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去Y电容的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和磁芯,所述磁芯安装在骨架上,所述骨架上绕制有初级绕组,该初级绕组外部绕制有第一屏蔽绕组,该第一屏蔽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一绝缘胶带,该第一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供电绕组,该供电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二绝缘胶带,该第二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第二屏蔽绕组,该第二屏蔽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三绝缘胶带,该第三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次级绕组,该次级绕组外部覆盖有第四绝缘胶带。因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设了第一屏蔽绕组,大大增加变压器抑制EMI干扰的能力,所以去除Y电容和铜箔也能满足生产需求,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省去人工绕制铜箔的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去Y电容的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和磁芯,所述磁芯安装在骨架上,所述骨架上绕制有初级绕组,该初级绕组外部绕制有第一屏蔽绕组,该第一屏蔽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一绝缘胶带,该第一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供电绕组,该供电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二绝缘胶带,该第二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第二屏蔽绕组,该第二屏蔽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三绝缘胶带,该第三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次级绕组,该次级绕组外部覆盖有第四绝缘胶带。因为本技术增设了第一屏蔽绕组,大大增加变压器抑制EMI干扰的能力,所以去除Y电容和铜箔也能满足生产需求,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省去人工绕制铜箔的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说明】一种去Y电容的高频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特别涉及一种去Y电容的高频变压器,该变压器的功率一般在65W以下。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是各类电子产品必备的配件之一,尤其智能手机,MID,机顶盒等设备市场出货量巨大,触摸屏在充电状态下容易出现触摸不灵,死机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发阶段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及财力来研究变压器的结构。一个合适的结构会带来传导、共模噪声及辐射很大的余量,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市面上的开关变压器用普通的绕法时效率低下,传导、共模噪声及辐射余量小,一致性差。如何进一步简化变压器的绕制制程、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传导、共模噪声及辐射的余量已经成为开关电源领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现有变压器的各绕组之间必须设置铜箔,以此抑制EMI干扰,而铜箔只能采用人工绕制,绕制效率低,而且绕制质量也参差不齐,为生产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更进一步的,现有变压器抑制EMI干扰的能力较差,所以现有变压器多通过增设了 Y电容解决这一问题,但这将增加了变压器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Y电容的高频变压器,该变压器解决了现有变压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去Y电容的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和磁芯,所述磁芯安装在骨架上,所述骨架上绕制有初级绕组,该初级绕组外部绕制有第一屏蔽绕组,该第一屏蔽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一绝缘胶带,该第一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供电绕组,该供电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二绝缘胶带,该第二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第二屏蔽绕组,该第二屏蔽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三绝缘胶带,该第三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次级绕组,该次级绕组外部覆盖有第四绝缘胶带。 优选的,所述初级绕组绕制的层数为2至4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屏蔽绕组为采用疏绕或密绕方式绕制的绕组,该第一屏蔽绕组绕制的匝数小于初级绕组绕制的匝数。 优选的,所述供电绕组绕制的层数为I至2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屏蔽绕组为采用密绕或疏绕绕制的绕组。 其中,疏绕和密绕是高频变压器的两种绕线方式,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顾名思义,密绕,即绕线的匝数比较多,绕线相对稠密,疏绕即绕线的匝数比较少,绕线相对比较稀疏。 优选的,所述骨架的初级PRI包括第一接脚、第二接脚、第三接脚和第四接脚。 优选的,所述初级绕组的起始端与第一接脚连接,结束端与第二接脚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绕组的起始端与初级绕组的结束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电绕组的起始端与第三接脚连接,结束端与第四接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屏蔽绕组一端与第二或第四接脚连接,另一端浮空。 优选的,所述骨架的次级SEC包括第五接脚和第六接脚;所述次级绕组一端与第五接脚连接,另一端与第六接脚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因为本技术增设了第一屏蔽绕组,大大增加变压器抑制EMI干扰的能力,所以去除Y电容和铜箔也能满足生产需求,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省去人工绕制铜箔的工序,大大提闻了生广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骨架;11、初级PRI ;12、次级SEC ;2、初级绕组;31、第一屏蔽绕组;32、第二屏蔽绕组;4、供电绕组;5、次级绕组;61、第一绝缘胶带;62、第二绝缘胶带;63、第三绝缘胶带;64、第四绝缘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知,本技术所述的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I和磁芯,所述磁芯安装在骨架I上,所述骨架I上绕制有初级绕组2,该初级绕组2外部绕制有第一屏蔽绕组31,该第一屏蔽绕组31外部覆盖有第一绝缘胶带61,该第一绝缘胶带61外部绕制有供电绕组4,该供电绕组4外部覆盖有第二绝缘胶带62,该第二绝缘胶带62外部绕制有第二屏蔽绕组32,该第二屏蔽绕组32外部覆盖有第三绝缘胶带63,该第三绝缘胶带63外部绕制有次级绕组5,该次级绕组5外部覆盖有第四绝缘胶带64。 所述骨架I包括初级PRIll和次级SEC12,即初级绕组2的输入端和次级绕组5的输出端,该初级PRIll设于骨架I的右侧,该次级SEC12设于骨架I的左侧;所述的初级PRIll包括第一接脚、第二接脚、第三接脚和第四接脚,所述次级SEC12包括第五接脚和第六接脚。 所述初级绕组2绕制的层数可以为2至4层,本实施例优选为3层,该初级绕组2的各线圈密绕;其中,所述初级绕组2的起始端与第一接脚连接,结束端与第二接脚连接。 所述第一屏蔽绕组31为I层,该第一屏蔽绕组31绕制的匝数小于初级绕组2绕制的匝数,且该第一屏蔽绕组31的各线圈密绕,以使第一屏蔽绕组31靠近初级PRIll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屏蔽绕组31的起始端与初级绕组2的结束端连接。当然,上述第一屏蔽绕组31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为疏绕。 所述供电绕组4绕制的层数为I至2层,本实施例优选为2层,该供电绕组4第一层的线圈密绕或疏绕布置,第二层的线圈疏松绕制;其中,所述供电绕组4的起始端与第三接脚连接,结束端与第四接脚连接。 所述第二屏蔽绕组32为I层,该第二屏蔽绕组32 —端与第二或第四接脚连接,另一端浮空,且该第二屏蔽绕组32的各线圈之间留有绕制距离,该绕制距离将第二屏蔽绕组32的各线圈隔开;由于该绕制距离较大,所以使得第二屏蔽绕组32各线圈之间疏松绕制,以此实现了第二屏蔽绕组32的疏绕。 所述次级绕组5为I层,该次级绕组5密绕;其中,所述次级绕组5 —端与第五接脚连接,另一端与第六接脚连接,而且该次级绕组5外部的第四绝缘胶带64可以为I至3层,本实施例优选为2层。 如图1所示,上述各绕组的起始端为图中所示的黑点处,而且上述的初级绕组2、供电绕组4、第一屏蔽绕组31和第二屏蔽绕组32均由漆包线绕制,所述次级绕组5由绝缘导线绕制,该绝缘导线优选为三层绝缘导线。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因为本技术增设了第一屏蔽绕组31,大大增加变压器抑制EMI干扰的能力,所以去除Y电容和铜箔也能满足生产需求,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省去人工绕制铜箔的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去Y电容的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去Y电容的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和磁芯,所述磁芯安装在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上绕制有初级绕组,该初级绕组外部绕制有第一屏蔽绕组,该第一屏蔽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一绝缘胶带,该第一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供电绕组,该供电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二绝缘胶带,该第二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第二屏蔽绕组,该第二屏蔽绕组外部覆盖有第三绝缘胶带,该第三绝缘胶带外部绕制有次级绕组,该次级绕组外部覆盖有第四绝缘胶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迈思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