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床的废料收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45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床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冲床的废料收集结构,包括多个工作台、收集盒、收集桶,工作台的下侧开设有供收集盒放置的通孔,收集盒的一侧开设有落料口,工作台的下侧且位于落料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废料传输带,多个工作台之间且位于废料传输带远离工作台一端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废料传输带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总传输带,收集桶位于总传输带一端的下方,工作台上放置有用于推动收集盒的推杆,推杆的端部设置有吊钩,收集盒远离落料口的一侧设置有供吊钩穿过的吊环。

A waste collection structure of pu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床的废料收集结构
本技术涉及多工位冲床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冲床的废料收集结构。
技术介绍
冲床,就是一台冲压式压力机。在国民生产中,冲压工艺由于比传统机械加工来说有节约材料和能源,效率高,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不高及通过各种模具应用可以做出机械加工所无法达到的产品这些优点,因而它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冲压生产主要是针对板材的。通过模具,能做出落料、冲孔、成型、拉深、修整、精冲、整形、铆接及挤压件等等,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冲床的设计本身为一种现有技术,原理是将圆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由主电动机出力,带动飞轮,经离合器带动齿轮、曲轴(或偏心齿轮)、连杆等运转,来达成滑块的直线运动,从主电动机到连杆的运动为圆周运动。现有的加工工程中经常会有多台冲床同时进行加工,从而提供生产的效率,其中每个冲床上通常都会配备有一个用于收集废料的收集盒,同时还会给多台冲床配备一个大型的收集桶,冲床冲压后产生的废料即可存放在收集盒内;而当收集盒满载后,需要将多个收集盒内的废料统一倒入到收集桶内,收集桶内的废料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回收利用;但是当操作人员需要将收集盒内的废料倒入至收集桶内时,由于多台冲床只有一个收集桶,收集桶往往距离冲床具有一定的距离,故而搬运耗费的劳动力和时间都会比较多,最终就会影响冲床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床的废料收集结构,能够比较高效的对多台冲床上产生的废料进行回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冲床的废料收集结构,包括多个分别位于多台冲床上的工作台、位于工作台上的收集盒、用于收集废料的收集桶,所述工作台的下侧开设有供收集盒放置的通孔,所述收集盒的一侧开设有落料口,所述工作台的下侧且位于落料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废料传输带,多个所述工作台之间且位于废料传输带远离工作台一端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废料传输带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总传输带,所述收集桶位于总传输带一端的下方,所述工作台上放置有用于推动收集盒的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设置有吊钩,所述收集盒远离落料口的一侧设置有供吊钩穿过的吊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收集废料时,每一个冲床工作台上产生的废料即可放置在收集盒内,而当收集盒满载后,利用推杆上的吊钩穿过收集盒上的吊环,随后即可将收集盒朝向第一支架一侧推动,而当收集盒从通孔内穿出时,由于收集盒自身的重力作用导致收集盒倾斜向下滑移,此时收集盒内的废料即可从落料口处滑落下来,随后废料即可落入到下侧的废料传输带上,废料传输带即可将废料传输出去,随后废料传输带上的废料即可落入到总传输带上,而此时每个工作台上产生的废料即可统一落入到总传输带上,最终总传输带即可将废料传输至收集桶内,从而完成对多个工作台上产生的废料进行回收;整个收集废料的过程相比于搬运收集盒将废料倒入至收集桶内而言,即可省去了搬运时的麻烦,最终即可实现比较高效的对多台冲床上产生的废料进行回收。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收集盒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集盒内的废料滑落入第一支架上的废料传输带上时,废料可能会从废料传输带上反弹后掉落在地面上,从而不利于对废料进行回收;此时利用第一支架靠近收集盒一端的两侧均设置的挡板,挡板即可对反弹出来的废料起到阻挡的作用,最终即可有利于废料稳定的落入到废料传输带上。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内壁上且位于收集盒的下侧开设有多个截面轮廓呈优弧形的球形槽,所述球形槽内嵌入有一侧凸出于球形槽且用于支撑在收集盒上的滚动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杆在推动通孔内的收集盒时,由于收集盒内大多存放的是铁质的废料,故而收集盒比较重,故而收集盒与通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需要施加给推杆的力就会比较大,此时利用通孔内壁上开设的球形槽,且球形槽内嵌入有一侧凸出于球形槽的滚动球,收集盒在通孔内移动时即可支撑在滚动球上,此时收集盒即可与通孔之间发生滚动摩擦,相比于滑动摩擦而言,滚动摩擦的摩擦力就会比较小,最终即可有利于快速的推动收集盒。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位于收集桶的一端处设置有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架上的导料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料板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架上,故而导料板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即可向下转动,从而使得导料板抵触在收集桶上,此时导料板即可朝向收集桶一侧倾斜向下延伸,当总传输带上的废料传输过来时,导料板即可引导废料快速的落入到收集桶内;而且此时废料下落的势能比直接从总传输带上下落时的势能小,故而废料落入收集桶内的响声会比较小,最终即可减小噪音污染。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位于第一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位于第二支架远离第一支架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支架上且位于第一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挡料板,当废料传输带上的废料落入到总传输带上时,废料可能会从总传输带上反弹后掉落在地面上,从而不利于对废料进行回收;此时挡料板即可对反弹出来的废料起到阻挡的作用,最终即可有利于废料稳定的落入到总传输带上。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桶一侧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收集桶远离滚轮一侧的上端设置有扶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集桶内的废料收集完成后,操作人员手握住扶手,随后抬起收集桶的一侧,通过收集桶下端的滚轮即可推动收集桶在地面上移动,最终即可实现比较方便的移动收集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收集废料时,每一个冲床工作台上产生的废料即可放置在收集盒内,而当收集盒满载后,利用推杆上的吊钩穿过收集盒上的吊环,随后即可将收集盒朝向第一支架一侧推动,而当收集盒从通孔内穿出时,由于收集盒自身的重力作用导致收集盒倾斜向下滑移,此时收集盒内的废料即可从落料口处滑落下来,随后废料即可落入到下侧的废料传输带上,废料传输带即可将废料传输出去,随后废料传输带上的废料即可落入到总传输带上,而此时每个工作台上产生的废料即可统一落入到总传输带上,最终总传输带即可将废料传输至收集桶内,从而完成对多个工作台上产生的废料进行回收;整个收集废料的过程相比于搬运收集盒将废料倒入至收集桶内而言,即可省去了搬运时的麻烦,最终即可实现比较高效的对多台冲床上产生的废料进行回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工作台、通孔、收集盒和推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工作台、球形槽、滚动球和收集盒之间的连接关系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收集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11、通孔;12、球形槽;121、滚动球;2、收集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床的废料收集结构,包括多个分别位于多台冲床上的工作台(1)、位于工作台(1)上的收集盒(2)、用于收集废料的收集桶(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下侧开设有供收集盒(2)放置的通孔(11),所述收集盒(2)的一侧开设有落料口(21),所述工作台(1)的下侧且位于落料口(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4),所述第一支架(4)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通孔(1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废料传输带(41),多个所述工作台(1)之间且位于废料传输带(41)远离工作台(1)一端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支架(5),所述第二支架(5)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废料传输带(4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总传输带(51),所述收集桶(3)位于总传输带(51)一端的下方,所述工作台(1)上放置有用于推动收集盒(2)的推杆(6),所述推杆(6)的端部设置有吊钩(61),所述收集盒(2)远离落料口(21)的一侧设置有供吊钩(61)穿过的吊环(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床的废料收集结构,包括多个分别位于多台冲床上的工作台(1)、位于工作台(1)上的收集盒(2)、用于收集废料的收集桶(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下侧开设有供收集盒(2)放置的通孔(11),所述收集盒(2)的一侧开设有落料口(21),所述工作台(1)的下侧且位于落料口(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4),所述第一支架(4)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通孔(1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废料传输带(41),多个所述工作台(1)之间且位于废料传输带(41)远离工作台(1)一端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支架(5),所述第二支架(5)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废料传输带(4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总传输带(51),所述收集桶(3)位于总传输带(51)一端的下方,所述工作台(1)上放置有用于推动收集盒(2)的推杆(6),所述推杆(6)的端部设置有吊钩(61),所述收集盒(2)远离落料口(21)的一侧设置有供吊钩(61)穿过的吊环(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床的废料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尚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乘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