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35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型材外侧面受到较大应力容易导致截面变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由于第一半圆腔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腔壁的第一端和第一曲面腔壁的第一端相连,因此能够调节金属流动,使金属更稳定的流入入料口,并使金属产生不均匀流动,从而直接挤压出弯曲件,因此型材不受横向力矩,从而使型材外侧面减小或者杜绝截面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地涉及一种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弯曲管型材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等制造领域。传统弯曲型材的成形工艺,通常是先挤压后弯曲,此类加工方式模具简单,工艺较成熟,但弯曲加工易导致型材成形缺陷,如拉弯工艺存在底部起皱、贴模差、成形精度低等缺陷,绕弯工艺的弯曲曲率不均匀,成形精度较低,滚弯工艺的回弹半径大,需多次成形和反复校正,且易出现内层起皱、内陷等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挤压弯曲一体化成型,在挤压模具后安装由环形圆盘或辊子组成的弯曲装置,金属挤出后直接进入弯曲装置,实现型材的弯曲变形。相比传统工艺,该工艺结合了压力弯弧与滚压弯弧的优点,可使回弹、起皱弯弧不稳等缺陷减小,但横向力矩的存在使得这些缺陷不能根本上避免,而且弯曲通道外侧会对挤压出的金属产生阻力,弯弧较大或挤压速度较快时,型材外侧面受到较大应力容易导致截面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型材外侧面受到较大应力容易导致截面变形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其中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腔,/n其中,所述导流腔包括第一腔,所述第一腔包括第一直腔壁、第一曲面腔壁以及第一半圆腔壁,其中,所述第一半圆腔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腔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曲面腔壁的第一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其中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腔,
其中,所述导流腔包括第一腔,所述第一腔包括第一直腔壁、第一曲面腔壁以及第一半圆腔壁,其中,所述第一半圆腔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腔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曲面腔壁的第一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第二腔,所述第二腔包括第二曲面腔壁、第三曲面腔壁和第二半圆腔壁,所述第二半圆腔壁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曲面腔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曲面腔壁的第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曲面腔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曲面腔壁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曲面腔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直腔壁的第二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关于所述第一直腔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曲面腔壁的第二端的连线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第三腔,所述第三腔包括第二直腔壁、第四曲面腔壁以及第三半圆腔壁,其中,所述第三半圆腔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直腔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曲面腔壁的第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直腔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直腔壁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曲面腔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曲面腔壁的第二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材多孔自弯曲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光明仇雯雯刘惠萍周玉明闵范磊王俊锋刘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松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