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自动调整臂壳体的铣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68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自动调整臂壳体的铣床,包括机体、转动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转动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工作台,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圆柱形的铣刀,铣刀中间开设有圆环形的加工槽,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工作台上活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自动调整臂壳体的固定件,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固定块运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固定件以及驱动机构,将多个自动调整臂壳体固定在第一固定块上,然后驱动机构驱动自动调整臂壳体靠近铣刀,依次对尾柄进行铣削加工,一次完成对多个自动调整臂壳体的加工,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工自动调整臂壳体的铣床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自动调整臂壳体的铣床。

技术介绍

[0002]自动调整臂能够精确记录由于摩擦衬片磨损引起的间隙增加量,并且精确地将刹车间隙调整至正常的工作范围;自动调整臂包括自动调整臂壳体、控制臂、涡轮以及涡杆等部分。
[0003]自动调整臂壳体如图6所示,包括主体块(1)、设置于主体块(1)上的第一连接孔(2)、设置于主体块(1)上的第二连接孔(3)、设置于主体块(1)上的第三连接孔(4)、设置于主体块(1)上的第四连接孔(5)以及设置于主体块(1)上的尾柄(6),在需要对尾柄(6)进行铣削加工时,需要对自动调整臂壳体一个个依次进行固定和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导致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自动调整臂壳体的铣床,旨在解决需要对自动调整臂壳体一个个依次进行固定和加工,导致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加工自动调整臂壳体的铣床,包括机体、转动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转动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工作台,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圆柱形的铣刀,所述铣刀中间开设有圆环形的加工槽,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工作台上活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自动调整臂壳体的固定件,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固定块运动的驱动机构。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尾柄进行铣削加工时,一次将多个自动调整臂壳体固定在第一固定块上,然后打开第一驱动电机驱动铣刀转动,同时打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固定块上的自动调整臂壳体依次经过铣刀中间的加工槽,对自动调整臂壳体的尾柄进行铣削加工;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固定件以及驱动机构,将多个自动调整臂壳体固定在第一固定块上,然后驱动机构驱动自动调整臂壳体靠近铣刀,依次对尾柄进行铣削加工,一次完成对多个自动调整臂壳体的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圆柱形的第一限位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圆柱形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一一对应的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中间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固定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三固定块。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自动调整臂壳体时,首先将自动调整臂壳体穿过固定
杆和第二固定块,使得自动调整臂壳体上的第一连接孔贴合于第一限位块的外壁,第二连接孔贴合于第二限位块的外壁,之后转动自动调整臂壳体,使得第四连接孔卡合于第四限位块,此时尾柄竖直朝上,之后将第二固定块套在固定杆上并抵触于自动调整臂壳体,之后使用工具转动第三固定块,使得第三固定块抵触于第二固定块,将自动调整臂壳体固定在第一固定块上;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以及第三限位块等,实现对自动调整臂壳体的固定,同时通过第四连接孔和第四限位块,实现对自动调整臂壳体的定位,确保尾柄竖直朝上,确保加工的准确性。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与所述转动杆垂直的方向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驱动丝杆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丝杆上的驱动块,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丝杆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工作台上沿与所述驱动丝杆平行的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条移动孔,所述驱动块的顶端穿过所述移动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自动调整臂壳体固定完成之后,打开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驱动铣刀转动,第二驱动电机驱动驱动丝杆转动,带动驱动块和第一固定块沿驱动丝杆移动,使得第一固定块上的自动调整臂壳体依次穿过加工槽,转动的铣刀对尾柄进行加工;通过设置驱动丝杆、驱动块等,实现对多个自动调整臂壳体上的尾柄的依次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活动贴合所述工作台,所述驱动块的顶端穿过所述移动孔与所述第四固定块固定连接。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四固定块,增加与工作台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固定块以及自动调整臂壳体随驱动块移动的过程的稳定性。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上沿与所述驱动丝杆平行的方向设置有导向杆,所述驱动块活动穿过所述导向杆。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杆,对驱动块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进一步增加第一固定块以及自动调整臂壳体随驱动块移动的过程的稳定性。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有顶部开口的接料框,所述接料框位于所述工作台的正下方。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掉落在工作台上,并从移动块掉落至机体内部的接料框中,实现对碎屑的收集。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固定件以及驱动机构,将多个自动调整臂壳体固定在第一固定块上,然后驱动机构驱动自动调整臂壳体靠近铣刀,依次对尾柄进行铣削加工,一次完成对多个自动调整臂壳体的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0019]2、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以及第三限位块等,实现对自动调整臂壳体的固定,同时通过第四连接孔和第四限位块,实现对自动调整臂壳体的定位,确保尾柄竖直朝上,确保加工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加工自动调整臂壳体的铣床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加工自动调整臂壳体的铣床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是图3中C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自动调整臂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主体块;2、第一连接孔;3、第二连接孔;4、第三连接孔;5、第四连接孔;6、尾柄;7、机体;8、转动杆;9、工作台;10、铣刀;11、加工槽;12、第一驱动电机;13、第一固定块;14、固定件;141、第一限位块;142、第二限位块;15、驱动机构;151、驱动丝杆;152、驱动块;16、第三限位块;17、第四限位块;18、固定杆;19、第二固定块;20、第三固定块;21、第二驱动电机;22、移动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工自动调整臂壳体的铣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7)、转动设置于所述机体(7)上的转动杆(8)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7)上的工作台(9),所述转动杆(8)上设置有圆柱形的铣刀(10),所述铣刀(10)中间开设有圆环形的加工槽(11),所述机体(7)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8)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12),所述工作台(9)上活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3),所述第一固定块(13)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自动调整臂壳体的固定件(14),所述机体(7)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固定块(13)运动的驱动机构(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自动调整臂壳体的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4)包括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3)上的圆柱形的第一限位块(14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3)上的圆柱形的第二限位块(142),所述第一固定块(13)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41)一一对应的第三限位块(16),所述第二限位块(142)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块(141)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四限位块(17),所述第二限位块(142)的中间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固定杆(18),所述固定杆(18)上套设有第二固定块(19),所述固定杆(18)上螺纹连接有第三固定块(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尚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乘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