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限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02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式限高架,其包括龙门架、与龙门架滑动连接的限高杆以及用于驱动限高杆升降的提升组件,龙门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横杆;提升组件包括分别与限高杆两端固定的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设置在第一立柱上与第一立柱转动连接的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设置在第二立柱上且与第二立柱转动连接的第四滑轮以及用于缠绕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卷线筒,卷线筒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其转动;第一钢丝绳绕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第二钢丝绳绕过第四滑轮与第三滑轮;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远离限高杆的一端均与卷线筒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高架道路交通状况,调节限高架的高度,具有调节效率高、操作简单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限高架
本技术涉及交通设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式限高架。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模拓展的快速推进,城市交通出行距离及出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快速出行载体之一的高架道路系统已初具规模,为提高高架桥通行效率,保障桥体安全及交通安全,需要采取必要的交通引导和适当的管制措施。对驶入高架的车辆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管理,一方面要避免桥上发生交通事故或其它原因导致车辆无序驶入高架造成高架拥堵的情况,另一方面杜绝超载超限车辆驶入高架桥,避免对桥体造成致命的破坏或其他安全隐患,限高架的设置大大提高了高架道路的交通管理水平。公告号为CN2070919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公路桥梁用可调限宽限高装置,包括两个立杆和设置于立杆顶端的横梁,立杆底端设置基座,立杆包括固连于基座的固定立杆和套于固定立杆上的可调式立杆,横梁中部设置伸缩杆;固定立杆上端设置手动的千斤顶结构,千斤顶结构的上端顶住可调式立杆的内部结构。该公路桥梁用可调限宽限高装置,可以根据紧急情况或不同路段,做限宽限高的调节,既能起到一定的限行作用,也起到不同限宽限高的调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两侧的立杆均是通过手动调节手杆从而驱动千斤顶结构将可调式立杆向上或向下移动,两侧的可调式立杆需要两位操作人员操作进行移动,很难保证可调式立杆能够调节一致,导致横梁平衡的时间较长,操作麻烦、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限高架,能够根据高架道路交通状况,调节限高架的高度,具有调节效率高、操作简单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升降式限高架,包括龙门架、与龙门架滑动连接的限高杆以及用于驱动限高杆升降的提升组件,所述龙门架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垂直设置的横杆;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固定在限高杆靠近第一立柱一端的第一钢丝绳、固定在限高杆靠近第二立柱一端的第二钢丝绳、设置在第一立柱上与第一立柱转动连接的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设置在第二立柱上且与第二立柱转动连接的第四滑轮以及用于缠绕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卷线筒,所述卷线筒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其转动;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在相同高度,所述第一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所述第三滑轮在所述第一滑轮上方,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所述第四滑轮与第三滑轮;所述第一钢丝绳与所述第二钢丝绳远离所述限高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卷线筒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调节限高杆高度时,驱动组件驱动卷线筒转动,卷线筒转动实现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的收放,限高杆上升时,收紧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限高杆下架时,放松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设置的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对第一钢丝绳起到变向和导向的作用,避免第一钢丝绳缠绕;设置的第三滑轮与第四滑轮对第二钢丝绳起到变向和导向的作用,避免第二钢丝绳缠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立柱底端的控制箱、固定在控制箱内的电机以及与电机连接的减速器,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通过弹性联轴器连接,所述弹性联轴器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固定;所述卷线筒一端与所述控制箱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键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通过减速器,降低卷线筒转动的频率,从而降低限高杆升降的速度,使得限高杆升降更平稳的进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立柱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一C型钢,所述第二立柱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二C型钢,所述第一C型钢与所述第二C型钢相对设置;所述限高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C型钢滚动配合的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C型钢滚动配合的第二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滚轮与第一C型钢滚动配合,第二滚轮与第二C型钢滚动配合,对限高杆的升降具有导向作用,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导致限高杆移动过程中晃动,且滚动配合的方式摩擦力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C型钢上下两端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C型钢上下两端均固定有第二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限位块能够避免限高杆在升降过程中脱离第一C型钢,设置第二限位块能够避免限高杆在升降过程中脱离第二C型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高杆下端通过支杆连接有碰撞传感器控制杆,所述限高杆上端固定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碰撞传感器控制杆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超过限制高度的车辆通过时,车辆会触碰到碰撞传感器控制杆,触发报警器报警,从而提醒驾驶员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处置措施或者提醒路口维护交通秩序的交警过来处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高杆侧壁上沿着汽车行进方向均匀开设有矩形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高杆在受到冲击力作用下,矩形缝处会产生形变,随着冲击力的增大,矩形缝变大,直至限高杆断裂,如此设置可以避免龙门架变形或倾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包括与第一立柱垂直且与第一立柱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立柱垂直且与第二立柱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杆以及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主杆,所述主杆两端分别通过法兰盘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固定组件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高架路口处道路的宽度不同,主杆长度固定后,在实际安装过程中,要根据路面宽度调节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位置,如此设置,使该龙门架能够适合多种宽度的路面使用,从而扩大该龙门架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U型框和第二U型框,所述第一U型框的两侧内壁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两侧侧壁固定,所述第一U型框的两侧侧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所述第二U型框的两侧内壁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的两侧侧壁固定,所述第二U型框的两侧侧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杆调节好后,安装第一U型框,避免第一连杆继续滑动,第二连杆位置调节好后,安装第二U型框,避免第二连杆继续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面固定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立柱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相邻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侧壁以及所述第一底板固定;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面固定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立柱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相邻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的侧壁以及所述第二底板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底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能够提高第一立柱与地面之间的连接程度;第二底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能够提高第二立柱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强度。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能够提高第一立柱与第一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设置第二加强板能够提高第二立柱与第二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龙门架的整体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杆上固定有交通标志板,所述限高杆上固定有限位标志牌,所述主杆与所述限高杆上固定有警示反光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杆上固定交通标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式限高架,包括龙门架(1)、与龙门架(1)滑动连接的限高杆(2)以及用于驱动限高杆(2)升降的提升组件(3),所述龙门架(1)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以及与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垂直设置的横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3)包括固定在限高杆(2)靠近第一立柱(11)一端的第一钢丝绳(31)、固定在限高杆(2)靠近第二立柱(12)一端的第二钢丝绳(32)、设置在第一立柱(11)上与第一立柱(11)转动连接的第一滑轮(33)、第二滑轮(34)和第三滑轮(35)、设置在第二立柱(12)上且与第二立柱(12)转动连接的第四滑轮(36)以及用于缠绕第一钢丝绳(31)和第二钢丝绳(32)的卷线筒(37),所述卷线筒(37)通过驱动组件(4)驱动其转动;所述第一滑轮(33)和第二滑轮(34)在相同高度,所述第一钢丝绳(31)绕过所述第一滑轮(33)与第二滑轮(34),所述第三滑轮(35)在所述第一滑轮(33)上方,所述第二钢丝绳(32)绕过所述第四滑轮(36)与第三滑轮(35);所述第一钢丝绳(31)与所述第二钢丝绳(32)远离所述限高杆(2)的一端均与所述卷线筒(37)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限高架,包括龙门架(1)、与龙门架(1)滑动连接的限高杆(2)以及用于驱动限高杆(2)升降的提升组件(3),所述龙门架(1)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以及与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垂直设置的横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3)包括固定在限高杆(2)靠近第一立柱(11)一端的第一钢丝绳(31)、固定在限高杆(2)靠近第二立柱(12)一端的第二钢丝绳(32)、设置在第一立柱(11)上与第一立柱(11)转动连接的第一滑轮(33)、第二滑轮(34)和第三滑轮(35)、设置在第二立柱(12)上且与第二立柱(12)转动连接的第四滑轮(36)以及用于缠绕第一钢丝绳(31)和第二钢丝绳(32)的卷线筒(37),所述卷线筒(37)通过驱动组件(4)驱动其转动;所述第一滑轮(33)和第二滑轮(34)在相同高度,所述第一钢丝绳(31)绕过所述第一滑轮(33)与第二滑轮(34),所述第三滑轮(35)在所述第一滑轮(33)上方,所述第二钢丝绳(32)绕过所述第四滑轮(36)与第三滑轮(35);所述第一钢丝绳(31)与所述第二钢丝绳(32)远离所述限高杆(2)的一端均与所述卷线筒(37)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限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固定在第一立柱(11)底端的控制箱(41)、固定在控制箱(41)内的电机(42)以及与电机(42)连接的减速器(43),所述电机(42)与所述减速器(43)通过弹性联轴器(44)连接,所述弹性联轴器(44)一端与所述电机(42)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43)固定;所述卷线筒(37)一端与所述控制箱(41)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43)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限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1)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一C型钢(15),所述第二立柱(12)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二C型钢(16),所述第一C型钢(15)与所述第二C型钢(16)相对设置;所述限高杆(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C型钢(15)滚动配合的第一滚轮(21),与所述第二C型钢(16)滚动配合的第二滚轮(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降式限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型钢(15)上下两端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块(151),所述第二C型钢(16)上下两端均固定有第二限位块(161)。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屹凡朱元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东方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