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7355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一种采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及BOD保护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该装置包括:隔离开关、大容量高压电容器、分压器、电阻、放电间隙、电流互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其中隔离开关、大容量高压电容器、电流传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串联,并连接在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之间;分压器、电阻和放电间隙分别并联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两端。本装置串联接入变压器中性点后,能够有效消除进入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电流,同时不影响交流系统正常接地及交流零序电流通过,确保系统安全运行。本装置操作简便,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输方便,安装后不影响站内设备的整体布局。另外,大容量高压电容器耐受电压高、耐受电流能力强,安全可靠性也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输电技术,具体是一种采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及B0D保护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战略实施以来,较多±500kV?±800kV的直流输电线路建成及投入运行。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以单极大地回路方式运行时,可有高达数千安培的直流电流由接地极流入大地。而l1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交流输电线路通常都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因此部分直流电流可进入中性点接地的电力变压器等设备,在交流输电线路中形成回路,从而使得电力变压器处于直流偏磁的非正常运行状态,导致变压器运行噪声变大,剧烈振动,温升过高,缩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变压器。进入交流系统的直流电流还可能引起保护误动,影响电力设备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及B0D保护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本装置能够有效消除进入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电流,同时不影响交流系统正常接地及交流零序电流通过,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及B0D保护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包括:隔离开关、大容量高压电容器、分压器、电阻、放电间隙、电流互感器和电流传感器。隔离开关、大容量高压电容器、电流传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串联,并连接在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之间; 分压器、电阻和放电间隙分别并联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两端。还包括控制器、晶闸管阀、B0D保护装置和阻尼电抗器,B0D保护装置与控制器和晶闸管阀连接,晶闸管阀和阻尼电抗器串联后并联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的两端。还包括断路器,断路器一端接变压器中性点,另一端通过电流互感器接地。还包括检修时用于接地的隔离开关,接地的隔离开关一端接大容量电容器高压侦U,另一端接地。所述大容量高压电容器指大电容值(单台电容量2000yF以上)的高压单元电容器(组)。所述大容量高压电容器采用高方阻宽加厚金属化膜。方阻高意味着金属镀层薄,自愈时消耗的能量更小,自愈更加容易,提高了耐电压强度;另外,增加加厚区的宽度,提高了电容器的耐电流能力。采用高方阻宽加厚金属化膜后,提高了薄膜的耐压强度,降低了电容量的损失,提高了电容器的寿命,同时,加厚区的加宽提高了电容器耐受纹波电流的能力。所述大容量高压电容器采用全干式无油结构和有机硅胶绝缘,一方面可避免液体介质渗漏及造成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由于电容器内部采用有机硅胶绝缘,而有机硅胶有一定的延伸性,因此,即使电容器发生故障而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也将被箱壳内的气体所阻尼,箱壳不容易引起爆裂,提高了电容器的安全可靠性。所述大容量高压电容器加装了压力保护装置,压力保护装置包含卡簧和阀门。当电容器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压力保护装置卡簧跳开,通过阀门释放箱壳内部压力,避免箱壳变形与爆裂。所述压力保护装置为现有技术。所述晶闸管阀包括反向并联的两个(组)晶闸管。所述B0D保护装置包括B0D保护电路和控制晶闸管通断的光纤触发模块。当电容器两端电压超过保护值时,B0D保护装置在微秒级保护动作。所述控制器用于协调与控制本装置的运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串联接入变压器中性点后,能够有效消除进入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电流,同时不影响交流系统正常接地及交流零序电流通过,确保系统安全运行。本装置操作简便,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输方便,安装后不影响站内设备的整体布局。另外,大容量高压电容器耐受电压高、耐受电流能力强,安全可靠性也高。【附图说明】图1为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采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及B0D保护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包括:电动或手动隔离开关QS1、大容量高压电容器C、分压器PT、电阻R、放电间隙G、电流互感器ACTA、电流传感器DCTA。电动或手动隔离开关QS1、大容量高压电容器C、电流互感器ACTA和电流传感器DCTA串联后,连接在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之间。分压器PT、电阻R和放电间隙G分别并联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C两端。所述隔直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晶闸管阀B、B0D保护装置和阻尼电抗器L,晶闸管阀B和阻尼电抗器L串联后并联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C的两端。所述晶闸管阀B包括反向并联的两个(组)晶闸管。所述B0D保护装置包括B0D保护电路和控制晶闸管通断的光纤触发模块。所述隔直装置还包括一台断路器QF,断路器QF—端接变压器中性点,另一端通过电流互感器ACTA接地。所述隔直装置还包括一台检修时用于接地的隔离开关QS2,接地的隔离开关QS2—端接大容量高压电容器C的高压侧,另一端接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1)正常运行时,变压器中性点无直流电流,本装置合上断路器QF,断开隔离开关QS1和QS2,使变压器中性点处于金属性直接接地的运行状态。2)当本装置检测到变压器中性点有直流电流,且直流电流数值大于整定值时,本装置先合上隔离开关QS1,再断开真空断路器QF,使变压器中性点处于电容隔直状态。3)当直流电流消失后,本装置根据检测到的直流电压信号或自动时间控制方式,先合上真空断路器QF,再断开隔离开关QS1,使变压器中性点恢复到金属性直接接地的运行状态。4)在本装置投入运行期间,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或者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变压器中性点电压超过设定的门槛值时,晶闸管阀B快速导通,实现装置过电压的快速保护。同时断路器QF立即合上,实现稳定可靠的金属性接地。上述实施方式,仅为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专利技术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专利技术的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隔离开关、大容量高压电容器、分压器、电阻、放电间隙、电流互感器和电流传感器; 隔离开关、大容量高压电容器、电流传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串联,并连接在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之间; 分压器、电阻和放电间隙分别并联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器、晶闸管阀、BOD保护装置和阻尼电抗器。3.BOD保护装置与控制器和晶闸管阀连接,晶闸管阀和阻尼电抗器串联后并联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断路器,断路器一端接变压器中性点,另一端通过电流互感器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检修时用于接地的隔离开关,接地的隔离开关一端接大容量高压电容器的高压侧,另一端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大容量高压电容器采用高方阻宽加厚金属化膜、有机硅胶绝缘和全干式无油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大容量高压电容器还加装有压力保护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晶闸管阀包括反向并联的两个(组)晶闸管。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BOD保护装置包括BOD保护电路和控制晶闸管通断的光纤触发模块,当电容器两端电压超过保护值时,BOD保护装置在微秒级保护动作。【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描述一种采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及BOD保护的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隔离开关、大容量高压电容器、分压器、电阻、放电间隙、电流互感器和电流传感器;隔离开关、大容量高压电容器、电流传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串联,并连接在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之间;分压器、电阻和放电间隙分别并联在大容量高压电容器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晨翟宏平林建春易春回李必春欧阳小兰黄有祥龙玉保余小木梁琮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