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门桥钻孔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781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配气机构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门桥钻孔夹具,其包括基座和固设于基座上的钻孔柱,所述基座的中间位置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两侧分别为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凹部中间设有与气门桥导向杆相配合的主定位孔,所述第一凸部上设有副定位孔,所述副定位孔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插接有定位销,所述第二凸部上设有加工孔,所述主定位孔、副定位孔和加工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钻孔柱上设有与加工孔同轴的第二限位孔,能够保证气门桥本体两端的装配孔的轴线与气门桥导向杆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效果,加工精度可达0.1um级别。

A drilling fixture for valve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门桥钻孔夹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气机构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气门桥钻孔夹具。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配气系统是用于保证发动机在正确的时间点打开和关闭气门,以及实现发动机新鲜空气的供给和废气的排出的系统。常规的四气门发动机,对应于同一气缸一般包括两个进气门和两个排气门,同名气门(即两个进气门或两个排气门)一般使用整个配气系统的同一气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现有的气门驱动机构主要包括摇臂、气门桥和复位弹簧,一般地,气门桥包括气门桥本体和执行销,气门桥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装配孔,执行销安装于其中一个装配孔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532646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重型发动机用气门桥,具体公开了包括桥体(即气门桥本体)和位于桥体中部的导向孔,导向孔可装配导向杆。在气门桥本体的钻孔加工时,需要严格保证气门桥本体的装配孔和导向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现有的加工夹具存在对气门桥本体的压紧定位过程复杂,压紧效果不好,加工精度不高等问题,大多数的加工精度达不到0.1um级别,无法满足高档汽车配件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气门桥钻孔夹具。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门桥钻孔夹具,包括基座和固设于基座上的钻孔柱,所述基座的中间位置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两侧分别为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凹部中间设有与气门桥导向杆相配合的主定位孔,所述第一凸部上设有副定位孔,所述副定位孔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插接有定位销,所述第二凸部上设有加工孔,所述主定位孔、副定位孔和加工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钻孔柱上设有与加工孔同轴的第二限位孔。优选的方案,所述定位销包括一部、二部和三部,所述一部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结构,所述二部为圆柱状结构,所述二部底端与一部的大端连接,所述二部顶端与三部连接,所述二部与三部形成T字形结构。优选的方案,还包括与第二限位孔相配合的钻套,所述钻套呈上大下小的中空圆柱状结构,所述钻套的小圆柱的外表面与第二限位孔的内表面间隙配合。优选的方案,所述主定位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状孔,所述主定位孔内设有与主定位孔上较大的圆柱孔间隙配合的耐磨套,所述耐磨套的内表面与较小的圆柱孔形成与气门桥导向杆相配合的定位孔。优选的方案,所述副定位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状孔,所述副定位孔内设可拆卸地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为上小下大的阶梯圆柱结构,所述定位块的大圆柱与副定位孔间隙配合。优选的方案,所述凹部上固设有用于压紧气门桥的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调节杆和压板,所述压板通过锁紧件固定于调节杆上。优选的方案,所述锁紧件包括与调节杆螺纹配合的上螺母和下螺母,所述压板夹设于上螺母和下螺母之间。优选的方案,所述调节杆的底部焊接于凹部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定位孔、副定位孔和加工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能够保证气门桥本体两端的装配孔的轴线与气门桥导向杆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效果,加工精度可达0.1um级别;本专利技术的定位销能够与第一限位孔自配合,依靠二部的圆柱结构保证每次定位位置不发生改变,从而保证加工精度;本专利技术的耐磨套套接于主定位孔内,便于更换,可以有效保证定位精度,同耐磨性较好,更换次数少,综合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压紧组件在工作台上即可实现对气门桥本体的压紧和放松,无需将手伸入工作台下方进行调节,操作方便,定位效果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气门桥钻孔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钻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耐磨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压紧组件的一种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压紧组件的另一种剖视图。图中,1、凹部;11、主定位孔;12、安装孔;2、第一凸部;21、副定位孔;22、第一限位孔;3、第二凸部;31、加工孔;4、钻孔柱;41、第二限位孔;42、立柱;43、横板;51、一部;52、二部;53、三部;6、压紧组件;61、调节杆;62、压板;63、锁紧件;631、上螺母;632、下螺母;64、不锈钢弹垫;65、台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气门桥钻孔夹具,包括基座和固设于基座上的钻孔柱4,所述基座的中间位置具有凹部1,所述凹部1两侧分别为第一凸部2和第二凸部3,所述凹部1中间设有与气门桥导向杆相配合的主定位孔11,所述第一凸部2上设有副定位孔21,所述副定位孔21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孔22,所述第一限位孔22内插接有定位销,所述第二凸部3上设有加工孔31,所述主定位孔11、副定位孔21和加工孔31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钻孔柱4上设有与加工孔31同轴的第二限位孔41。能够保证气门桥本体两端的装配孔的轴线与气门桥导向杆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效果,加工精度可达0.1um级别。如图1所示,所述钻孔柱4包括立柱42和横板43,所述第二限位孔41设于横板43上,所述横板43通过立柱42固定设置于第二凸部3上表面,所述横板43、立柱42与第二凸部3形成水平的凹字形结构,凹字形结构的开口朝向凹部1设置。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销包括一部51、二部52和三部53,所述一部51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结构,所述二部52为圆柱状结构,所述二部52底端与一部51的大端连接,所述二部52顶端与三部53连接,所述二部52与三部53形成T字形结构。一部51的圆台状结构能够与第一限位孔22自配合,实现良好的固定效果,依靠二部52的圆柱结构保证每次定位位置不发生改变,从而保证加工精度。如图3所示,还包括与第二限位孔41相配合的钻套,所述钻套呈上大下小的中空圆柱状结构,所述钻套的小圆柱的外表面与第二限位孔41的内表面间隙配合。如图4所示,所述主定位孔11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状孔,所述主定位孔11内套设有与主定位孔11上较大的圆柱孔间隙配合的耐磨套,由于气门桥导向杆会经常与主定位孔11的外壁撞击,撞击时间长、撞击次数多了之后,主定位孔11的大小、形状会发生改变,导致定位精度不够,设置套接于主定位孔11内的耐磨套,便于更换,可以有效保证定位精度,同时,耐磨套可以选用具有较好耐磨性的材料,在同样的加工周期内,更换次数少,综合成本低,所述耐磨套的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耐磨套的内表面与主定位孔11内较小的圆柱孔共同形成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门桥钻孔夹具,包括基座和固设于基座上的钻孔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中间位置具有凹部(1),所述凹部(1)两侧分别为第一凸部(2)和第二凸部(3),所述凹部(1)中间设有与气门桥导向杆相配合的主定位孔(11),所述第一凸部(2)上设有副定位孔(21),所述副定位孔(21)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孔(22),所述第一限位孔(22)内插接有定位销,所述第二凸部(3)上设有加工孔(31),所述主定位孔(11)、副定位孔(21)和加工孔(31)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钻孔柱(4)上设有与加工孔(31)同轴的第二限位孔(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门桥钻孔夹具,包括基座和固设于基座上的钻孔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中间位置具有凹部(1),所述凹部(1)两侧分别为第一凸部(2)和第二凸部(3),所述凹部(1)中间设有与气门桥导向杆相配合的主定位孔(11),所述第一凸部(2)上设有副定位孔(21),所述副定位孔(21)的外侧设有第一限位孔(22),所述第一限位孔(22)内插接有定位销,所述第二凸部(3)上设有加工孔(31),所述主定位孔(11)、副定位孔(21)和加工孔(31)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钻孔柱(4)上设有与加工孔(31)同轴的第二限位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桥钻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包括一部(51)、二部(52)和三部(53),所述一部(51)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结构,所述二部(52)为圆柱状结构,所述二部(52)底端与一部(51)的大端连接,所述二部(52)顶端与三部(53)连接,所述二部(52)与三部(53)形成T字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桥钻孔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二限位孔(41)相配合的钻套,所述钻套呈上大下小的中空圆柱状结构,所述钻套的小圆柱的外表面与第二限位孔(41)的内表面间隙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锋王今朝王新皆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福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