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02955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2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磁继电器,其具备:励磁线圈(12),其在通电时产生磁场;可动芯(16),其由所述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驱动;可动元件(22),其具有可动触点(25),并且追随所述可动芯进行动作;多个固定端子(26、28),其分别具有在向所述励磁线圈通电时抵接所述可动触点的固定触点(27、29);固定磁轭(31、31A、31B),其由磁性材料构成,由所述多个固定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固定端子支承;以及移动磁轭(30、30A、30B),其由磁性材料构成,与所述固定磁轭相对地配置,与所述可动元件抵接并与所述可动元件一体地动作。固定磁轭由固定端子支承,由此能够抑制固定端子的高温化。

electromagnetic relay

The inven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relay, comprising a coil (12), the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when energized; a movable core (16), the driver generated by the excitation coil magnetic field; the movable element (22), which has a movable contact (25), and follow the movable core into action; a plurality of fixed terminals (26, 28), each having a fixed contac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vable contacts against the excitation to the coils (27, 29); the fixed yoke (31, 31A, 31B), which is composed of magnetic materials formed by the plurality of fixed terminals at least a fixed bearing and mobile terminal; the yoke (30, 30A, 30B), which is composed of magnetic material, the relative configuration of the fixed yoke, and the movable me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vable components and with one action. The fixed yoke is supported by a fixed terminal, thereby suppress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the fixed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以2014年9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95400为基础申请,其公开的内容作为参照被加入到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以闭合或断开电路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磁继电器将具有固定触点的两个固定端子进行定位固定,使安装有可动触点的一个可动元件移动来使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由此闭合或断开电路。而且,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部,电流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相对部位逆向流动从而产生电磁斥力(以下,将该电磁斥力称为触点部电磁斥力)。该触点部电磁斥力发挥作用,使得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分离开来。在此,如图8所示,在与可动芯90一体化并且安装有可动元件91的轴92上,以夹持可动元件91的方式安装移动磁轭93和固定磁轭94,在可动元件91与固定端子95抵接时,在移动磁轭93和固定磁轭94内有磁通流动而在移动磁轭93与固定磁轭94之间产生磁轭吸引力,移动磁轭93将可动元件91压紧于固定端子95,来防止因触点部电磁斥力导致的触点分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移动磁轭93滑动自如地安装于轴92,固定磁轭94固定于轴92。另外,可动元件91和移动磁轭93,被安装于轴92的抵压弹簧96推向固定磁轭94侧及固定端子95侧。并且,可动芯90因对励磁线圈97通电时产生的电磁吸引力而被吸引到固定芯98侧。然而,为了防止发生短路等大电流产生时因触点部电磁斥力导致的触点间的分离,在不增大电磁吸引力而仅增大磁轭吸引力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如下情况。即,在移动磁轭93将可动元件91压紧于固定端子95之后(图8的状态),在磁轭吸引力的作用下固定磁轭94被吸引到移动磁轭93侧,将与固定磁轭94一体的可动芯90及轴92向与电磁吸引力的吸引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压。而且,在磁轭吸引力比电磁吸引力大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可动芯90向远离固定芯98的方向移动,电磁吸引力减少。其结果,有可能造成触点间的分离。此外,如果同时增大电磁吸引力而使电磁吸引力大于磁轭吸引力则不会产生上述问题,但是在该情况下,有可能为增大电磁吸引力而导致励磁线圈97的大型化。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公开了将固定磁轭固定于壳体的电磁继电器。由此,固定磁轭是不动的,因此在移动磁轭将可动元件压紧于固定端子之后,固定磁轭不会因为磁轭吸引力而被吸引到移动磁轭侧,因而,能够防止触点间的分离。然而,配置有可动元件、固定端子的触点室会因为通电中电流所产生的热量、通电切断时的电弧而变为高温。而且,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电磁继电器由于在触点室中配置有固定磁轭,因此,固定磁轭与壳体的接合部也变为高温,在利用粘接剂、粘接带粘接固定磁轭和壳体的情况下接合力容易不足。因此,作为将固定磁轭与壳体进行接合的方法,能够采用钎焊或其他焊接方式,但是在该情况下,固定磁轭定位到壳体有时并不容易。并且,以确保绝缘为目的的树脂构件有可能不耐钎焊时的高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05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04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利用移动磁轭与固定磁轭之间产生的磁轭吸引力防止因触点部电磁斥力导致的触点之间分离的电磁继电器中能够避免固定磁轭与被固定构件的接合力不足的构造。其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上述电磁继电器中能够使固定磁轭易于定位固定到被固定构件、或者能够确保固定端子与固定磁轭间绝缘性的构造。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固定端子的高温化、提高基体构成材料的选择自由度、并且能够提高固定磁轭周边基体的设计自由度的电磁继电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其具备:励磁线圈,其在通电时形成磁场;可动芯,其被所述励磁线圈驱动;可动元件,其具有可动触点,并且追随所述可动芯进行动作;多个固定端子,其具有在向所述励磁线圈通电时抵接所述可动触点的固定触点;基体,其保持所述固定端子,由绝缘性树脂构成;固定磁轭,其由磁性材料形成,被所述多个固定端子中的至少一个支承;以及移动磁轭,其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与所述固定磁轭相对配置,抵接于所述可动元件并与所述可动元件一体地动作。根据上述构成,在利用移动磁轭与固定磁轭之间产生的磁轭吸引力防止因触点部电磁斥力导致触点分离的电磁继电器中,能够避免固定磁轭与被固定构件接合力不足问题的发生。另外,在上述电磁继电器中,能够使固定磁轭易于定位固定到被固定构件,并且能够确保固定端子与固定磁轭间的绝缘性。另外,由于以固定端子来支承固定磁轭,因此固定磁轭能够吸收产生于固定端子的热量。因而,能够抑制固定端子的高温化,使得作为基体构成材料的树脂材料所需求的耐热性能降低。因此,能够提高基体构成材料的选择自由度。另外,如果使固定端子支承固定磁轭,则无需将固定磁轭埋设于基体内或者将固定磁轭接合于基体,使固定磁轭周边基体的设计自由度也得以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继电器在励磁线圈未通电状态下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继电器在励磁线圈未通电状态下的截面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电磁继电器之分解图。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电磁继电器之移动磁轭与固定磁轭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4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电磁继电器之移动磁轭的俯视图。图4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电磁继电器之固定磁轭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变形例所涉及的电磁继电器之一部分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继电器的截面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图。图8是表示现有电磁继电器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表示在现有电磁继电器在励磁线圈未通电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人先前曾对在利用移动磁轭与固定磁轭之间产生的磁轭吸引力防止因触点部电磁斥力导致触点分离的电磁继电器中能够避免固定磁轭与被固定构件的接合力不足、能够使固定磁轭易于定位固定到被固定构件、以及能够确保固定端子与固定磁轭间绝缘性的构造进行过申请(参见特愿2013-056806)。具体地说,为了防止因触点部电磁斥力导致的触点分离,在具有可动触点的可动元件侧配置移动磁轭,并且在保持具有固定触点的固定端子的基体内埋设固定磁轭。如果做成这种结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导通而电流流经可动元件时,在移动磁轭与固定磁轭内则会有磁通流动,使得移动磁轭与固定磁轭之间产生磁轭吸引力。在该磁轭吸引力的作用下,移动磁轭将可动元件向固定端子侧施压,因此能够防止因触点部电磁斥力导致的触点分离。然而,固定端子在通入电流时发热而变为高温,因此需要选定耐受该高温的树脂材料,保持固定端子的、树脂制基体的构成材料的选择自由度有可能变小。尤其是,上述构造的电磁继电器是通过基体将固定磁轭进行固定的构造,因此需要将固定磁轭埋设于基体内或者将固定磁轭接合于基体。因而,需要确保基体的强度,固定磁轭周边基体的设计自由度也有可能变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方式中说明过的事项对应的部分附加同一参照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方式中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时,关于结构的其它部分可采用之前说明过的其它方式。在各实施方式中,不只具体指明能够进行组合的部分之间可以组合,只要不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磁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励磁线圈(12),其在通电时产生磁场;可动芯(16),其由所述励磁线圈(12)产生的磁场驱动;可动元件(22),其具有可动触点(25),并且追随所述可动芯(16)进行动作;多个固定端子(26、28),其分别具有在向所述励磁线圈(12)通电时抵接所述可动触点(25)的固定触点(27、29);基体(20),其保持所述多个固定端子(26、28),由绝缘性树脂构成;固定磁轭(31、31A、31B),其由磁性材料构成,由所述多个固定端子(26、28)中的至少一个支承;以及移动磁轭(30、30A、30B),其由磁性材料构成,与所述固定磁轭(31、31A、31B)相对配置,与所述可动元件(22)抵接并与所述可动元件(22)一体地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25 JP 2014-195400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励磁线圈(12),其在通电时产生磁场;可动芯(16),其由所述励磁线圈(12)产生的磁场驱动;可动元件(22),其具有可动触点(25),并且追随所述可动芯(16)进行动作;多个固定端子(26、28),其分别具有在向所述励磁线圈(12)通电时抵接所述可动触点(25)的固定触点(27、29);基体(20),其保持所述多个固定端子(26、28),由绝缘性树脂构成;固定磁轭(31、31A、31B),其由磁性材料构成,由所述多个固定端子(26、28)中的至少一个支承;以及移动磁轭(30、30A、30B),其由磁性材料构成,与所述固定磁轭(31、31A、31B)相对配置,与所述可动元件(22)抵接并与所述可动元件(22)一体地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将向所述励磁线圈(12)通电时所述可动元件(22)的移动方向设为抵接移动方向(A)时,在沿着所述抵接移动方向(A)观察所述固定磁轭(31、31A、31B)时,所述固定磁轭(31、31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智明神谷诚伊藤贵史
申请(专利权)人:安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