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2158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线圈架、铁芯、轭铁、衔铁、动触点、动簧片、带常开静触点的常开静簧片以及带常闭静触点的常闭静簧片,线圈架、常开静簧片及常闭静簧片设置于基座上,线圈架的外部绕设有线圈,铁芯插置于线圈架的内部,轭铁连接至铁芯,衔铁与动簧片固定连接,动触点活动设于常开静触点与常闭静触点之间,动簧片的一端连接至轭铁,动簧片的另一端连接至动触点,轭铁与线圈之间设置有配合连接的第一隔离片和第二隔离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巧,耐压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控制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电磁继电器是在电路中起自动调节、安全保护及转换电路等作用的电子控制器件。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为:当输入回路的电流作用于继电器线圈时产生电磁感应,使得衔铁在电磁场作用下克服弹簧拉力而向线圈方向运动,从而带动衔铁上的动触点与常开静触点吸合,当输入回路的电流消失,使得电磁场消失,衔铁复位,从而带动动触点复位到与常闭静触点吸合的位置,从而实现输出回路的导通或切断。随着电磁继电器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电磁继电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电磁继电器由于侧重于减小体积,使得线圈与扼铁之间的距离较小,导致继电器的耐压性能较低,影响了产品的使用效果,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巧、耐压性较高的电磁继电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线圈架、铁芯、轭铁、衔铁、动触点、动簧片、带常开静触点的常开静簧片以及带常闭静触点的常闭静簧片,所述线圈架、所述常开静簧片及所述常闭静簧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线圈架的外部绕设有线圈,所述铁芯插置于所述线圈架的内部,所述轭铁连接至所述铁芯,所述衔铁与所述动簧片固定连接,所述动触点活动设于所述常开静触点与所述常闭静触点之间,所述动簧片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轭铁,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动触点;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第一隔离片和第二隔离片,所述第一隔离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一隔离部压设于所述线圈架远离所述衔铁的一端与所述轭铁之间,所述第二隔离部沿所述线圈架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隔离部与所述第二隔离片相连,并且所述第二隔离片连接至所述线圈架邻近所述衔铁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部套设于所述线圈架的端部,所述第一隔离部的自由端设置有与所述轭铁的相应端部对应配合的弯折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架邻近所述衔铁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隔离片的相应端部卡设于所述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离部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隔离片的相应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对应配合的第二连接块。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的线圈引线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继电器,通过设置相连接的第一隔离片和第二隔离片,既有效确保线圈与轭铁之间能够保持较小的间距,使得继电器整体结构设置紧凑、体积小巧,同时由于第一隔离片与第二隔离片是设置在轭铁与线圈之间,也能够有效地将轭铁和线圈隔离,从而有效增大了产品的爬电距离,提升了产品的耐压能力和安全性;通过设置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使第一隔离部压设于线圈架与轭铁之间,第二隔离部沿线圈架的轴向延伸且与第二隔离片相连,第二隔离片与线圈架的另一端相连接,使得本技术隔离片不仅安装较为方便,而且稳定性较好,延长了产品的整体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中:1、基座;2、线圈架;21、卡槽;3、铁芯;4、轭铁;5、衔铁;6、动触点;7、动簧片;8、常开静触点;9、常开静簧片;10、常闭静触点;11、常闭静簧片;12、线圈;13、线圈引线片;141、第一隔离部;142、第二隔离部;143、弯折限位部;144、第一连接块;15、第二隔离片;151、第二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1、线圈架2、铁芯3、轭铁4、衔铁5、动触点6、动簧片7、带常开静触点8的常开静簧片9以及带常闭静触点10的常闭静簧片11,线圈架2、常开静簧片9及常闭静簧片11设置于基座1上,线圈架2的外部绕设有线圈12,为了使本技术接电方便,线圈架2上设置有与线圈12电性连接的线圈引线片13。铁芯3插置于线圈架2的内部,轭铁4连接至铁芯3,衔铁5与动簧片7固定连接,动触点6活动设于常开静触点8与常闭静触点10之间,动簧片7的一端连接至轭铁4,动簧片7的另一端连接至动触点6。本技术所述的电磁继电器还包括设置于轭铁4与线圈12之间的第一隔离片和第二隔离片15,第一隔离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隔离部141和第二隔离部142,第一隔离部141压设于线圈架2远离衔铁5的一端与轭铁4之间,第二隔离部142沿线圈架2的轴向延伸,第二隔离部142与第二隔离片15相连,并且第二隔离片15连接至线圈架2邻近衔铁5的一端。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继电器,通过设置相连接的第一隔离片和第二隔离片15,既有效确保线圈12与轭铁4之间能够保持较小的间距,使得继电器整体结构设置紧凑、体积小巧,同时由于第一隔离片与第二隔离片15是设置在轭铁4与线圈12之间,也能够有效地将轭铁4和线圈12隔离,从而有效增大了产品的爬电距离,提升了产品的耐压能力和安全性。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隔离部141和第二隔离部142,使第一隔离部141压设于线圈架2与轭铁4之间,第二隔离部142沿线圈架2的轴向延伸且与第二隔离片15相连,第二隔离片15与线圈架2的另一端相连接,使得本技术隔离片不仅安装较为方便,而且稳定性较好,延长了产品的整体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隔离片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及安装效率,第一隔离部141套设于线圈架2的端部,第一隔离部141的自由端设置有与轭铁4的相应端部对应配合的弯折限位部143。线圈架2邻近衔铁5的一端设置有卡槽21,第二隔离片15的相应端部卡设于卡槽21内,通过将第二隔离片15卡接于线圈架2的卡槽21内,使得第二隔离片15安装较为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第二隔离部142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块144,第二隔离片15的相应端部设有与第一连接块144对应配合的第二连接块151,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块144和第二连接块151,使得第一隔离片与第二隔离片15不仅连接稳固,而且安装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线圈架、铁芯、轭铁、衔铁、动触点、动簧片、带常开静触点的常开静簧片以及带常闭静触点的常闭静簧片,所述线圈架、所述常开静簧片及所述常闭静簧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线圈架的外部绕设有线圈,所述铁芯插置于所述线圈架的内部,所述轭铁连接至所述铁芯,所述衔铁与所述动簧片固定连接,所述动触点活动设于所述常开静触点与所述常闭静触点之间,所述动簧片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轭铁,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动触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第一隔离片和第二隔离片,所述第一隔离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一隔离部压设于所述线圈架远离所述衔铁的一端与所述轭铁之间,所述第二隔离部沿所述线圈架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隔离部与所述第二隔离片相连,并且所述第二隔离片连接至所述线圈架邻近所述衔铁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线圈架、铁芯、轭铁、衔铁、动触点、动簧片、带常开静触点的常开静簧片以及带常闭静触点的常闭静簧片,所述线圈架、所述常开静簧片及所述常闭静簧片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线圈架的外部绕设有线圈,所述铁芯插置于所述线圈架的内部,所述轭铁连接至所述铁芯,所述衔铁与所述动簧片固定连接,所述动触点活动设于所述常开静触点与所述常闭静触点之间,所述动簧片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轭铁,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动触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轭铁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第一隔离片和第二隔离片,所述第一隔离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一隔离部压设于所述线圈架远离所述衔铁的一端与所述轭铁之间,所述第二隔离部沿所述线圈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小强舒洪朝陈宜才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永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