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三回程无管燃油、燃气锅炉,采用顶置下旋式燃烧器,其特征是:在其炉膛内设置使烟气产生紊流的孔圈,炉膛底部设置使烟气产生折射和分散的拱架;在炉体外壳上错列布置各扰流子;在炉膛烟气出口与烟箱烟气入口之间的烟气通道内错列布置折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理的结构设置,使燃料得以充分燃烧,热交换得以充分进行。极大地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减少能耗、降低烟气排放温度、有利于环保。(*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锅炉。更具体地说一种小型无管燃油、燃气立式锅炉。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小型无管燃油、燃气锅炉,由于其本身结构所限,通常烟气只有两个回程,排烟温度高、热效率低、能耗大。同时,由于炉体外壳上焊接的肋片为直板式,由于受热变形很容易拉伤炉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热效高、能耗少、烟气排放有利于环保的立式三回程无管燃油、燃气锅炉。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采用顶置下旋式燃烧器。本技术的结构特点是在其炉膛内设置使烟气产生紊流的孔圈,炉膛底部设置使烟气产生折射和分散的拱架;在炉体外壳上错列布置各扰流子;在炉膛烟气出口与烟箱烟气入口之间的烟气通道内错列布置折流板。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合理的结构设置使燃料得以充分燃烧,热交换得以充分进行,极大地提高了热效率、减少能耗,降低排烟温度,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其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1、本技术通过在炉膛内设置孔圈,使燃烧器喷射出的火焰烟气呈紊流状态,与炉膛面充分接触换热。2、本技术中设置在炉膛底部的拱架一方面使下旋气流重新折回炉膛与未完全燃烧的可燃气体混合燃烧,另一方面使高温烟气分散吹入炉底,使炉底不致于过热冲刷烧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3、本技术中错列布置的折流板使烟气具有了第三回段;扰流子的配合设置,更使烟气在烟气通道内呈“S”形沿炉体外壁流动,并始终处于扰流状态,加强了烟气与炉体的换热。图面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本实施例采用顶置下旋式燃烧器8。在炉膛11顶部燃烧器8接口处设置耐火保温层7,在炉膛11内部设置孔圈6,在炉膛11底部设置拱架1。具体实施中,孔圈6为铸铁件,铸铁孔圈6位于炉膛11中部偏上的位置上,以使燃烧器8中喷射出的火焰烟气呈紊流状态。拱架1为“十”字形,耐火材质。耐火拱架1一方面使下旋气流重新折回炉膛与未燃烧的可燃气体混合燃烧,另一方面使高温烟气分散吹入炉底,使炉底不致于因过热冲刷而烧坏。整个炉体采用全耐火混凝土浇注件支撑。炉膛底部烟气出口12位于炉体一侧。烟气出口12的开口采用等腰梯形,内小外宽,避免高温烟气对炉体外墙的局部冲刷,使外墙不致因过热而变形。图中示出,在炉体外壳4上焊有若干扰流子10,各扰流子10相互间错列布置。该扰流子10为“S”形,一方面促使烟气与炉体外壁进一步换热,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炉体外壳肋片受热弹性变形问题,不致于因肋片变形拉伤炉体外壁。在炉膛烟气出口12与烟箱15烟气入口之间的烟气通道内错列布置折流板9,本实施例中的折流板9为上、下两段。火焰烟气自燃烧器8喷出后进入炉膛11,在炉膛内铸铁孔圈6的作用下形成紊流,与炉胆5内壁面充分接触换热。底部拱架1将下行的烟气折射回炉膛壁面,与未燃尽的可燃物质混合燃烧,同时,也因此延长了烟气在炉膛内的滞留时间,并使烟气分散吹入炉底,减轻了炉底座的受热变形程度。由炉膛烟气出口12排出的烟气进入由炉体包装保温层2和炉体外壳4构成的烟气通道,由折流板9将烟气通道分隔成两个回程,下部为烟气第二回程13,上部为烟气第三回程14。烟气在第二回程13和第三回程14里,在扰流子10和折流板9的共同作用下呈扰流状态,与炉体外壳4充分换热后经烟箱15进入烟囱16排入大气,由此可获得较高的热效率,烟气排放达到环保要求。具体实施中,燃烧器8可以由电脑控制盘3进行全自动控制,包括控制锅炉的自动补水、工作压力及燃烧器状况等。考虑到结构布置上要克服“背压”对燃烧器的影响,可适当调整烟囱16的高度。权利要求1.立式三回程无管燃油、燃气锅炉,采用顶置下旋式燃烧器(8),其特征是在其炉膛(11)内设置使烟气产生紊流的孔圈(6),炉膛底部设置使烟气产生折射和分散的拱架(1);在炉体外壳(4)上错列布置各扰流子(10);在炉膛烟气出口(12)与烟箱(15)烟气入口之间的烟气通道内错列布置折流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三回程无管燃油、燃气锅炉,其特征是所述扰流子(10)为“S”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三回程无管燃油、燃气锅炉,其特征是所述折流板(9)至少为上、下两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三回程无管燃油、燃气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其底部的烟气出口(12)位于炉体一侧。专利摘要立式三回程无管燃油、燃气锅炉,采用顶置下旋式燃烧器,其特征是在其炉膛内设置使烟气产生紊流的孔圈,炉膛底部设置使烟气产生折射和分散的拱架;在炉体外壳上错列布置各扰流子;在炉膛烟气出口与烟箱烟气入口之间的烟气通道内错列布置折流板。本技术合理的结构设置,使燃料得以充分燃烧,热交换得以充分进行。极大地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减少能耗、降低烟气排放温度、有利于环保。文档编号F24H9/18GK2539102SQ0222013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0日专利技术者徐智明 申请人:徐智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立式三回程无管燃油、燃气锅炉,采用顶置下旋式燃烧器(8),其特征是:在其炉膛(11)内设置使烟气产生紊流的孔圈(6),炉膛底部设置使烟气产生折射和分散的拱架(1);在炉体外壳(4)上错列布置各扰流子(10);在炉膛烟气出口(12)与烟箱(15)烟气入口之间的烟气通道内错列布置折流板(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智明,
申请(专利权)人:徐智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