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0058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0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其包括木梁本体和圈梁本体,在木梁本体的端部设有卡块,卡块的上表面与木梁本体的上表面平齐,卡块的下表面为一倾斜面,且倾斜方向由卡块与木梁本体的连接端面向斜下方指向卡块的外端面;在圈梁本体的内侧设有形状和结构与所述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卡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于实现房屋木梁与圈梁的快速搭建,搭建后的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具有稳定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房屋搭建结构复杂,搭建时耗费人工,搭建时间较长,生产成本和搭建成本较高,且稳定性低,无法实现木质房屋的快速搭建与稳定性的保证,因此木结构搭建房屋应用率较低,适用范围较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利于实现木梁与圈梁的快速搭建,搭建稳定性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包括木梁本体和圈梁本体,在木梁本体的端部设有卡块,卡块的上表面与木梁本体的上表面平齐,卡块的下表面为一倾斜面,且倾斜方向由卡块与木梁本体的连接端面向斜下方指向卡块的外端面;在圈梁本体的内侧设有形状和结构与所述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卡槽内。优选地,所述卡块的两个侧表面均为倾斜面,每个侧表面与卡块的外端面夹角均为锐角。优选地,所述卡块的厚度与所述卡槽的深度相等。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给出了房屋木梁与圈梁的具体结构,通过合理设计上述二者结构关系,利于实现房屋木梁与圈梁的快速搭建,搭建后的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具有稳定性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卡块放入卡槽之前);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卡块放入卡槽之后);图3为本技术中木梁本体和卡块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木梁本体和卡块的侧视图;其中,1-木梁本体,2-圈梁本体,3-卡块,4-卡槽,A-连接端面,B-外端面,C、D-侧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包括木梁本体1和圈梁本体2。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木梁本体1的端部设有卡块3,其中,卡块3的上表面与木梁本体1的上表面平齐。卡块3的下表面为一倾斜面,且倾斜方向由卡块3与木梁本体1的连接端面A(即内端面)向斜下方指向卡块3的外端面B。在圈梁本体2的内侧设有形状和结构与卡块3相适配的卡槽4,卡块3位于卡槽4内。此处的内侧是指圈梁本体2与木梁本体1卡接连接的一侧。通过上述卡块3与卡槽4配合利于实现木梁本体1与圈梁本体2的卡接连接。此外,卡块3的两个侧表面C、D均为倾斜面,每个侧表面均与卡块3的外端面B夹角均为锐角。相应的,卡槽4也具有与上述卡块3的侧表面相适应的形状结构。通过上述侧表面C、D设计,以保证卡块3与卡槽4不会出现水平晃动。图4是由卡块3的外端面B向连接端面A观察时形成的侧视图。图中,矩形框代表了木梁本体1的端面,矩形框内实线与虚线之间分别形成了卡块3的下表面以及侧表面C、D。本技术中卡块3的厚度与卡槽4的深度相等,以便于保持木梁本体1和圈梁本体2之间良好的贴合效果。其中,卡块3的厚度是指由卡块与木梁本体的连接端面A到卡块的外端面B的距离。本技术中的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用于支撑房屋二层的建筑部件。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包括木梁本体和圈梁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木梁本体的端部设有卡块,卡块的上表面与木梁本体的上表面平齐,卡块的下表面为一倾斜面,且倾斜方向由卡块与木梁本体的连接端面向斜下方指向卡块的外端面;在圈梁本体的内侧设有形状和结构与所述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卡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木梁与圈梁连接结构,包括木梁本体和圈梁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木梁本体的端部设有卡块,卡块的上表面与木梁本体的上表面平齐,卡块的下表面为一倾斜面,且倾斜方向由卡块与木梁本体的连接端面向斜下方指向卡块的外端面;在圈梁本体的内侧设有形状和结构与所述卡块相适配的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晖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埃克豪森木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