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行星排及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03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行星排及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包括行星排和第一行星排,所述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架、内齿圈和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轴上转动设置有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内齿圈和第一行星齿轮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轴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行星轮;所述行星架与第一太阳轮连接,且行星架与第一太阳轮同轴设置;所述内齿圈与第一内齿圈且内齿圈与第一内齿圈同轴设置;本装置中设置组合行星排,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大的当量特征参数,进而调整组合行星排的转速特性方程和转矩特性学程,在不改变行星排径向尺寸的前提下实现更佳的动力性。

Combined planetary row and hybrid vehicle dr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行星排及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驱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行星排及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领域,主要技术代表为丰田THS系统以及本田i-MMD系统,前者采用行星排实现功率的耦合和分流,进而同时实现串联和并联的混联模式,后者采用离合器装置实现串联和并联的切换,其他厂商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构型大多基于此两类技术,同时由于行星排的技术保护和壁垒,当前市面上大多采用类似于本田i-MMD系统的构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对混合动力的燃油效率和动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企业都在寻求节油效果更好且兼顾动力性的方案。串并联方案由于发动机到轮端或者发电动机的转速为固定速比,无法无极调节,导致无法发挥最佳的燃油经济性,行星排功率分流方案具有先天的优势。现有的行星排功率分流方案采用单个辛普森行星排,包括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发动机,减震器,行星排,中间轴和差速装置,其中行星排包含太阳轮,行星架和内齿圈。第一电动机与行星排的太阳轮相连,发动机通过减震器后连接至行星排的行星架,中间轴的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行星排,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排(6)和第一行星排(7),所述行星排(6)包括太阳轮(61)、行星架(62)、内齿圈(63)和至少一根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轴上转动设置有行星轮,所述内齿圈(63)的外圆周壁上设有一圈外齿,内齿圈(63)的内圆周壁上均设有一圈内齿,所述行星轮与太阳轮(61)和内齿均啮合;所述第一行星排(7)包括第一太阳轮(71)、第一行星架(72)、第一内齿圈(73)和至少一根第一行星齿轮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轴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内齿圈(73)的外圆周壁上设有一圈的第一外齿,第一内齿圈(73)的内圆周壁上设有一圈第一内齿,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太阳轮(7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行星排,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排(6)和第一行星排(7),所述行星排(6)包括太阳轮(61)、行星架(62)、内齿圈(63)和至少一根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轴上转动设置有行星轮,所述内齿圈(63)的外圆周壁上设有一圈外齿,内齿圈(63)的内圆周壁上均设有一圈内齿,所述行星轮与太阳轮(61)和内齿均啮合;所述第一行星排(7)包括第一太阳轮(71)、第一行星架(72)、第一内齿圈(73)和至少一根第一行星齿轮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轴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内齿圈(73)的外圆周壁上设有一圈的第一外齿,第一内齿圈(73)的内圆周壁上设有一圈第一内齿,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太阳轮(71)和第一内齿均啮合;所述行星架(62)与第一太阳轮(71)连接,且行星架(62)与第一太阳轮(71)同轴设置;所述内齿圈(63)与第一内齿圈(73)且内齿圈(63)与第一内齿圈(73)同轴设置或者内齿圈(63)与第一行星架(72)连接且内齿圈(63)与第一行星架(72)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行星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设置为3根或者4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行星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轴设置为3根或者4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行星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的内圆周壁上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于行星齿轮轴上实现行星轮转动设置于行星齿轮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行星排,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