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181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包括沿着房屋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立柱以及顶梁、水平连接杆、斜向连接杆、水平支杆、斜向支杆、横梁;其中,斜向支撑梁由横梁分成上下两部分,斜向支撑梁下部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钢筋,两根钢筋的顶端固定在横梁上,两根钢筋上的弯曲段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水平支杆和斜向支撑梁上,两根钢筋通过若干个固定杆固定在墙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纯木结构之间通过卯榫结构连接,采用这种卯榫结构的组合方式,可以使的横梁与斜向支撑杆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顶梁与立柱之间的来能接强度大大加强,从而获得最佳的抗震和抗压能力;其次,通过纯木结构和钢结构搭配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房屋屋顶的承载能力。

A kind of high strength timber beam structure of raw soil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
木梁结构
,具体为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
技术介绍
生土建筑(earthconstruction)主要用未焙烧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木梁是由支座支承,承受的外力以横向力和剪力为主,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梁。木梁是梁按照材料分类中的一种。工程中常用的有型钢梁、钢筋混凝土梁、木梁、钢包砼梁等,木梁在古代建筑中运用广泛;现代建筑中,一般采用木梁结构装饰房屋,不仅对房顶起到支撑作用,还能美化房屋内部环境,但由于目前的木梁结构设置方式通常通过钉子固定连接,且采用了纯木结构的选材,且仅仅由立柱和水平支撑杆简单配合组成,其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往往无法得到保证,需要对相应的结构调整和承载附件的参与来提升整体的牢固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包括沿着房屋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立柱,在立柱的顶部设置有顶梁,顶梁沿着房屋的长度方向设置,中间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有一组水平连接杆和两组斜向连接杆,其中两组斜向连接杆相互对称设置,并通过卡合方式连接,两端位置的立柱与前后墙壁之间也设置有水平连接杆和斜向连接杆;在立柱与左右两侧墙壁之间设置有水平支杆,在立柱与两侧的斜向支撑梁之间分别设置有斜向支杆,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相邻斜向支撑梁之间设置有横梁,每个斜向支撑梁由横梁分成上下两部分,每个斜向支撑梁下部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钢筋,两根钢筋的顶端固定在横梁上,两根钢筋上的弯曲段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水平支杆和斜向支撑梁上,两根钢筋底端延伸至地面上,且通过若干个固定杆固定在墙壁上优选的,所述立柱由下部的钢结构杆和木结构杆组成,在钢结构杆顶端设置有小口径段,木结构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小口径段的固定槽,在钢结构杆与木结构杆连接处设置有卡紧组件,且钢结构杆上沿着圆周方向一体设置有分别用于固定水平连接杆、斜向连接杆、水平支杆和斜向支杆的相互对称的四个角型固定板,在每个角型固定板上设置有两组螺栓孔。优选的,所述卡紧组件包括带有第一开口的环形卡套、设于该环形卡套第一开口处的紧固装置,嵌套在该环形卡套内壁上的密封圈,密封圈是具有端口的非闭合环形结构,且该密封圈上的端口与环形卡套上的第一开口相对应;所述环形卡套由弧面型的第一半壳、弧面型的第二半壳、将所述第一半壳一端和第二半壳一端铰接在一起的铰链结构构成,所述紧固装置包括一对分别设置于第一开口两侧环形卡套上的固定耳,所述固定耳由环形卡套自第一开口处向外弯折形成,弯折部分的末端焊接固定于环形卡套外壳上;每个固定耳的弯折处均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轴向间隔的条形定位孔,所述条形定位孔的两端为半圆形结构,每个固定耳靠近第一开口处的部分因弯折形成了圆形通孔,两个圆形通孔内均穿设有一根圆形条钢;其中一根圆形条钢上开设有与相应条形定位孔对应的两个过栓孔,另一根圆形条钢上开设有与相应条形定位孔对应的两个螺纹孔,所述过栓孔和螺纹孔的孔轴线与圆形条钢的轴线相互垂直,两根螺栓横向穿过对应的定位孔和过栓孔而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环形卡套固定。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封闭环形卡套的第一开口的卡板,所述卡板一端与环形卡套的开口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上设置沿其径向向内凸起的密封唇环。优选的,所述铰链结构包括一端固定在第一半壳上而另一端带有铰接孔的第一铰接片和一端固定在第二半壳上而另一端带有铰接孔的第二铰接片,所述第一铰接片与第二铰接片的铰接孔内穿设有铰接轴。优选的,相邻两个顶梁之间通过卯榫结构连接,其中一顶梁的左端面上设置有水平燕尾榫头,该水平燕尾榫头包括前端的燕尾榫、中部的长方形榫和后端的单肩方榫,另一顶梁的右端面上设置有与水平燕尾榫头相适应的第一卯槽,该第一卯槽朝向该顶梁的顶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相邻两个顶梁的固定段位于立柱顶部,且通过钢板上的铆钉将固定段与立柱连接固定。优选的,在燕尾榫和长方形榫的底部均设有若干个锯齿状凸起,在第一卯槽内部设置有与锯齿状凸起相适应的锯齿状凹槽。优选的,所述斜向支撑梁上设置有贯穿横梁的安装孔,且相邻两个横梁之间通过卯榫结构连接,其中一横梁的左端面上设置有长条形榫头和“L”型卯槽,“L”型卯槽设置于长条形榫头外侧,在长条方榫头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卯槽;另一横梁上设置有与长条方榫头相适应的第三卯槽,在第三卯槽后方设置有与第二卯槽相适应的方块形榫头,且在该横梁的右端面上设置有与“L”型卯槽相适应的“L”型榫头;在相邻两个横梁的卯榫连接处设置有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包括设置于长条形榫头的底面中间位置的第一导向槽、设置于第三卯槽的中间位置且与第一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槽以及固定于由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构成的卯眼内的固定钢板,所述固定钢板位于安装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在相邻两个立柱的顶部之间设置顶梁,在相邻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水平连接杆和斜向连接杆,以及在立柱与两侧墙壁之间设置水平支杆,在立柱与两侧的斜向支撑梁之间分别设置斜向支杆,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相邻斜向支撑梁之间设置横梁,通过上述结构有效加强木梁结构的强度,提升建筑整体的牢固程度、本专利技术中,每个斜向支撑梁下部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钢筋,两个钢筋的顶端固定在横梁上,两个钢梁上的弯曲段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水平支撑杆和斜向支撑梁上,两个钢梁底端延伸至地面上,且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墙壁上,其次,在本专利技术中立柱由下部的钢结构杆和木结构杆组成,之间通过卡紧组件固定,通过纯木结构和钢结构搭配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房屋屋顶的承载能力,且提升了房屋内部的环境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中,纯木结构之间通过卯榫结构连接,采用这种卯榫结构的组合方式,可以使的横梁与斜向支撑杆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顶梁与立柱之间的来能接强度大大加强,从而获得最佳的抗震和抗压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中的斜向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中的立柱包括钢结构杆与木结构杆连接处的结构图;图6a、6b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中卡紧组件的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中相邻两个顶梁的卯榫结构的结构图;图8为图7的拆分部件图;图9为图8中B处的沿着箭头方向的俯视图及C处的沿着箭头方向的仰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土建筑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包括沿着房屋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立柱,其特征在于,在立柱的顶部设置有顶梁,顶梁沿着房屋的长度方向设置,中间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有一组水平连接杆和两组斜向连接杆,其中两组斜向连接杆相互对称设置,并通过卡合方式连接,两端位置的立柱与前后墙壁之间也设置有水平连接杆和斜向连接杆;在立柱与左右两侧墙壁之间设置有水平支杆,在立柱与两侧的斜向支撑梁之间分别设置有斜向支杆,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相邻斜向支撑梁之间设置有横梁,每个斜向支撑梁由横梁分成上下两部分,每个斜向支撑梁下部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钢筋,两根钢筋的顶端固定在横梁上,两根钢筋上的弯曲段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水平支杆和斜向支撑梁上,两根钢筋底端延伸至地面上,且通过若干个固定杆固定在墙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包括沿着房屋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立柱,其特征在于,在立柱的顶部设置有顶梁,顶梁沿着房屋的长度方向设置,中间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有一组水平连接杆和两组斜向连接杆,其中两组斜向连接杆相互对称设置,并通过卡合方式连接,两端位置的立柱与前后墙壁之间也设置有水平连接杆和斜向连接杆;在立柱与左右两侧墙壁之间设置有水平支杆,在立柱与两侧的斜向支撑梁之间分别设置有斜向支杆,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相邻斜向支撑梁之间设置有横梁,每个斜向支撑梁由横梁分成上下两部分,每个斜向支撑梁下部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钢筋,两根钢筋的顶端固定在横梁上,两根钢筋上的弯曲段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水平支杆和斜向支撑梁上,两根钢筋底端延伸至地面上,且通过若干个固定杆固定在墙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由下部的钢结构杆和木结构杆组成,在钢结构杆顶端设置有小口径段,木结构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小口径段的固定槽,在钢结构杆与木结构杆连接处设置有卡紧组件,且钢结构杆上沿着圆周方向一体设置有分别用于固定水平连接杆、斜向连接杆、水平支杆和斜向支杆的相互对称的四个角型固定板,在每个角型固定板上设置有两组螺栓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包括带有第一开口的环形卡套、设于该环形卡套第一开口处的紧固装置,嵌套在该环形卡套内壁上的密封圈,密封圈是具有端口的非闭合环形结构,且该密封圈上的端口与环形卡套上的第一开口相对应;所述环形卡套由弧面型的第一半壳、弧面型的第二半壳、将所述第一半壳一端和第二半壳一端铰接在一起的铰链结构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一种生土建筑高强度木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包括一对分别设置于第一开口两侧环形卡套上的固定耳,所述固定耳由环形卡套自第一开口处向外弯折形成,弯折部分的末端焊接固定于环形卡套外壳上;每个固定耳的弯折处均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轴向间隔的条形定位孔,所述条形定位孔的两端为半圆形结构,每个固定耳靠近第一开口处的部分因弯折形成了圆形通孔,两个圆形通孔内均穿设有一根圆形条钢;其中一根圆形条钢上开设有与相应条形定位孔对应的两个过栓孔,另一根圆形条钢上开设有与相应条形定位孔对应的两个螺纹孔,所述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宁娜赵振炜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