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84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该方法包括:获取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时长与第二充电时长,其中,第一充电时长为动力电池在加热时段的充电时长,动力电池在第一充电时长内同时处于加热状态和充电状态,第二充电时长为动力电池从加热时段充电完成时的电量至动力电池处于电量充满状态所经历的时长,动力电池在第二充电时长内仅处于充电状态;采用第一充电时长与第二充电时长估算动力电池的充电剩余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所提供的动力电池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式忽略了温度变化对电流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导致最终确定的实际充电时间与充电起始显示的充电剩余时间存在较大误差的技术问题。

Estimation method, device and electric vehicle of remaining time of power battery char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相关技术中所提供的电池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通常采用充电剩余容量除以充电电流来计算充电剩余时间。此种估算方法的准确性需要建立在充电电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然而,由于实际车用动力电池会伴随着电池电压的变化,充电电流也会不断变化,因此,有些电池管理系统(BMS)剩余容量估算方法会将充电过程按照充电电流变化划分为多段,然后再按照每段充电容量除以充电电流计算充电时间,而最终得到的剩余充电的总体时间便是上述多段充电时间的总和。由此可见,相关技术中所提供的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大都建立在起始充电温度不变的、充电电流保持不变或者充电电流随电压变化分段变化的前提下来计算动力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然而,这些解决方案却都没有考虑充电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而在动力电池的实际充电过程中,以冬季为例,由于动力电池内部热管理所起到的加热作用,动力电池升温较快,动力电池的充电电流伴随着温度变化也会发生较大改变。即使缺少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时长与第二充电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时长为所述动力电池在加热时段的充电时长,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一充电时长内同时处于加热状态和充电状态,所述第二充电时长为所述动力电池从所述加热时段充电完成时的电量至所述动力电池处于电量充满状态所经历的时长,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充电时长内仅处于充电状态;/n采用所述第一充电时长与所述第二充电时长估算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剩余时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时长与第二充电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时长为所述动力电池在加热时段的充电时长,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一充电时长内同时处于加热状态和充电状态,所述第二充电时长为所述动力电池从所述加热时段充电完成时的电量至所述动力电池处于电量充满状态所经历的时长,所述动力电池在所述第二充电时长内仅处于充电状态;
采用所述第一充电时长与所述第二充电时长估算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剩余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所述第一充电时长包括:
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起始电量对应的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起始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所述动力电池的加热截止温度;
采用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和预设温升速率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充电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和所述预设温升速率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充电时长包括:
计算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第一差值;
计算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预设温升速率的比值,得到所述加热段充电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所述第二充电时长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一温度对应的第一电流以及与所述第一温度对应的多个第二电流,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流根据从第一荷电状态切换至第二荷电状态所经历的荷电状态变化趋势来确定,所述第一荷电状态为所述充电起始电量对应的荷电状态,所述第二荷电状态为所述动力电池的充满状态;
采用所述第一电流、所述多个第二电流、所述荷电状态变化趋势以及所述动力电池的额定容量计算得到所述第二充电时长。


5.一种动力电池充电剩余时间估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时长与第二充电时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银成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