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有表皮材的内饰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85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附带有表皮材的内饰构件,即便在核材的外壁的高度随着趋向于角部而发生变化或者角部的曲率半径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不产生褶皱的方式将表皮材固定。该内饰构件包括:凹状的核材(11)、覆盖核材的表面的表皮材(10)、以及安装于核材的背面的内盖。在表皮材的端缘部缝制有树脂制的芯材(14),在核材的直线部形成有:用于将芯材插入于与外壁相邻的位置的直线部用插入沟,另外,在核材的外壁高度发生变化的角部形成有:用于将芯材插入于远离外壁的位置的角部用插入沟。在直线部,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折回,并将芯材插入于直线部用插入沟,在角部,以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拉伸的状态将芯材插入于位于远离的位置的角部用插入沟。

Interior components with sk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附带有表皮材的内饰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核材的表面覆盖了表皮材的汽车用的附带有表皮材的内饰构件。
技术介绍
在汽车用控制箱的盖体等使用有:在大致四边形的核材的表面覆盖了表皮材的附带有表皮材的内饰构件。该核材由树脂制成,在顶板的周围具备向核材的背面侧延伸的外壁。表皮材通常是:在表皮的背面形成聚氨酯层而使其具有缓冲性的部件。表皮材是在被缝制成袋状的状态下从核材的顶板侧开始被覆盖,将表皮材的周缘部折回到核材的外壁的背面来进行固定。作为将表皮材的周缘部固定于核材的外壁的背面的方法,如专利文献1所示,多数情况下使用金属制的钉机。但是,要想使用钉机在核材的角部以不产生褶皱的方式将表皮材均匀地固定,是需要相当熟练技术的。另外,由于钉机是从核材的外壁的内侧朝向外侧钉入的,所以,一旦打坏,钉机的前端就有可能向表皮材侧突出出去。此外,作为将表皮材的周缘部固定于核材的外壁的背面的方法,也可以使用粘接剂。但是,粘接剂的干燥花费时间,在车内处于高温时,粘接强度有可能降低,耐久性不稳定。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开发出如下技术,即,在表皮材的周缘部缝制上一定宽度的树脂带,将该树脂带弹性地折回到核材的外壁的内侧,由此,无需使用钉机或粘接剂,就能够将表皮材的周缘部卷入到核材的外壁的背面并进行固定,该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被提出。不过,该技术虽然在核材的外壁的高度为恒定、且核材的角部的曲率半径较大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存在着:很难应用于核材的外壁的高度发生变化的部分的问题。其理由是:在核材的外壁的高度发生变化的部分处,表皮材的周缘部的形状也变成非直线,因此,无法缝制上一定宽度的树脂带。另外,在角部的曲率半径非常小的部分处,即便将树脂带弹性地折回到核材外壁的内侧,树脂带也会折断,表皮材也会产生褶皱。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873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447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提供一种即便在核材的外壁的高度随着趋向于角部而发生变化、或者角部的曲率半径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不产生褶皱的方式将表皮材进行固定的附带有表皮材的内饰构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不是熟练的人员也能够以不产生褶皱的方式将表皮材安装于核材的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内饰构件,其包括:凹状的核材,该核材的周围具备外壁;表皮材,该表皮材覆盖核材的表面;以及内盖,该内盖安装于核材的背面,其特征在于,在表皮材的端缘部缝制有树脂制的芯材,在核材的直线部形成有:用于将芯材插入于与外壁相邻的位置的直线部用插入沟,另外,在核材的外壁高度发生变化的角部形成有:用于将芯材插入于远离外壁的位置的角部用插入沟,在核材的直线部处,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折回,并将芯材插入于直线部用插入沟,在核材的角部处,以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拉伸的状态将芯材插入于位于远离的位置的角部用插入沟,并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整体利用内盖的端部来进行固定。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优选为,角部用插入沟相对于核材的直线部而言,形成在倾斜的方向上。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可以使芯材为规定宽度的树脂带。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优选为,芯材被连续地缝制于表皮材的周缘部中的与核材的直线部相对应的部分,不过,在与角部相对应的部分,芯材不连续。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附带有表皮材的内饰构件构成为,在核材的直线部处,与以往同样地,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沿着核材的外壁进行折回,并将树脂制的芯材插入于直线部用插入沟,不过,在核材的角部处,以将表皮材的端缘部向内侧拉伸的状态将树脂制的芯材插入于位于远离的位置的角部用插入沟,并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整体用内盖的端部进行固定。因此,即便在核材的外壁的高度随着趋向于角部而发生变化、或者角部的曲率半径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不产生褶皱的方式将表皮材进行固定。并且,上述的第一个、第二个插入部与核材一体地成型于规定的位置,因此,制造成本降低,并且,即便是不熟练的人员,也能够将缝制在表皮材的端缘部的芯材插入于上述插入部,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表皮材的安装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附带有表皮材的内饰构件的立体图。图2是覆盖表皮材之前的树脂制的核材的仰视图。图3是覆盖表皮材的途中的核材的背面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直线部的、表皮材端部的固定步骤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在角部的、表皮材端部的固定步骤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折入并固定在核材的所有部分的状态的图。符号说明:10…表皮材、11…核材、12…顶板、13…外壁、14…芯材、15…直线部用插入沟、18…加强筋、19…纵壁、20…直线部用插入沟、21…纵壁、22…直线部用插入沟、23…内盖、24…角部用插入沟、25…角部用插入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附带有表皮材的内饰构件为大致四边形的控制台盖,如图1所示,利用表皮材10,将树脂制的核材的表面进行覆盖。作为核材11的材质,使用比较硬质的树脂,作为表皮材10的材质,使用比较软质的树脂或皮革等。图2是覆盖表皮材10之前的树脂制的核材11的仰视图,图3是覆盖表皮材的途中的核材的背面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核材11呈:在顶板12的周围具备外壁13的凹状。表皮材10相对于核材11的固定是以将核材11进行上下翻转后的图2、图3的状态,来进行的,因此,基于图2、图3的状态,对上下左右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核材11的外壁13包括:上侧的直线部13A、下侧的直线部13B、左右的直线部13C、上侧的角部13D、以及下侧的角部13E。图1中示出了被表皮材10覆盖的核材11的形状,因此,符号以带有括弧的方式记载在所对应的部分。如图1所示,在上侧的角部13D处,外壁13的高度随着趋向上侧的直线部13A而呈现减少。另外,在下侧的角部13E处,也同样地,外壁13的高度随着趋向下侧的直线部13B而呈现减少。本专利技术中,如图3、图4所示,在表皮材10的端缘部连续地缝制有树脂制的芯材14。作为芯材14,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宽度为5~10mm的一定宽度、且厚度为0.5~2.0mm左右的树脂带。但是,只要是能够缝制于表皮材10的端缘部、且具有某种程度的刚性和柔性即可,芯材14并不一定限定于树脂带。如图2、图4所示,在核材11的直线部形成有:用于以与外壁13相邻的方式插入芯材14的直线部用插入沟15。具体而言,在左右的直线部13C处,在外壁13的内侧,以适当的间隔配置有加强筋18,在外壁13与加强筋18之间形成有:直线部用插入沟15。另外,在上侧的直线部13A处,在外壁13的内侧形成有:被2块纵壁19夹着的直线部用插入沟20,在下侧的直线部13B处,也形成有:被2块纵壁21夹着的直线部用插入沟22。在上述直线部处,如图4B所示,将表皮材10的端缘部沿着核材11的外壁13而弹性地折回,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附带有表皮材的内饰构件,其包括:凹状的核材,该核材的周围具备外壁;表皮材,该表皮材覆盖核材的表面;以及内盖,该内盖安装于核材的背面,/n所述内饰构件的特征在于,/n在表皮材的端缘部缝制有树脂制的芯材,/n在核材的直线部形成有:用于将芯材插入于与外壁相邻的位置的直线部用插入沟,/n另外,在核材的外壁高度发生变化的角部形成有:用于将芯材插入于远离外壁的位置的角部用插入沟,/n在核材的直线部,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折回,并将芯材插入于直线部用插入沟,/n在核材的角部,以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拉伸的状态将芯材插入于位于远离的位置的角部用插入沟,/n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整体利用内盖的端部来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6 JP 2018-2199411.一种附带有表皮材的内饰构件,其包括:凹状的核材,该核材的周围具备外壁;表皮材,该表皮材覆盖核材的表面;以及内盖,该内盖安装于核材的背面,
所述内饰构件的特征在于,
在表皮材的端缘部缝制有树脂制的芯材,
在核材的直线部形成有:用于将芯材插入于与外壁相邻的位置的直线部用插入沟,
另外,在核材的外壁高度发生变化的角部形成有:用于将芯材插入于远离外壁的位置的角部用插入沟,
在核材的直线部,将表皮材的端缘部折回,并将芯材插入于直线部用插入沟,
在核材的角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池秀和平冈实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和化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