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双齿圈啮合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6798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模双齿圈啮合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发动机和第一电机联合驱动第一行星排机构,第一行星排机构传动第二行星排机构,第二行星排机构传动地连接第二电机并且第二行星排机构还传动差速器总成,采用两组平行轴布局及直接相联的双行星排机构的构造简洁且可靠性高,当通过控制器的能量流控制,可保证发动机尽可能在最佳油耗区工作;当通过选择不同组合制动器对发动机、电机进行制动或分离时,实现了包括各动力源单独驱动、两两组合ECVT驱动、三者组合ECVT驱动以及多种增程式在内的多种驱动模式,模式切换方式可靠,是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系统的最佳设计案。

Multi mode double ring gear meshing hybrid driv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模双齿圈啮合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双齿圈啮合传动架构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世界各国对改善环保的呼声日益高涨,各种各样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脱颖而出,但是电池技术问题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充电时间长,续航能力不足让很多人对电动汽车望而却步,盲目增加电池组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当电池组增加到一定程度,由于现在常用的车载电池功率密度没有汽油高,增加电池组的重量让汽车的续航能力提升极其有限,而汽车的制造成本却大幅度提高。通常所说的混合动力汽车是采用传统的内燃机(柴油机或汽油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单独或联合驱动车辆行驶,混合动力汽车具备传统汽车的续航优势,同时结合电动机动力特性实现低排放和低能源消耗。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源组合一般有“内燃机+1台电动机串联”、“内燃机+1台电动机并联”以及“内燃机+2台电动机混联”,内燃机与电动机的不同组合方式也使得各种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和能耗表现具有明显差异,而“内燃机+2台电动机混联”方式无疑是混合动力系统中优势最大的,在“内燃机+2台电动机混联”的基础上实现多种驱动模式切换能很好地保证车辆在各种行驶场景以及各种车速下都能呈现出色的动力性和节能率。但是,由于除发动机和电机以外的内部传动部件仍未取得重大改进,存在着行星系简洁结构,因而未能实现更多驱动或操控模式,模式切换过程出现顿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简洁、可靠性高、油耗均衡、驱动模式丰富的多模双齿圈啮合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模双齿圈啮合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一部发动机和两部电机,所述发动机和第一电机联合驱动第一行星排机构,第一行星排机构传动第二行星排机构,第二行星排机构传动地连接第二电机并且第二行星排机构还传动差速器总成。优选地,所述第一行星排机构和第二行星排机构均由太阳轮、行星轮、齿圈和行星架构成,太阳轮啮合传动行星轮,行星轮内啮合传动齿圈并且行星轮同轴地安装行星架;所述发动机驱动第一行星排机构的行星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行星排机构的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排机构的齿圈啮合第二行星排机构的齿圈,第二行星排机构的太阳轮与第二电机传动地连接,第二行星排机构的行星架传动差速器总成以输出动力。优选地,所述第一行星排机构的行星架传动第一换模齿轮并且第一行星排机构的齿圈还传动第二换模齿轮,换模齿轮安装制动轴,制动轴安装制动器。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均引出制动轴,制动轴安装制动器。优选地,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同轴地布局;所述发动机和第一电机的轴线与第二电机及差速器总成的轴线相互平行布局。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两组平行轴布局及直接相联的双行星排机构的构造简洁且可靠性高,当通过控制器的能量流控制,可保证发动机尽可能在最佳油耗区工作;当通过选择不同组合制动器对发动机、电机进行制动或离合时,实现了包括各动力源单独驱动、两两组合ECVT驱动、三者组合ECVT驱动以及多种增程式在内的多种驱动模式,模式切换方式可靠,是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系统的最佳设计案。附图说明图1为多模双齿圈啮合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原理图。图中:1-发动机,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弹性减震器,5-发动机轴,6-第一电机轴,7-第一行星架,8-第一行星轮,9-第一太阳轮,10-第一齿圈,11-第一行星架齿轮,12-第一换模齿轮,13-第二换模齿轮,14-第一制动轴,15-第二制动轴,16-第四制动轴,17-第一制动盘,18-第二制动盘,19-第四制动盘,20-第一制动器,21-第二制动器,22-第四制动器,23-第二电机轴,24-第三制动轴,25-第三制动盘,26-第三制动器,27-第二太阳轮,28-第二行星轮,29-第二行星架,30-第二齿圈,31-第二行星架齿轮,32-差速器齿轮,33-差速器总成,34-左半轴,35-右半轴,A-第一行星排机构,B-第二行星排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多模双齿圈啮合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主要由发动机1、弹性减震器4、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第一行星排机构A、第二行星排机构B、差速器总成齿轮副以及四组制动机构组成。其中发动机1、弹性减震器4、第一行星排机构以及第一电机2同轴安装,第二行星排机构、第二电机3以及差速器总成齿轮副相互间平行轴安装。第一行星排机构A由第一太阳轮9、第一行星轮8、第一行星架7和第一齿圈10组成,其中,第一齿圈10的内圆周加工有内齿圈、外圆周加工有外齿圈,第一行星轮8与第一齿圈10的内齿圈内啮合,第一行星轮8安装在第一行星架7上,第一行星架齿轮11固定安装或直接加工于第一行星架7上,第一行星架7固定连接或直接加工于发动机轴5,发动机1通过弹性减震器4与发动机轴5连接,第一太阳轮9与第一行星轮8外啮合,第一太阳轮9通过第一电机轴6与第一电机2的转子固定连接,第四制动轴16置于第一电机2背部并与第一电机2的转子固定连接,第四制动盘19与第四制动轴16固定连接,第四制动盘19按照一定的间隙安装于第四制动器22的左右摩擦块之间,第四制动器22负责第四制动盘19的制动和释放。多个第一换模齿轮12均匀分布在第一行星架齿轮11外圆周上,第一换模齿轮12与第一行星架齿轮11外啮合,组成第一换模齿轮副,第一换模齿轮12通过第一制动轴14与外置的第一制动盘17固定连接,第一制动盘17按照一定的间隙安装于第一制动器20的左右摩擦块之间,第一制动器20负责第一制动盘17的制动和释放。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制动盘17制动和释放的目的是对第一行星架7进行制动和释放,但并不限于使用换模齿轮副结合制动盘对第一行星架7进行制动和释放的方法。多个第二换模齿轮13均匀分布在第一齿圈10的外齿圈圆周上,第二换模齿轮13与第一齿圈10的外齿圈外啮合,组成第二换模齿轮副,第二换模齿轮13通过第二制动轴15与外置的第二制动盘18固定连接,第二制动盘18按照一定的间隙安装于第二制动器21的左右摩擦块之间,第二制动器21负责第二制动盘18的制动和释放。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二制动盘18制动和释放的目的是对第一齿圈10和第二齿圈30进行制动和释放,但并不限于使用换模齿轮副结合制动盘对第一齿圈10进行制动和释放的方法,对上述两者其中之一进行制动和释放均可。第二行星排机构B由第二太阳轮27、第二行星轮28、第二行星架29和第二齿圈30组成,其中,第二齿圈30的内圆周加工有内齿圈、外圆周加工有外齿圈,第二齿圈30的外齿圈和第一齿圈10的外齿圈外啮合,第二行星轮28与第二齿圈30的内齿圈内啮合,第二行星轮28安装在第二行星架29上,第二太阳轮27与第二行星轮28外啮合,第二太阳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双齿圈啮合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一部发动机和两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和第一电机联合驱动第一行星排机构,第一行星排机构传动第二行星排机构,第二行星排机构传动地连接第二电机并且第二行星排机构还传动差速器总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双齿圈啮合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一部发动机和两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和第一电机联合驱动第一行星排机构,第一行星排机构传动第二行星排机构,第二行星排机构传动地连接第二电机并且第二行星排机构还传动差速器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双齿圈啮合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机构和第二行星排机构均由太阳轮、行星轮、齿圈和行星架构成,太阳轮啮合传动行星轮,行星轮内啮合传动齿圈并且行星轮同轴地安装行星架;
所述发动机驱动第一行星排机构的行星架;
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行星排机构的太阳轮;
所述第一行星排机构的齿圈啮合第二行星排机构的齿圈,第二行星排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欢文王豫陈军段福海何思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