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433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通过设置第一抛光机构对型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第二抛光机构对行测的侧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角度调整机构对第二抛光机构的抛光角度进行调整从而适配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型材依次经过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完成四面的抛光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具有倾斜面的型材也能完成机械抛光作业,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


[0001]本申请属于抛光机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型抛光机。

技术介绍

[0002]铝型材表面抛光是铝型材加工中的一种重要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铝型材产品的耐用性和美观度,从而提高铝型材产品的价值和吸引力,抛光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表面修饰和纹理,无论是粗糙的表面、有图案的哑光外观,还是经典的镜面光泽饰面,如果铝型材需要阳极氧化,必须先完成抛光处理,抛光产生的表面纹理通过阳极氧化层显示出来,增强了产品的外观,抛光工艺也有助于去除铝型材表面小的缺陷。
[0003]现有技术对铝型材进行抛光的设备只适合规则形状的型材如带有空腔的长矩形管,而型材的侧面与上表面夹角为钝角或锐角时,比如截面形状为梯形的型材,由于现有抛光机不具备角度调节功能,对此类型材抛光一般为先将型材的上下平面机械抛光,型材侧面采用人工抛光或改变型材的放置方向使侧面与水平面平行,对于此类型材的抛光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而人工抛光,容易出现力度不均,抛光达不到工件所需要的亮度,费时费力,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设置第一抛光机构对型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第二抛光机构对行测的侧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角度调整机构对第二抛光机构的抛光角度进行调整从而适配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型材依次经过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完成四面的抛光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具有倾斜面的型材也能完成机械抛光作业,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包括:
[0006]抛光装置,抛光装置包括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所述第一抛光机构用于型材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抛光作业,所述第二抛光机构用于所述型材侧面的抛光作业,所述型材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
[0007]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抛光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角度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抛光机构的角度使其适配所述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
[0008]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抛光机构对型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第二抛光机构对型材的侧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角度调整装置对第二抛光机构的抛光角度进行调整从而适配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型材依次经过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完成四面的抛光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具有倾斜面的型材也能完成机械抛光作业,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0009]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设置于封闭箱体
内,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所述主动抛光辊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主动抛光辊和所述从动抛光辊设有间隙,所述型材经过所述间隙后完成型材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抛光作业。
[0010]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设置在封闭箱体内部,抛光产生的粉尘不会溢出到外界影响环境卫生及工人的健康,设置第一抛光机构为相对设置的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主动抛光辊通过第一电机驱动,型材经过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间的间隙时完成抛光作业,同时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实现型材的输送工作,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0011]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动抛光辊设置第一机架,所述从动抛光辊设置于第二机架,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均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升降所述第一机架或所述第二机架从而控制所述间隙的距离。
[0012]主动抛光辊设置在第一机架,从动抛光辊设置在第二机架,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连接的升降装置升降从而调整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之间间隙的距离,从而适配不同高度的型材,同时可以调整型材于地面的高度距离,从而适配后方设置的第二抛光机构。
[0013]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抛光机构包括抛光轮,所述抛光轮通过第二电机驱动。
[0014]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座和L形承载架,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万向球头,所述L形承载架设置有配合部,所述万向球头与所述配合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角度调整装置调整所述固定座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使所述第二电机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型材侧面平行。
[0015]角度调整装置的固定座固接第二电机,固定座和L形承载架通过万向球头进行配合连接,万向球头转动使固定座可以调整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使第二电机的轴线方向与型材侧面相平行,使抛光轮可以与型材侧面倾斜角度适配接触进行抛光作业。
[0016]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L形承载架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设有移动部,所述移动部铰接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固定座,所述丝杠转动使所述移动部移动使所述连杆推动所述固定座转动。
[0017]在L形承载架设置的第三电机驱动丝杠,丝杠连接的移动部铰接一连杆的一端,连杆另一端铰接固定座,丝杠转动使移动部移动从而连杆推动固定座转动,从而实现调整固定座与水平面的夹角,调整快捷方便,角度调整范围大,适配型材大部分的侧面倾度。
[0018]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器控制。
[0019]设置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器控制,通过给伺服电机固定的脉冲信号从而时伺服电机可以转动相应的角度,可以提前采集伺服电机转动多少角度使对应固定座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就可以得知此时抛光轮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固定座平行于水平面时移动部在丝杠的位置为初始位置,设置伺服电机正转或反转从而实现角度的精确调整。
[0020]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和所述L形承载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
[0021]设置在固定座和L形承载架间的弹性件起减震,使固定座转动更加平稳。
[0022]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角度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封闭箱体的两侧,所述L形承载架连接有推进气缸,所述推进气缸动作使所述第二抛光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型材的侧面。
[0023]L形承载架连接推进气缸,推进气缸使相对设置的角度调整装置可以相对靠近或远离,适配型材的宽度,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0024]上述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5]1.通过设置第一抛光机构对型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第二抛光机构对行测的侧面进行抛光作业,设置角度调整机构对第二抛光机构的抛光角度进行调整从而适配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型材依次经过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完成四面的抛光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具有倾斜面的型材也能完成机械抛光作业,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0026]2.设置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器控制,通过给伺服电机固定的脉冲信号从而使伺服电机可以转动相应的角度,可以提前采集伺服电机转动多少角度时对应固定座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就可以得知此时抛光轮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固定座平行于水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抛光装置,所述抛光装置包括第一抛光机构和第二抛光机构,所述第一抛光机构用于型材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抛光作业,所述第二抛光机构用于所述型材侧面的抛光作业,所述型材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抛光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角度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抛光机构的角度使其适配所述型材侧面的倾斜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和所述第二抛光机构设置于封闭箱体内,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主动抛光辊和从动抛光辊,所述主动抛光辊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主动抛光辊和所述从动抛光辊设有间隙,所述型材经过所述间隙后完成型材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抛光作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抛光辊设置第一机架,所述从动抛光辊设置于第二机架,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均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升降所述第一机架或所述第二机架从而控制所述间隙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全自动型材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抛光机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明王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松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