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947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包括设置于木梁(1)下方的若干层木板(2),至少两个U型卡箍(3)紧密固定所述木梁(1)和木板(2),所述U型卡箍(3)的开口(4)朝下,所述开口(4)处设置有对拉螺栓孔,对拉螺栓(5)贯穿所述对拉螺栓孔后两端均由螺母(6)固定;所述U型卡箍(3)的上端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木梁(1)与所述通孔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定位孔,定位栓(7)间隙配合式位于相对应的所述通孔和所述定位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的安装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无损伤、无裂缝的、或弯曲变形量较小的、或将要发生断裂的木梁进行环保式、符合木屋自我减震式的高效修复。

Elastic aseismic device of wooden beam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属于木建筑环保修复

技术介绍
木结构房屋享有“会呼吸的房屋”的美誉,因其能自动调节湿度,当湿度大时木屋能自动吸潮,干燥时又会从自身的细胞中释放水分,从而起到天然调节的作用。木结构房屋是集绿色环保、健康、居住舒适、安全、贴近自然、使用寿命长和设计风格独具个性等诸多优势于一身的健康型住宅。人类使用木结构房屋在全世界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中国的大量古建筑(如亭、台、楼、阁、轩、塔、榭、屋、斗拱)也采用木结构,现代也产生了大量的木结构房屋,现有的木结构房屋均通过使用木梁和屋顶以进一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木梁,为木结构房屋的结构梁,用于屋顶的主要支撑,木梁在木屋中的作用突出,但由于木梁受到环境温、湿度变化的长期影响及木材本身的缺陷,木梁中若出现了开裂或即将断裂等现象,使得木梁的承载力降低,进而影响整个木结构房屋的安全,因此对木梁进行加固非常必要。现有的木梁加固方式有加铁箍加固,加铁箍加固为在木梁的表面进行铁件环箍处理来修复木梁,该方法对木梁的修复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木梁(1)下方的若干层木板(2),至少两个U型卡箍(3)紧密固定所述木梁(1)和木板(2),所述U型卡箍(3)的开口(4)朝下,所述开口(4)处设置有对拉螺栓孔,对拉螺栓(5)贯穿所述对拉螺栓孔后两端均由螺母(6)固定;所述U型卡箍(3)的上端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木梁(1)与所述通孔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定位孔,定位栓(7)间隙配合式位于相对应的所述通孔和所述定位孔中,所述U型卡箍(3)的上端面与所述木梁(1)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楔形塞(8)。/n

【技术特征摘要】
1.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木梁(1)下方的若干层木板(2),至少两个U型卡箍(3)紧密固定所述木梁(1)和木板(2),所述U型卡箍(3)的开口(4)朝下,所述开口(4)处设置有对拉螺栓孔,对拉螺栓(5)贯穿所述对拉螺栓孔后两端均由螺母(6)固定;所述U型卡箍(3)的上端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木梁(1)与所述通孔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定位孔,定位栓(7)间隙配合式位于相对应的所述通孔和所述定位孔中,所述U型卡箍(3)的上端面与所述木梁(1)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楔形塞(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塞(8)的底面和斜面上等距布满若干条形齿槽,所述条形齿槽上的齿槽方向与所述楔形塞(8)的厚度增加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栓(5)两侧超出所述木板(2)的宽度部分带有螺纹,所述对拉螺栓(5)的中间部分无螺纹,且所述对拉螺栓(5)表面镀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配合的间隙量为0.1~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板(2)包括实木锯板、多层胶合板和竹集成板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木板(2)的宽度与所述木梁(1)宽度一致;所述木梁(1)包括实木锯材、层板胶合木、平行木片胶合木、旋切板胶合木、胶合木或定向刨花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卡箍(3)、定位栓(7)和楔形塞(8)均为钢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木梁的弹性抗震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测定所述木梁(1)的长、宽、高;
S02,加工所述木板(2),要求所述木板(2)表面平整,厚度一致,将所述木板(2)表面涂饰至少三遍桐油,晾至桐油完全被所述木板(2)吸收;
S03,预制所述U型卡箍(3)上的所述通孔和所述对拉螺栓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对拉螺栓孔的孔位均位于所述U型卡箍(3)表面宽度居中位置;
S04,在所述木梁(1)上安装所述U型卡箍(3),先将所述U型卡箍(3)放置于所述木梁(1)预设点,通过所述通孔定位所述木梁(1)上端面上的预制的所述定位孔的孔位,标注记号后钻孔,所述定位孔的孔深为30~35mm,然后放置所述U型卡箍(3)使所述通孔与所述定位孔对齐后,将所述定位栓(7)间隙配合式放入相对应的所述通孔和所述定位孔内;
S05,将全部层的所述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束方荣刘鑫陈雅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