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冷却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包括分流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外壳和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机、冷凝装置和导热板,所述散热风机、冷凝装置和导热板沿油气的流动方向依次排列;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散热风管对分流管以及内部流动的油气进行风冷处理,随后,冷凝装置将冷凝液循环到分流管的内部,利用冷凝液进行水处理,同时,通过导热板还可将分流管内部的热量导入外部,利用散热风机、冷凝装置和导热板三种方式的散热方式的实施,增加了冷却器的散热效率,并间接提高了冷却器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产生。
An efficient combined oil gas coo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
本技术属于冷却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
技术介绍
油气冷却器是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油冷却设备。利用该设备可使具有一定温差的两种流体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油温,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的油气冷却器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冷却器内部的冷却工作方式较为的单一,进而影响到冷却器的工作效率,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旨在解决目前市场上的油气冷却器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冷却器内部的冷却工作方式较为的单一,进而影响到冷却器的工作效率,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产生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包括分流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外壳和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机、冷凝装置和导热板,所述散热风机、冷凝装置和导热板沿油气的流动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散热风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冷凝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且所述冷凝装置和导热板均贯穿外壳。优选的,所述分流组件还包括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分流管的两端,且均贯穿所述外壳。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由六个支管组成,且每个支管之间均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收容有集热板,且所述集热板与所述散热风机相对应。优选的,所述冷凝装置由冷凝箱、循环管道和循环水泵组成,所述循环管道贯穿所述外壳和分流管,且所述循环水泵固定于所述冷凝箱内壁,且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循环管道,所述冷凝箱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优选的,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传热板,所述传热板位于所述分流管的内部,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导热板,且所述导热板贯穿所述外壳和分流管。优选的,所述传热板的数量为六个,分别位于六个所述支管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循环管道呈弓字形,并环绕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冷凝箱的内部中空,并与所述循环管道相连通,且所述冷凝箱的内部盛设有冷凝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通过设置散热风机、冷凝装置和导热板,在使用的过程中,油气导入到分流管的内部,在分流管的内部进行流通,随后,首先通过散热风管对分流管以及内部流动的油气进行风冷处理,随后,冷凝装置将冷凝液循环到分流管的内部,利用冷凝液进行水处理,同时,通过导热板还可将分流管内部的热量导入外部,利用散热风机、冷凝装置和导热板三种方式的散热方式的实施,增加了冷却器的散热效率,并间接提高了冷却器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导热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流组件;11、外壳;12、进水管;13、排水管;14、分流管;2、换热组件;21、散热风机;22、冷凝箱;23、循环管道;24、导热板;25、集热板;26、循环水泵;27、传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包括分流组件1和换热组件2,分流组件1包括外壳11和分流管14,分流管14固定于外壳11的内壁,换热组件2包括散热风机21、冷凝装置和导热板24,散热风机21、冷凝装置和导热板24沿油气的流动方向依次排列,且散热风机21固定连接于外壳11,冷凝装置固定连接于外壳11,且冷凝装置和导热板24均贯穿外壳11。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管14是由多个支管组成,并在每个支管的内部均设置有传热板27,在使用的过程中,油气在分流管14的内部进行流动,当高温度的油气经过传热板27时,传热板27便会将油气内的热量传输到导热板24的内部,并通过导热板24将接收到的热量传输到外部,并完成对分流管14内部的油气的换热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将油气通过进水管12导入到分流管14的内部,而在分流管14的多个支管之间设置有集热板25,集热板25为石墨烯材料,集热板25可以将热量进行集中,由于集热板25与散热风机21相对应,进而在散热风机21的作用下便可将集热板25上所吸收的热量吹向外部,并利用风冷的方式间接对分流管14进行风冷的散热处理,随后经过风冷处理后的油气流动到分流管14与循环管道23的相交处,此时循环水泵26开始工作,循环水泵26将冷凝箱22内部的冷凝液输送到循环管道23的内部,并在循环管道23的内部流动,且循环管道23的两端均与冷凝箱22相连通,进而从冷凝箱22内部流出的冷凝液还会通过循环管道23的另一端流回到冷凝箱22的内部,且循环管道23呈弓形设置,能够充分的加大循环管道23与分流管14的接触面积,且循环管道23的直径小于分流管14中支管的直径,且循环管道23逐个贯穿多个支管,进而通过循环管道23内部冷凝液的流动便可吸除分流管14内部油气的热量,利用冷凝液对分流管14内部的油气进行冷凝处理,随后,当油气经过传热板27的内部,通过传热板27将热量导入到导热板24内部,并通过导热板24将热量导入到外部,利用散热风机21、冷凝液和导热板24三种方式的散热方式的实施,增加了冷却器的散热效率,并间接提高了冷却器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产生。进一步的,分流组件1还包括进水管12和排水管13,进水管12和排水管13分别固定连接于分流管14的两端,且均贯穿外壳1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进水管12将油气导入到分流管14的内部,当分流管14内部的油气经过散热以及冷却处理后,便会通过排水管13排出。进一步的,分流管14由六个支管组成,且每个支管之间均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空腔,空腔的内部收容有集热板25,且集热板25与散热风机21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热板25为石墨烯材料,集热板25可以将热量进行集中,由于集热板25与散热风机21相对应,进而在散热风机21的作用下便可将集热板25上所吸收的热量吹向外部,并利用风冷的方式间接对分流管14进行风冷的散热处理。进一步的,冷凝装置由冷凝箱22、循环管道23和循环水泵26组成,循环管道23贯穿外壳11和分流管14,且循环水泵26固定于冷凝箱22内壁,且输出端固定连接于循环管道23,冷凝箱22固定于外壳11的顶部;冷凝箱22的内部中空,并与循环管道23相连通,且冷凝箱22的内部盛设有冷凝液。在本实施方式中,循环水泵26将冷凝箱22内部的冷凝液输送到循环管道23的内部,并在循环管道23的内部流动,且循环管道23的两端均与冷凝箱22相连通,进而从冷凝箱22内部流出的冷凝液还会通过循环管道23的另一端流回到冷凝箱22的内部,通过循环管道23内部冷凝液的流动便可吸除分流管14内部油气的热量,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包括分流组件(1)和换热组件(2),所述分流组件(1)包括外壳(11)和分流管(14),所述分流管(14)固定于所述外壳(11)的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包括散热风机(21)、冷凝装置和导热板(24),所述散热风机(21)、冷凝装置和导热板(24)沿油气的流动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散热风机(21)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所述冷凝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且所述冷凝装置和导热板(24)均贯穿外壳(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包括分流组件(1)和换热组件(2),所述分流组件(1)包括外壳(11)和分流管(14),所述分流管(14)固定于所述外壳(11)的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包括散热风机(21)、冷凝装置和导热板(24),所述散热风机(21)、冷凝装置和导热板(24)沿油气的流动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散热风机(21)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所述冷凝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且所述冷凝装置和导热板(24)均贯穿外壳(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1)还包括进水管(12)和排水管(13),所述进水管(12)和排水管(1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分流管(14)的两端,且均贯穿所述外壳(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14)由六个支管组成,且每个支管之间均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收容有集热板(25),且所述集热板(25)与所述散热风机(21)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源,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亚飞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