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汽车充电口舱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956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汽车充电口舱门,解决了现有的充电口舱门上连接的扭簧容易变形而导致松动的问题。其包括充电口盖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铰链组件,充电口盖与铰接组件通过转动组件相连接,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杆以及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连接部和连接轴,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连接部和安装板。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环,铰接组件上设置有连接销,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通过将连接环套设于连接销外侧与铰接组件相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环使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转动更方便,能够避免第一扭簧的两端以及第二扭簧的两端因长时间的转动而变形。

A kind of high-strength car charging ha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汽车充电口舱门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汽车充电口舱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油的开采利用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方面石油的过度开采导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以石油为原料的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而导致污染,因此人们研发出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能为主要动力源,使用时需要进行充电,为了便于充电,一般会在汽车的外壳上设置充电口以便于充电,一般还会在充电口内设置充电口舱门对充电口进行保护。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460596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汽车充电口舱门及汽车,主要包括充电口盖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铰链组件,每个铰链组件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板和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相连;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外套在连接轴上,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杆和其中一个安装板相连;第二扭簧,在充电口盖部分开启充电口的位置,第二扭簧的两端和第一转动杆的枢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扭簧在充电口盖完全关闭至完全开启时,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可实现充电口盖的二级开启和关闭,结构简单,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低,降低了充电口舱门的成本,实用性强。但是上述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扭簧通过弯折与相连组件相连接,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变形而导致充电口盖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汽车充电口舱门,其优势在于:扭簧的安装更稳固,避免扭簧发生变形而导致充电口盖松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度汽车充电口舱门,包括充电口盖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铰接组件,所述充电口盖与所述铰接组件通过转动组件相连接;每个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安装于汽车上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相对设置有固定板和安装板,同侧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穿设有一连接轴,两所述固定板位于两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充电口盖上的连接部、第一转动杆以及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轴,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安装板;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扭簧常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带动所述充电口盖朝向打开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扭簧,当所述充电口盖未完全开启时,所述第二扭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固定板上均设置有连接销,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所述连接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环套设在连接销的外侧使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连接于第一转动杆和固定板,便于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使用时的转动,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一扭簧的两端以及第二扭簧的两端因长时间的转动而变形,使充电口盖保持牢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销上开设有环槽,所述连接环嵌设于所述环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槽的设置能够对连接环进行限位,防止连接环左右滑动而导致连接松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槽的内设置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能够减少连接环与环槽之间的摩擦损耗,避免连接环长时间磨损而导致连接松动,延长了连接环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防止充电口盖在开合时连接环与环槽摩擦发出异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销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片能够进一步对连接环进行限位,防止连接环脱离连接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且与所述固定板以及所述安装板交错设置,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销,所述第二扭簧远离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的设置减小了第二扭簧的簧体长度,降低了第二扭簧变形的可能性,使第二扭簧保持稳定转动连接,避免第二扭簧转动时受力变形而导致充电口盖的转动受到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活动铆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轴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活动铆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安装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动杆以及第二转动杆的活动铆接连接方式能提高连接的牢固性,避免连接处松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动杆以及所述第二转动杆与铆钉之间设置有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能够减少第一转动杆以及第二转动杆与铆钉之间的摩擦损耗,避免因长时间的磨损而导致连接松动,延长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连接销的设置便于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的转动,能够避免第一扭簧的两端以及第二扭簧的两端因长时间的转动而变形,使充电口盖保持牢固;2.环槽的设置能够对连接环进行限位,防止连接环左右滑动而导致连接松动,限位片能够进一步对连接环进行限位,防止连接环脱离连接销;3.连接板的设置减小了第二扭簧的簧体长度,降低了第二扭簧变形的可能性,使第二扭簧保持稳定转动连接,避免第二扭簧变形而导致充电口盖的转动受到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连接销与连接环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充电口盖;2、铰接组件;21、底板;22、固定板;23、安装板;24、连接板;25、连接轴;3、转动组件;31、第一转动杆;32、第二转动杆;33、连接部;34、第一扭簧;35、第二扭簧;4、连接销;41、环槽;411、橡胶垫;42、限位片;5、连接环;6、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强度汽车充电口舱门,包括充电口盖1和两个相对设置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汽车上的铰接组件2,每个铰接组件2与充电口盖1分别通过一转动组件3相连接。每个铰接组件2包括一块安装于汽车上的底板21,每块底板21的一端相对垂直焊接有一块固定板22和一块安装板23,两固定板22位于两安装板23之间,同侧的固定板22与安装板23之间穿设有一根圆柱形的连接轴25。每块底板21上还垂直焊接有一块连接板24,每块连接板24分别位于同一底板21上的固定板22与安装板23之间,并且与固定板22以及安装板23交错设置,连接轴25与连接板24之间具有间隔。每个转动组件3包括安装于充电口盖1上的L形连接部33、第一转动杆31以及第二转动杆32,第一转动杆31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活动铆接于连接部33和连接轴25靠近安装板23的一端,第二转动杆32的两端分别通过铆钉活动铆接于连接部33和安装板23,提高了第一转动杆31与第二转动杆32连接的牢固性。参照图1和图2,连接轴25的外侧套设有第一扭簧34,第一转动杆31以及固定板22之间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汽车充电口舱门,包括充电口盖(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铰接组件(2),所述充电口盖(1)与所述铰接组件(2)通过转动组件(3)相连接;/n每个所述铰接组件(2)包括安装于汽车上的底板(21),所述底板(21)的一端相对设置有固定板(22)和安装板(23),同侧的所述固定板(22)与所述安装板(23)之间穿设有一连接轴(25),两所述固定板(22)位于两所述安装板(23)之间;/n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安装于所述充电口盖(1)上的连接部(33)、第一转动杆(31)以及第二转动杆(32),所述第一转动杆(3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3)和所述连接轴(25),所述第二转动杆(3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3)和所述安装板(23);/n所述连接轴(25)的外侧套设有第一扭簧(34),所述第一扭簧(3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31)和所述固定板(22),所述第一扭簧(34)常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31)带动所述充电口盖(1)朝向打开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31)与所述固定板(22)之间连接有第二扭簧(35),当所述充电口盖(1)未完全开启时,所述第二扭簧(35)处于压缩状态;/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31)和所述固定板(22)上均设置有连接销(4),所述第一扭簧(34)和所述第二扭簧(35)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环(5),所述连接环(5)套设于所述连接销(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汽车充电口舱门,包括充电口盖(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铰接组件(2),所述充电口盖(1)与所述铰接组件(2)通过转动组件(3)相连接;
每个所述铰接组件(2)包括安装于汽车上的底板(21),所述底板(21)的一端相对设置有固定板(22)和安装板(23),同侧的所述固定板(22)与所述安装板(23)之间穿设有一连接轴(25),两所述固定板(22)位于两所述安装板(23)之间;
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安装于所述充电口盖(1)上的连接部(33)、第一转动杆(31)以及第二转动杆(32),所述第一转动杆(3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3)和所述连接轴(25),所述第二转动杆(3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3)和所述安装板(23);
所述连接轴(25)的外侧套设有第一扭簧(34),所述第一扭簧(3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31)和所述固定板(22),所述第一扭簧(34)常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31)带动所述充电口盖(1)朝向打开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31)与所述固定板(22)之间连接有第二扭簧(35),当所述充电口盖(1)未完全开启时,所述第二扭簧(35)处于压缩状态;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31)和所述固定板(22)上均设置有连接销(4),所述第一扭簧(34)和所述第二扭簧(35)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环(5),所述连接环(5)套设于所述连接销(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许勇张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群鑫达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