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烯草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34082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烯草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烯草酮中间体的制备包括化合物A与丙酰氯或丙酸酐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反应制备化合物D的步骤;所述催化剂为ZSM‑5分子筛或/和H‑ZSM‑5分子筛。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特殊的催化剂,由化合物A一步制得化合物D,操作简便,催化剂选择性高,副反应少,反应过程易于控制,反应过程不需要水的参与,也不会引入大量的水,因此不会发生水解副反应,进一步降低了副产含量,提高了产品纯度。反应无须中间水洗、分层、重排等操作,简化了工艺流程,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化合物D收率高,在87%以上,纯度高,在85%以上。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termediate of keten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烯草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烯草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工艺简单、副反应少的烯草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还涉及采用该中间体制备烯草酮的方法,属于烯草酮制备

技术介绍
烯草酮,化学名为2-{1-[(3-氯-2-烯丙基)氧]亚胺基丙基}-5-[2-(乙硫基)丙基]-3-羟基-2-环己烯-1-酮,是一种防除阔叶作物中禾本科杂草的广谱芽后除草剂,对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主要适用于大豆、棉花、花生、西瓜等40多种作物的农田除草,还能防除稗草等30多种禾本科杂草。目前,烯草酮合成路线报道的较少,且产率都不高。2001年,专利US6300281报道了烯草酮的具体制备方法,其步骤是:以巴豆醛和乙硫醇为原料,在二氯甲烷中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加成而得3-乙硫基-丁醛。在碱性条件下,乙酰乙酸甲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酰乙酸钠,用浓盐酸调整pH,加入甲醇和三乙胺,与3-乙硫基-丁醛反应生成6-乙硫基-4-羟基-2-庚酮(化合物Ⅱ)。然后将所得化合物Ⅱ与磷酸和苯混合,在加热条件下脱水得到6-乙硫基-3-烯-2-庚酮。之后在甲醇钠的存在下,与丙二酸二甲酯发生缩合反应成环得到化合物Ⅳ,再与丙酸酐反应得到化合物Ⅴ,然后水解脱羧得到化合物Ⅵ。最后将化合物Ⅵ与3-氯烯丙氧基胺盐酸盐发生肟醚化反应制得烯草酮(式Ⅰ)。合成路线如下:该专利中,由化合物IV合成化合物V的反应在缚酸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后需要经过碱洗、水洗、萃取、分层、除水等后处理才能得到化合物V,收率仅54%左右,纯度低。该工艺后处理繁琐,水的引入还会导致水解副反应,产品纯度低,在化合物V后续水解脱羧过程中杂质会变为焦油,影响产品质量与纯度。专利CN201710535450.4公开了一种烯草酮的合成方法,其工艺路线如下:CN201710535450.4中,化合物Ⅳ与丙酰氯反应生成化合物Ⅴ后,需要在胺类催化剂作用下再经过重排才能得到化合物Ⅵ。该化合物Ⅵ与US6300281中的化合物Ⅴ是同一物质,该工艺中由化合物Ⅳ合成化合物Ⅵ的流程步骤长,流程繁琐,胺类催化剂虽然能提高重排选择性,但是提高有限,反应依然会产生较多的副产杂质,在后续的水解重排中杂质会转变为焦油,影响收率和产品质量,化合物Ⅵ的收率根据其报道约80%左右。再者,胺类催化剂的使用导致废水中氨氮含量高,需要专门除氨氮,增加了废水处理负担。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及对环境要求的日益严格,需要企业对产品不断升级,改变过去粗放的开发模式,提高工艺的原子利用率,寻找更为科学、环保的中间体合成路线。而催化技术的发展,给化学工作者们提供了新的开发思路,将之前难以在常规条件下进行的合成变成可能,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了三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收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烯草酮合成工艺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烯草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新的工艺路线,通过催化剂的使用由化合物A一步得到化合物D,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副反应,降低了后处理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三废产生,符合环保要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烯草酮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烯草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制得化合物D,再进一步以化合物D为原料合成烯草酮,该方法工艺简单、副反应少、三废少,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烯草酮的收率。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化合物A结构式如下式A所示,R1为-H、-COOCH3或-COOCH2CH3,M为Na或K,化合物A相当于CN201710535450.4中的化合物Ⅳ。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化合物D结构式如下式D所示,R1为-H、-COOCH3或-COOCH2CH3,化合物D相当于US6300281中的化合物Ⅴ,也相当于CN201710535450.4中的化合物Ⅵ。本专利技术选择特殊的催化剂,由化合物A直接合成化合物D,催化剂选择性高,副反应少,产品收率高。反应过程不需要水的参与,也不会引入大量的水,因此副反应少,杂质少,化合物D在后续的水解脱羧过程中产生焦油量大大降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化合物A直接形成化合物D,无须重排,简化了工艺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后处理简单,无须水洗、分层、脱水等过程,便于分离纯化,不增加废水处理负担,降低了废水量,环保方面更加清洁。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烯草酮中间体(化合物D)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化合物A与丙酰氯或丙酸酐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反应制备化合物D的步骤;所述催化剂为ZSM-5分子筛或/和H-ZSM-5分子筛。反应路线如下: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中,所用的催化剂ZSM-5分子筛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得到,也可以按照文献的方法合成,催化剂H-ZSM-5分子筛是ZSM-5分子筛经过活化的产物,H-ZSM-5分子筛可以直接市购,也可以按照现有技术公开的活化方法自行制备,例如活化方法可以采用文献AppliedCatalysisA:General185(1999):41中公开的方法进行。活化后的H-ZSM-5分子筛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因此催化剂优选为H-ZSM-5分子筛。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中,反应在有机溶剂环境下进行,各原料在有机溶剂中可以有效的反应,无需水的引入,避免了后续的水洗、分层等操作,有机溶剂避免了水解副反应的产生,降低了杂质副产的产生,提高了产品纯度,降低了化合物D后续水解脱羧过程中焦油副产的产生。有机溶剂为反应的进行提供介质,可以选择芳香烃或醇,例如苯、甲苯、醇等,优选为芳香烃,最常用的为甲苯,各有机溶剂效果类似。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中,化合物A与丙酰氯或丙酸酐的摩尔比为1:0.5~1.5,优选为1:0.9-1.2。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中,催化剂的用量为化合物A质量的0.1-100%,在此范围内,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升高,产品收率逐渐升高,催化剂用量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催化剂收率变化不明显,因此催化剂优选为化合物A质量0.5-20%,更优选为1-10wt%。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中,化合物A与丙酰氯或丙酸酐的反应温度为50-120℃,优选为70-100℃,更优选为85-95℃。反应过程中取样测定原料的含量,原料反应完后结束反应。一般的,反应时间为6h左右,此反应时间指的是滴完丙酰氯或丙酸酐后反应的时间。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取化合物A与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催化剂,然后加入丙酰氯或丙酸酐进行反应,反应后过滤,得到化合物D的有机溶剂溶液。进一步的,反应时,先将温度升至反应温度,然后加入催化剂,再加入丙酰氯或丙酸酐在反应温度下进行反应。丙酰氯或丙酸酐优选采用滴加的方式加入,滴加的速度可以在实际操作中选择。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化合物A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方法合成,例如按照专利CN201710535450.4的方法合成。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法直接得到化合物A的反应液,该反应液主要成分为化合物A和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烯草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化合物A与丙酰氯或丙酸酐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反应制备化合物D的步骤;所述催化剂为ZSM-5分子筛或/和H-ZSM-5分子筛;化合物A和D结构式如下,式中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烯草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化合物A与丙酰氯或丙酸酐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反应制备化合物D的步骤;所述催化剂为ZSM-5分子筛或/和H-ZSM-5分子筛;化合物A和D结构式如下,式中R1为-H、-COOCH3或-COOCH2CH3,M为Na或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化合物A与丙酰氯或丙酸酐的摩尔比为1:0.5~1.5,优选为1:0.9-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催化剂的用量为化合物A质量的0.1-100%,优选为0.5-20wt%,更优选为1-1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反应在有机溶剂环境下进行,所述有机溶剂为芳香烃或醇,优选为苯或甲苯,更优选为甲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化合物A与丙酰氯或丙酸酐的反应温度为50-120℃,优选为70-100℃,更优选为85-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庆侯永生绳敏胡义山邹宗加贺瑞军李顺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润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