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它包括燃烧器、在燃烧器之上的燃烧室、在燃烧室之上的带有进出水管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之上的集烟罩和与集烟罩相联的排烟道。其中,热交换器由若干根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其首尾通过U型联接管而串联在一起的金属直管构成。这些金属直管带有呈太阳射线状分布的针型翅或套装有等距的圆形翅片,它们分为在不同水平面上的三~五层,每层金属直管与相邻层金属直管间平移错开半个管间距;进水管联接在最下层,出水管联接在最上层。该热交换器其热惯性小,当需要供热或增加供热的模块时、或需要停止供热或减少供热的模块时,它都能迅速地使水流升温或迅速地停止工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对大楼或小区集中供热的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尤其涉及该模块组合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与燃煤相比较,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所以,在一些大楼或小区的集中供热系统(供给热水和/或取暖用高温蒸汽)中开始广泛地用到了燃气锅炉。其中,模块组合式燃气锅炉是集中供热系统中比较先进的一类。它能通过独特的分级启动功能、根据供热的实际需求而自动调整地投入运行的模块式燃气锅炉的数量。达到了既充分满足供热需求,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能源浪费的目的。烟台万隆供暖设备有限公司所产的“庆冬”牌模块组合式铸铁锅炉就是其中的一种。与该公司的这种锅炉一样,目前模块组合燃气锅炉的热交换器均是采用铸铁的结构,它由若干个中空的、其外表面有锥肋的炉片组合而成。其优点在此暂不介绍。它的不足是,在需要供热或增加供热的模块时,开始对通过热交换器中的水流加热、使其升温的时间太长—各个炉片壁的传热梯度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另外,在需要停止供热或减少供热的模块时,各个炉片冷却的时间也很长,需要大量的水在各个炉片内继续流动来冷却该热交换器。简言之,该热交换器不但使用上存在着加热不及时的问题,而且也比较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对现有模块组合燃气锅炉热交换器进行改进,减少开始加热、使水流升温的时间;停止加热时,使水流尽快地停止的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实现所述目的的是这样一种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它包括燃烧器、在燃烧器之上的燃烧室、在燃烧室之上的带有进出水管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之上的集烟罩和与集烟罩相联的排烟道,改进之处是,热交换器由若干根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其首尾通过U型联接管而串联在一起的金属直管构成,即该热交换器只有一条水流通道,水流从进水管流进后、通过了若干次往返才从出水管流出。这些金属直管分为在不同水平面上的三~五层,每层金属直管与相邻层金属直管间平移错开半个管间距。其中的进水管联接在最下层,出水管联接在最上层。显然,其中的U型联接管并非个个都一样,它们是由两根首尾相联接的金属直管的间距来确定其形状的,当然,此处所说的“首尾”明显是相对于水流方向而言的。与顺流传热方式和逆流传热方式相比较,本技术热交换器中的介质(水)和其外的热源(火焰)之间是交叉的传热方式。就模块组合燃气锅炉而言,本方式的传热效率最高。进一步的改进是,金属直管外表面有沿该管螺旋排列的、径向观察呈太阳射线状分布的针型翅。或者是,金属直管外表面呈过盈配合地套装有等距的圆形翅片。显然,此处的针型翅或圆形翅片起到了增大受热面积的作用,传热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与现有的铸铁结构的热交换器相比较,本技术的热交换器中的金属直管和U型联接管在满足耐压要求的前提下,其管壁允许做得足够薄。在燃烧器开始对其加热时,在该管壁中就能迅速地建立起满足需要的传热梯度。因此,当需要供热或增加供热的模块时,热交换器中的水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升到所需的温度。仍是由于其管壁足够薄,所以,其热惯性很小,当需要停止供热或减少供热的模块时,各个炉片冷却的时间也非常短,不需要大量的水在各个炉片继续流动来冷却本热交换器。自然就节省了相应的能源。以下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各组成部分相互位置关系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的A向)图3-图2的B-B向剖视示意图图4-一根过盈配合地套装有等距的圆形翅片的金属直管的结构图图5-一根带有呈太阳射线状分布的针型翅的金属直管的结构图图6-图5的左视图为图面清晰,在图5和图6中只画出了人们能看到的最近的部分,其后的针型翅未画。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考图1、2、3)一种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它包括燃烧器1、在燃烧器1之上的燃烧室2、在燃烧室2之上的带有进出水管(32、33)的热交换器3、在热交换器3之上的集烟罩4和与集烟罩4相联的排烟道5。其中的热交换器3由若干根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其首尾通过U型联接管31而串联在一起的金属直管构成,这些金属直管分为在不同水平面上的三~五层(本例为三层),每层金属直管与相邻层金属直管间平移错开半个管间距(本例的最上层和最下层各为六排金属直管,中间层为与它们错开的五排)。其中的进水管32联接在最下层,出水管33联接在最上层。为进一步地增大热交换器的受热面积,本例(参考图5、6)的金属直管外表面有沿该管螺旋排列的、径向观察呈太阳射线状分布的针型翅34。为防止“气堵”,本例(参考图1、2)在热交换器3最上层的一根金属直管的上方有放气阀35。由于显见,在附图中仅用机构简图的样式画出该放气阀35。实施例2本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相同的部分不赘述。不同的方面在增大热交换器的受热面积的结构上。本例(参考图4)的金属直管外表面呈过盈配合地套装有等距的圆形翅片34′。在上述两实施例中,所述针型翅34或圆形翅片34′的密度显然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第一个因素是燃气燃烧后高温烟气的正常流动;第二个因素是充分的热交换。另外,在没有处理冷凝水的锅炉中,还要保证排出烟气的温度不能过低,以确保水蒸气能正常排出。若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热量,则需要考虑增加排出水蒸气或收集冷凝水的装置或结构。由于其他的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已广泛应用,且本技术主要是在热交换器上的改进,所以,本模块组合燃气锅炉的具体操作与控制在此就不赘述了。权利要求1.一种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它包括燃烧器(1)、在燃烧器(1)之上的燃烧室(2)、在燃烧室(2)之上的带有进出水管(32、33)的热交换器(3)、在热交换器(3)之上的集烟罩(4)和与集烟罩(4)相联的排烟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3)由若干根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其首尾通过U型联接管(31)而串联在一起的金属直管构成,这些金属直管分为在不同水平面上的三~五层,每层金属直管与相邻层金属直管间平移错开半个管间距;所述进水管(32)联接在最下层,所述出水管(33)联接在最上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直管外表面有沿该管螺旋排列的、径向观察呈太阳射线状分布的针型翅(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直管外表面呈过盈配合地套装有等距的圆形翅片(34′)。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直管为三层,5.根掘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器(3)最上层的一根金属直管的上方有放气阀(35)。专利摘要一种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它包括燃烧器、在燃烧器之上的燃烧室、在燃烧室之上的带有进出水管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之上的集烟罩和与集烟罩相联的排烟道。其中,热交换器由若干根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其首尾通过U型联接管而串联在一起的金属直管构成。这些金属直管带有呈太阳射线状分布的针型翅或套装有等距的圆形翅片,它们分为在不同水平面上的三~五层,每层金属直管与相邻层金属直管间平移错开半个管间距;进水管联接在最下层,出水管联接在最上层。该热交换器其热惯性小,当需要供热或增加供热的模块时、或需要停止供热或减少供热的模块时,它都能迅速地使水流升温或迅速地停止工作。文档编号F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组合燃气锅炉,它包括燃烧器(1)、在燃烧器(1)之上的燃烧室(2)、在燃烧室(2)之上的带有进出水管(32、33)的热交换器(3)、在热交换器(3)之上的集烟罩(4)和与集烟罩(4)相联的排烟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3)由若干根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的、其首尾通过U型联接管(31)而串联在一起的金属直管构成,这些金属直管分为在不同水平面上的三~五层,每层金属直管与相邻层金属直管间平移错开半个管间距;所述进水管(32)联接在最下层,所述出水管(33)联接在最上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华,崔文智,陈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卫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