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及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05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后视镜的调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及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其中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包括:S11、检测驾驶员入座;S12、采集驾驶员的人脸图像信息;S13、若驾驶员为新用户,提醒驾驶员调整坐姿;S14、采集驾驶员的眼点位置并储存眼点位置;S15、将接收到的眼点位置转换成绝对坐标;S16、计算后视镜的调节角度;S17、调整后视镜至调节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不但能够根据不同的驾驶员自动调节后视镜的角度,还能够大幅提高调节效率和调节精度,提升调节的便利性。

An adjustment method of automobile rearview mirror and the adjustment device of rearview mi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及后视镜的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后视镜的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及后视镜的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汽车电气化程度的提高,汽车的功能趋于智能化、场景化,因此需要更多的考虑用户场景及用户体验。合理的后视镜角度是安全驾驶的重要前提,手动调节操作繁琐并且由于驾驶员水平差异,很难保证后视镜处于人机最优的角度位置。另外,由于共享出行的快速普及,单一汽车的驾驶员可能会频繁更换。现有技术存在两种后视镜的调节方式:一种是手动机械调节后视镜,驾驶员坐姿调整完成后需要用机械开关调节左右两侧的后视镜,调节效率和精度都很低,使用不方便;另一种是电动调节后视镜,有调节需求时,驾驶员通过电动开关调节左右两侧的后视镜,这种调节方式相对于手动机械调节,调节更加方便,但是驾驶员需要至少需要调整四次才能完成调节,分别为左侧后视镜上下角度的调节、左侧后视镜左右角度的调节、右侧后视镜上下角度的调节、右侧后视镜左右角度的调节,调节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其能够根据不同的驾驶员自动调节后视镜的角度,调节效率和调节精度均得到大幅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视镜的调节装置,由于采用了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同样具有调节速度快、调节效率高的优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所述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检测驾驶员入座;S12、采集所述驾驶员的人脸图像信息,并判断所述驾驶员是否为新用户;S13、若所述驾驶员为新用户,提醒所述驾驶员调整坐姿;S14、采集所述驾驶员的眼点位置,储存所述眼点位置,其中,所述眼点位置为所述驾驶员双眼瞳孔连接线的中点位置;S15、将所述眼点位置转换成汽车绝对坐标系下的绝对坐标;S16、根据所述绝对坐标计算所述后视镜的调节角度;S17、储存所述调节角度,同时调整所述后视镜至所述调节角度。作为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的优选方案,检测所述驾驶员入座前,所述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还包括识别车门是否解锁、车门是否开启。作为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的优选方案,若所述驾驶员为老用户且所述驾驶员的眼点位置与所储存的所述驾驶员上一次的眼点位置的变化量不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根据所储存的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调节角度调整所述后视镜。作为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的优选方案,若所述驾驶员为老用户且所述驾驶员的眼点位置与所储存的所述驾驶员上一次的眼点位置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则返回步骤S14。作为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驾驶员在显示单元上确认坐姿调整完成,或若所述驾驶员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坐姿不变,则判定所述驾驶员的坐姿调整完成。作为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的优选方案,在行车过程中,若所述驾驶员的眼点位置的变化量大于第二预设距离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返回步骤S14。作为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调节角度包括上下调节角度和左右调节角度。一种后视镜的调节装置,采用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包括:入座识别模块,用于检测驾驶员是否入座;身份识别模块,用于采集驾驶员的人脸图像,并判断所述驾驶员是否为新用户;人机交互模块,用于提醒驾驶员调整坐姿;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驾驶员的眼点位置,其中,所述眼点位置为所述驾驶员双眼瞳孔连接线的中点位置;坐标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采集模块所检测到的位置转换为汽车绝对坐标系下的绝对坐标;算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绝对坐标计算出所述后视镜的调节角度;驱动模块,用于调整所述后视镜至所述调节角度;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眼点位置以及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的调节角度。作为一种后视镜的调节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入座识别模块包括汽车座椅传感器,所述汽车座椅传感器用于能够检测所述驾驶员是否入座。作为一种后视镜的调节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显示单元和/或语音提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的提示所述驾驶员调整坐姿的时长为第三预设时长,所述语音提示单元提示所述驾驶员调整坐姿的次数为至少一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能够根据驾驶员的眼点位置自动调节后视镜至驾驶员在当前位置的最佳角度,不但能够根据不同的驾驶员自动调节后视镜的角度,还能够大幅提高调节效率和调节精度,为驾驶员提供最佳的观测视野,提升调节的便利性。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后视镜的调节装置,由于具有前文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更加便利,调节效率和调节精度均得到大幅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如图1所示,该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检测驾驶员入座;S12、采集驾驶员的人脸图像信息,并判断驾驶员是否为新用户;S13、若驾驶员为新用户,提醒驾驶员调整坐姿;S14、采集驾驶员的眼点位置,储存眼点位置,其中,眼点位置为驾驶员双眼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1、检测驾驶员入座;/nS12、采集所述驾驶员的人脸图像信息,并判断所述驾驶员是否为新用户;/nS13、若所述驾驶员为新用户,提醒所述驾驶员调整坐姿;/nS14、采集所述驾驶员的眼点位置,储存所述眼点位置,其中,所述眼点位置为所述驾驶员双眼瞳孔连接线的中点位置;/nS15、将所述眼点位置转换成汽车绝对坐标系下的绝对坐标;/nS16、根据所述绝对坐标计算所述后视镜的调节角度;/nS17、储存所述调节角度,同时调整所述后视镜至所述调节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1、检测驾驶员入座;
S12、采集所述驾驶员的人脸图像信息,并判断所述驾驶员是否为新用户;
S13、若所述驾驶员为新用户,提醒所述驾驶员调整坐姿;
S14、采集所述驾驶员的眼点位置,储存所述眼点位置,其中,所述眼点位置为所述驾驶员双眼瞳孔连接线的中点位置;
S15、将所述眼点位置转换成汽车绝对坐标系下的绝对坐标;
S16、根据所述绝对坐标计算所述后视镜的调节角度;
S17、储存所述调节角度,同时调整所述后视镜至所述调节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驾驶员入座前,所述汽车后视镜的调节方法还包括识别车门是否解锁、车门是否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驾驶员为老用户且所述驾驶员的眼点位置与所储存的所述驾驶员上一次的眼点位置的变化量不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则根据所储存的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调节角度调整所述后视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驾驶员为老用户且所述驾驶员的眼点位置与所储存的所述驾驶员上一次的眼点位置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则返回步骤S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员在显示单元上确认坐姿调整完成,或若所述驾驶员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坐姿不变,则判定所述驾驶员的坐姿调整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仕宁张周辉王立军韩东谭明伟丁逢郗永刚李超刘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