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与SCR并联使用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152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的一种继电器与SCR并联使用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信号隔离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振荡与延时电路、SCR驱动电路,所述控制信号隔离电路用于通过光耦PO1将CPU发出的控制信号与控制电路隔离,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通过开光管Q1为继电器线圈提供回路,当Q1开通线圈有电流回路继电器吸合,反之继电器断开,所述振荡与延时电路用于实现继电器与SCR控制的电路,由CD4093和两组RC充放电组成,所述SCR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管Q2与驱动变压器T1,变压器初级与开关管Q2串联,振荡电路发出的振荡信号接到开关管Q2的栅极,变压器次级得到相对应的脉冲信号整流滤波后使SCR导通,不仅减小了模块输出的切换时间而且增加了输出继器的使用寿命。

A control circuit f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relay and SC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与SCR并联使用的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UPS模块中的控制电路。特别适用于UPS模块输出继电器的控制,不仅减小了模块输出的切换时间而且增加了输出继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介绍
在UPS模块电源中经常采用控制继电器的通断的方式来实现对模块输出的控制,这种方式具有控制回路简单、被控制元器件少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①在模块化UPS不间断供电系统中需要满足系统输出与市电0毫秒切换而在单电源模块中控制输出的元器件大多为继电器,继电器触点之间的吸合断开存在机械延时(毫秒级)大大的延长了切换时间。②随着模块化UPS不间断供电系统容量的不断提高,单模块的扩容是不可避免的,继电器的触点为物理连接在大电流的情况下分断会出现拉弧造成触点的损坏,从而使接触电阻增大减少继电器使用寿命。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继电器与SCR并联使用的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与SCR并联使用的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继电器与SCR并联使用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信号隔离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振荡与延时电路、SCR驱动电路,所述控制信号隔离电路用于通过光耦PO1将CPU发出的控制信号与控制电路隔离,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通过开光管Q1为继电器线圈提供回路,当Q1开通线圈有电流回路继电器吸合,反之继电器断开,所述振荡与延时电路用于实现继电器与SCR控制的电路,由CD4093和两组RC充放电组成,所述SCR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管Q2与驱动变压器T1,变压器初级与开关管Q2串联,振荡电路发出的振荡信号接到开关管Q2的栅极,变压器次级得到相对应的脉冲信号整流滤波后使SCR导通。优选的,所述控制信号隔离电路包括光耦OP1,所述光耦OP1的初级侧发光二极管连接RELAY-OUT信号端,所述光耦OP1的次级光敏三极管,所述次级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VCC,所述次级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连接两级非门UIC、UID,所述次级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还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输入地连接,所述非门UID分别连接于继电器控制电路、振荡与延时电路中。优选的,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6、R8、电容C4、开关管Q1和线圈L1,所述非门UID的11脚连接于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的栅极,所述电阻R6的两端通过电阻R8和电容C4与接入地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源极与接入地连接,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线圈L1。优选的,所述振荡与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11、R13、二极管D3、电容C7、C8和非门UIB,所述非门UID的11脚连接于相互并联的电阻R13和二极管D3的一端,所述电阻R13和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8的一端和非门UIB的5脚,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与接入地连接,所述非门UIB的4脚连接于SCR驱动电路和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于非门UIB的6脚和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与接入地连接。优选的,所述SCR驱动电路包括非门UIA、电阻R14、R16,所述非门UIA的1和2脚连接于非门UIB的4脚,所述非门UIA的3脚连接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16和开关管Q2的栅极,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和开关管Q2的源极与接入地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驱动变压器T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继电器与SCR并联,SCR为半导体开关器件具有开关速度快(微秒级)且不存在引弧现象。利用这些优点在与接触器并联使用时SCR可在继电器吸合动作之前抢先导通,提高切换时间,在继电器分断时延迟SCR的关断时间从而避免了继电器出现引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继电器与SCR并联使用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信号隔离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振荡与延时电路、SCR驱动电路,所述控制信号隔离电路用于通过光耦PO1将CPU发出的控制信号与控制电路隔离,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通过开光管Q1为继电器线圈提供回路,当Q1开通线圈有电流回路继电器吸合,反之继电器断开,所述振荡与延时电路用于实现继电器与SCR控制的电路,由CD4093和两组RC充放电组成,所述SCR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管Q2与驱动变压器T1,变压器初级与开关管Q2串联,振荡电路发出的振荡信号接到开关管Q2的栅极,变压器次级得到相对应的脉冲信号整流滤波后使SCR导通。其中,所述控制信号隔离电路包括光耦OP1,所述光耦OP1的初级侧发光二极管连接RELAY-OUT信号端,所述光耦OP1的次级光敏三极管,所述次级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VCC,所述次级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连接两级非门UIC、UID,所述次级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还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输入地连接,所述非门UID分别连接于继电器控制电路、振荡与延时电路中。其中,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6、R8、电容C4、开关管Q1和线圈L1,所述非门UID的11脚连接于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的栅极,所述电阻R6的两端通过电阻R8和电容C4与接入地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源极与接入地连接,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线圈L1。其中,所述振荡与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11、R13、二极管D3、电容C7、C8和非门UIB,所述非门UID的11脚连接于相互并联的电阻R13和二极管D3的一端,所述电阻R13和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8的一端和非门UIB的5脚,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与接入地连接,所述非门UIB的4脚连接于SCR驱动电路和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于非门UIB的6脚和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与接入地连接。其中,所述SCR驱动电路包括非门UIA、电阻R14、R16,所述非门UIA的1和2脚连接于非门UIB的4脚,所述非门UIA的3脚连接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16和开关管Q2的栅极,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和开关管Q2的源极与接入地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驱动变压器T1。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继电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与SCR并联使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信号隔离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振荡与延时电路、SCR驱动电路,/n所述控制信号隔离电路用于通过光耦PO1将CPU发出的控制信号与控制电路隔离,/n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通过开光管Q1为继电器线圈提供回路,当Q1开通线圈有电流回路继电器吸合,反之继电器断开,/n所述振荡与延时电路用于实现继电器与SCR控制的电路,由CD4093和两组RC充放电组成,/n所述SCR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管Q2与驱动变压器T1,变压器初级与开关管Q2串联,振荡电路发出的振荡信号接到开关管Q2的栅极,变压器次级得到相对应的脉冲信号整流滤波后使SCR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与SCR并联使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信号隔离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振荡与延时电路、SCR驱动电路,
所述控制信号隔离电路用于通过光耦PO1将CPU发出的控制信号与控制电路隔离,
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用于通过开光管Q1为继电器线圈提供回路,当Q1开通线圈有电流回路继电器吸合,反之继电器断开,
所述振荡与延时电路用于实现继电器与SCR控制的电路,由CD4093和两组RC充放电组成,
所述SCR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管Q2与驱动变压器T1,变压器初级与开关管Q2串联,振荡电路发出的振荡信号接到开关管Q2的栅极,变压器次级得到相对应的脉冲信号整流滤波后使SCR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与SCR并联使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隔离电路包括光耦OP1,所述光耦OP1的初级侧发光二极管连接RELAY-OUT信号端,所述光耦OP1的次级光敏三极管,所述次级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VCC,所述次级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连接两级非门UIC、UID,所述次级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还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输入地连接,所述非门UID分别连接于继电器控制电路、振荡与延时电路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与SCR并联使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冀生陈晓明闫英超马凯
申请(专利权)人: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