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托料装置,涉及弯管机设备技术领域。自动托料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动力组件、夹紧组件、检测组件;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设置于弯管机滑块的一侧,第二支架设置于弯管机滑块的另一侧,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固定不动;动力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焊接于第一支架末端,第二液压缸焊接于第二支架末端,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夹紧轮以及第二夹紧轮,第一夹紧轮焊接于第一液压缸输出轴末端,第二夹紧轮焊接于第二液压缸输出轴末端;检测组件包括非接触式行程开关,非接触式形成开关设置于弯管机滑块的一侧。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了弯管生产的次品率。
An automatic suppor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托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弯管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托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数控弯管机领域,推弯式数控弯管机送料时,由于前端的施力架机构在进行前段弯曲时,会导致材料后段推进过程中出现抖动、失稳,甚至发生后段材料变形、折断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只能依靠工人手动操作托料架来防止材料失稳,但依靠人工操作,不仅浪费人力,且人工操作会出现失误,进而导致加工材料弯坏,进而提高了弯管生产的次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非接触式形成开关触发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开始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夹紧轮与第二夹紧轮向管材方向运动,使得第一夹紧轮与第二夹紧轮夹紧管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材无固定导致损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托料装置,该自动托料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动力组件、夹紧组件、检测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弯管机滑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弯管机滑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不动;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焊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末端,所述第二液压缸焊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末端,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夹紧轮以及第二夹紧轮,所述第一夹紧轮焊接于所述第一液压缸输出轴末端,所述第二夹紧轮焊接于所述第二液压缸输出轴末端;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非接触式行程开关,所述非接触式形成开关设置于所述弯管机滑块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夹紧轮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一夹紧轮的轮面,所述第二夹紧轮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固定所述第二夹紧轮的轮面。可选地,所述第一夹紧轮的轮面以及第二夹紧轮的轮面均为驼峰形。可选地,所述非接触式形成开关与所述第一液压缸以及所述第二液压缸电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实施例中,当弯管机滑块处于初始位置时,不触发液压缸运动,当弯管机滑块开始移动时,触发非接触式形成开关,进而触发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开始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夹紧轮与第二夹紧轮向管材方向运动,使得第一夹紧轮与第二夹紧轮夹紧管材。这样,就可以在弯管机送料时夹紧后段管材,避免了由于前段管材弯曲致使的抖动毁坏管材,进而降低了弯管生产的次品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托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托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托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支架组件;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2、动力组件;21、第一液压缸;22、第二液压缸;3、夹紧组件;31、第一夹紧轮;311、第一压力传感器;32、第二夹紧轮;321、第二压力传感器;4、检测组件;41、非接触式行程开关;5、弯管机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托料装置,该自动托料装置包括自动托料装置包括支架组件1、动力组件2、夹紧组件3、检测组件4。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11以及第二支架12,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起到支撑动力组件2、夹紧组件3的作用,两个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弯管机滑块5的两侧,即,第一支架11设置于弯管机滑块5的一侧,第二支架12设置于弯管机滑块5的另一侧,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固定不动。动力组件2包括第一液压缸21以及第二液压缸22,第一液压缸21用于给一侧的夹紧轮提供动力,第二液压缸22用于给另一侧的夹紧轮提供动力,第一液压缸21焊接于第一支架11末端,输出轴朝向弯管机滑块5另一侧的液压缸的方向,第二液压缸22焊接于第二支架12末端,输出轴同样朝向弯管机滑块5另一侧的液压缸的方向,使得两个液压缸的输出轴的朝向是相对的,这样可以保证液压缸带动夹紧轮将弯管机滑块5作业的管材固定夹紧。夹紧组件3包括第一夹紧轮31以及第二夹紧轮32,第一夹紧轮31焊接于第一液压缸21输出轴末端,第二夹紧轮32焊接于第二液压缸22输出轴末端,这样,在第一液压缸21的带动下,第一夹紧轮31可以向着弯管机滑块5另一侧的夹紧轮(即第二夹紧轮)的方向运动,而在第二液压缸22的带动下,第二夹紧轮32可以向着第一夹紧轮的方向运动,也即,两个夹紧轮向着相对的方向运动,最终夹紧位于中间位置的管材。可选地,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第一夹紧轮31与第二夹紧轮32夹得过紧导致管材变形,可以在第一夹紧轮31的轮面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311,在第二夹紧轮32的轮面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321,当第一夹紧轮31的轮面接触到管材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11开始工作,并测量当前的压力值,当第一压力传感器311测量到的压力值到达一定阈值,说明第一夹紧轮31已经紧贴管材,无需第一液压缸21再带动第一夹紧轮31给管材压力,此时第一液压缸21停止运动即可。第二夹紧轮32的第二压力传感器321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11起到的作用相同。当然,除了上述方式,还可以通过设定管材与缩回的第一夹紧轮31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夹紧轮31与第二夹紧轮32既可以夹紧管材,又不会过于用力使得管材变形。可选地,为了使第一夹紧轮31与第二夹紧轮32可以更好地夹紧管材,可以将第一夹紧轮的轮面以及第二夹紧轮的轮面设置为为驼峰形。检测组件4包括非接触式行程开关41,非接触式形成开关41设置于弯管机滑块5的一侧,非接触式形成开关41与第一液压缸21以及第二液压缸22电连接.当弯管机滑块5处于初始位置时,例如图1中的弯管机滑块5处于左侧时,不触发非接触式行程开关41,当弯管机滑块5向右移动时,例如图3中的弯管机滑块5处于右侧时,触发非接触式行程开关41,非接触式行程开关41向第一液压缸31以及第二液压缸32发送开启信号,使得第一液压缸21带动第一夹紧轮31运动,第二液压缸22带动第二夹紧轮32运动,进而夹紧管材。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当弯管机滑块处于初始位置时,不触发液压缸运动,当弯管机滑块开始移动时,触发非接触式形成开关,进而触发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托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托料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动力组件、夹紧组件、检测组件;/n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弯管机滑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弯管机滑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不动;/n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焊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末端,所述第二液压缸焊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末端;/n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夹紧轮以及第二夹紧轮,所述第一夹紧轮焊接于所述第一液压缸输出轴末端,所述第二夹紧轮焊接于所述第二液压缸输出轴末端;/n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非接触式行程开关,所述非接触式行程开关设置于所述弯管机滑块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托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托料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动力组件、夹紧组件、检测组件;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弯管机滑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弯管机滑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不动;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焊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末端,所述第二液压缸焊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末端;
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夹紧轮以及第二夹紧轮,所述第一夹紧轮焊接于所述第一液压缸输出轴末端,所述第二夹紧轮焊接于所述第二液压缸输出轴末端;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非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章,芦衡,陈芳婉,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恒丰客车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