通的明冒口11。在本实施例中,回位针33设置有四个,四个回位针33均布在顶针板32的四个角处。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和侧模,所述上模开设有用于成型端盖的上型腔,所述下模开设有用于成型端盖的下型腔;所述上模和下模均开设有供侧模插入的安装位,所述上型腔、下型腔和侧模共同围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侧模设置有驱动侧模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液压缸、导柱和与下模的侧面固定安装的U型支架,液压缸竖直安装在U型支架远离模具的端面,液压缸的伸缩杆与连接板的中部固接,连接板的两端部与导柱的其中一个端部固接,导柱的另一个端部与侧模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和侧模,所述上模开设有用于成型端盖的上型腔,所述下模开设有用于成型端盖的下型腔;所述上模和下模均开设有供侧模插入的安装位,所述上型腔、下型腔和侧模共同围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侧模设置有驱动侧模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液压缸、导柱和与下模的侧面固定安装的U型支架,液压缸竖直安装在U型支架远离模具的端面,液压缸的伸缩杆与连接板的中部固接,连接板的两端部与导柱的其中一个端部固接,导柱的另一个端部与侧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U型支架的两端部通过螺栓与下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铸造用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模具的浇铸口的入口侧固定安装有浇铸组件,浇铸组件包括与上模固接的上浇铸件和与下模固接的下浇铸件,所述上浇铸件和下浇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彪廖跃剑赵夏楠陈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杰舜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